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勵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提高惠州市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基數與穩企穩崗的建議》(建議第20240208號)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職業(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情況
我市現有各類職業(技工)院校39所,依托“2+1”產業體系發展,緊盯時代需求,各院校開設了制造類、電子類、計算機類、汽車類等工程類相關專業,與我市產業高度契合,每年培養5000余名工程類相關專業畢業生,超過八成學生留惠實習、工作,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
(二)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情況
2023年,在惠州市本地5所高校(高職)已完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e站建站掛牌,借助各級公共人才服務機構、就業創業e站,聯合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等,組建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老師隊伍,結合校園招聘活動深入校園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實用詳實的就業創業補貼政策解讀講座,進一步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指導高校積極探索有效的就業指導途徑。一是通過舉辦職業道德講座等措施,引導畢業生結合專業知識,明確就業方向。二是大力拓寬就業途徑。鼓勵畢業生應征入伍、專升本,支持畢業生報考公務員,支持畢業生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就業,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貫徹落實省廳的“三支一扶”計劃、“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山區)計劃”和“廣東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等,拓寬就業途徑,緩解就業壓力。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優化技能人才政策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省委《關于加強新時代廣東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從強化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筑牢產業技能根基、建設高水平技能生態、深化多元化評價機制改革、加強組織保障等五個方面發力。建立“鵝城工匠”、“市管首席技師”、“市管青年能手”系列遴選的金字塔型技能培養體系,進一步優化職業技能人才政策,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二)鼓勵高校開展精準就業指導,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一是鼓勵高校加大就業指導,進行分類教育。對高職畢業生,從大一新生入校開始進行相應的入學教育包括專業教育,大二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分類模塊指導教育,按照考公務員、考本科、考幼兒教師、直接就業等進行分類。聯系社會知名培訓機構進行校園宣講,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對直接就業的學生重點推薦單位。二是聯合高校升級智慧就業平臺,用好“互聯網+就業”模式助力就業。充分發揮好“互聯網+就業”模式,可以和國內知名招聘平臺合作,精確采集崗位要求和畢業生求職意向,精準推送崗位信息,實現人崗精準匹配,提升招聘對接成功率。
(三)聚焦“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一是持續強化全市職業(技工)院校“校企雙制”人才培養,使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師資與企業對接,全面落實校企合作“八個共同”。聚焦“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以“教學工廠、產業學院”深化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構建校企共同體,增強辦學活力和人才培育適用性。二是主動聚焦我市產業發展,堅持以產業定專業,圍繞產業辦好專業,建強專業助力產業,加強適應產業發展的專業建設,積極為我市產業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引導全市職業(技工)院校聚焦“新職業領域”,瞄準“新制造領域”,加快前沿專業建設。
(四)優化培養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支持惠州市技師學院在人工智能產教中心基礎上建設“數智工匠”產業學院,把“數智工匠”產業學院建設成為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技能人才培養實體,每年培養“數智工匠”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為惠州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就業創業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支撐。此外,還加強培養載體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面向社會開展技能培養、人才評價、競賽交流、師資培訓等工作。到2025年,支持新建6家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每家基地按政策給予20萬元建設補助。建設產教評產業技能生態鏈,以6家龍頭企業為主導,聚集上下游企業、院校、人才培養評價機構等組建產業技能生態鏈,緊密對接產業鏈建設集招工、培訓、評價、就業一體閉環的人才供應鏈,為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五)多措并舉,推進穩崗就業。一是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分類目錄,對獲得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類獎項和榮譽的技能人才經認定分別納入A、B、C類人才。對企業引進的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最高給予5000元一次性落戶補貼,以及在公積金貸款、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和便利服務。二是堅持打好人社惠企政策“組合拳”。大力落實助企紓困一攬子政策措施,讓“真金白銀”切實落到企業口袋。通過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等措施,為企業減負紓困。三是開展重點企業服務活動。聯合就業驛站以走訪及座談的形式,向企業進行政策解讀,解答疑問,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協調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同時結合“三送”活動,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傳導政府支持,增強企業信心。四是做實重點企業用工監測。充分運用企業用工狀態監測填報機制,持續改進監測方式,動態調整監測范圍,精準實施企業用工常態監測,對納入監測范圍、用工需求量大、缺工問題相對突出的企業定點定向“把脈問診”,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