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農村局:
經研究,我局對市政協第2024081號提案《關于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加快培育典型村的建議》的會辦意見如下:
“百千萬工程”是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充分挖掘、整合、發揮典型村的綜合優勢,著力抓好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和公共服務,加快培育更多各具特色、宜居宜業、幸福和美的典型村,對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作用。為加快推進培育典型村,全面提升典型村的示范帶動作用,我局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典型村人居環境品質提升。遵循典型村規劃,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充分利用荒地、廢棄地、邊角地,開展村莊小微公園、公共綠地等建設;引導鼓勵村民開展庭院綠化,見縫插綠,提升庭院綠化水平;深入開展“四旁”“五邊”植綠,促進村莊立體綠化美化。加強典型村綠化撫育管護、補植補造,建立完善綠化后期養護管護的長效機制,鞏固綠化美化成果。2024年,全市縣鎮村計劃綠化植樹32.97萬棵。目前,已完成植樹85.55萬棵,超額完成任務。
二、積極推動典型村產業創新發展。堅持宜樹則樹、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宜草則草,擴大綠色公共空間工程,滿足群眾生活所需,深化植綠為民。在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科學配置鄉土樹種和經濟林果,大力發展林果、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促進林地增產增效,提高綠化經濟價值,讓群眾真正得實惠。鼓勵企業把鄉村綠化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盤活閑置資源,積極培育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大力弘揚典型村生態文化。尊重鄉情,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強化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及時清理古樹下面的雜物和垃圾。挖掘、利用典型村民俗資源、紅色資源、古樹資源統籌推進紅色鄉村和綠美古樹鄉村建設。充分利用村民廣場、鄉村公園等公共綠地,開展鄉村生態文化科普宣傳,打造生態文化展示的綠色窗口。2024年,將建設森林鄉村9個、綠美古樹鄉村3個、綠美紅色鄉村2個。
四、全力做好鄉村綠化美化苗木保障。全市林業系統儲備鄉村綠化苗木84萬多棵,采取“訂單育苗,定向供應”的方式,推動各縣區與14家育苗企業簽訂育苗訂單合同。盤活閑置資產,挖掘征地、拆遷等可用苗木,從市政遷移苗木周轉基地選出優質苗木,助力鄉村綠化。積極做好苗木儲備長期規劃,利用林場資源優勢,發揮林場工作主動性,組織發動10個市屬國有林場干部職工“向山要苗”,保障18萬株苗木用于鄉村綠化。
五、強化典型村綠化美化指導督查。召開全市鄉村綠化技術人員推進會、現場會,全市鄉村綠化工作推進會,舉辦綠美惠州生態建設專題培訓班,成立鄉村綠化巡回指導組,通過動員,線上、線下講座培訓,現場指導教學,開展全市鄉村綠化巡回指導等方式,逐鎮 (街)、逐村對鎮村干部及相關技術人員全覆蓋開展培訓和巡回指導,全面提升鄉村綠化技術人員業務能力,扎實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品質提升。并結合“四不兩直”,開展明察暗訪,定期調度,不定期開展檢查“回頭看”落實情況。目前,全市已舉辦各類培訓班40多期,已有6.86萬人次參加培訓;已拍攝短片10余條、曝光問題30余個。
六、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典型村綠化工作。組織多部門通過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等網絡平臺積極植綠增綠。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自媒體等,全面宣傳“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發揮基層組織和干部的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廣大群眾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擴綠興綠護綠的熱情,及時總結綠化美化好的做法、好的經驗,開展“綠美庭院”“綠美單位”“綠美個人”等評選活動,發現典型、樹立典型、推廣典型,營造比學趕超、奮發爭先的氛圍,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合力,共同推進典型村培育工作。目前,全市已組織義務植樹活動1377場次,發動7.2萬人次,植樹26.5萬株,種植主題林528片、面積4195畝。
惠州市林業局
2024年5月13日
(聯系人:賀應科,0752-288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