林志偉委員:
您提出《關于實施我市農村供水改造提升,讓農村群眾持續喝上“放心水”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要素之一,還是農村群眾生活生產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們圍繞增進農村群眾福祉、聚焦民生水利熱點難點問題,全市共投入30多億元建成了一批農村供水工程,并建立健全運行管理機制,通過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農村生活飲用水監測等有效舉措,確保農村供水工程持續長久發揮效益。截至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規模化水廠為主,以小型供水工程為輔的農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體系,在全市轄區范圍內已建成496宗農村供水工程,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89%,讓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農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由于農村供水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在工程建設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水處理消毒設施不完善、供水工程存在缺陷、管護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全省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有關部署,結合委員所提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壓實縣(區)政府農村供水建設管理主體責任,切實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加快工程提標升級,強化日常管理維護,確保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發揮長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讓廣大農村老百姓持續受益。
一、大力推進農村供水“三同五化”建設
按照《廣東省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供工作方案》和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部署要求,持續穩步推動全市農村供水“三同五化”工作,以規模化供水工程擴網提高規模化覆蓋率為主,以小型供水工程提質增效提高標準化率為輔,持續推進農村供水改造提升,到2025年末,力爭實現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格局,確保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9.5%以上,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推動我市農村供水保障能力邁入全省第一梯隊。
二、抓好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以及水質監測,確保水質穩定達標
一方面,生態環境部門將牽頭持續加大全市特別是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力度,提升鄉鎮級及農村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標準,嚴格執法巡查,對水源保護區內環境問題發現一起整改一起,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同時,根據農村供水格局變化,及時開展水源保護區(保護范圍)劃定或優化調整工作,嚴格落實農村水源地執法監管措施,切實保障農村供水安全。另一方面,衛生健康部門建立了農村飲用水常態化檢測機制,將持續開展農村生活飲用水檢測,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市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數據庫,及時掌握我市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督促相關水廠改善制水工藝,提高供水水質,有效預防和控制水性疾病發生和流行,確保水質達到國家、省、市規定的標準。
三、進一步健全完善機制,確保工程發揮長效
一是加強經費保障。加快建立完善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機制。理順同網同價和兩部制水價關系,建立健全收費制度,持續加強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并把收繳的水費用于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維護上,促進農村供水工程長效良性運行。督促縣(區)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將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及維護管護項目納入省、市級涉農項目庫,積極爭取上級涉農轉移支付資金,統籌用于支持農村供水管護,同時還利用國家發行專項債的有利政策,加大力度落實資金對部分農村供水薄弱環節實施攻堅提升。鼓勵供水企業整合并購,提升農村供水規模化水平。二是進一步健全農村供水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縣級統管農村供水工作,成立專門機構或委托機構對農村供水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加強農村供水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高管理人才素質、服務意識、服務質量,讓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行、正常發揮效益。三是加大宣傳引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農村地區廣泛開展供水、環境衛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體”的宣傳,普及水源保護、飲用水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飲用水衛生知識,引導村民愛護農村供水設施,樹立保護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的理念,養成正確的飲用水衛生習慣和有償用水的意識,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讓農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使農村供水工程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惠州市水利局
2023年6月25日
(聯系人:張偉民,電話:284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