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甄紅委員:
您領銜提出的《關于加強東湖旅店名人“紅色文化”挖掘與傳播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局認為該建議寫得很實、很有價值,對進一步加強我市名人“紅色文化”挖掘與傳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現答復如下:
一、惠州是東江縱隊(當時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進行“秘密大營救”的重要交通站。
1941年12月日軍攻占香港后,大量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名人、民主人士、國民黨元老等從香港,以惠州為重要節點的水上交通線轉移至后方。惠州現存有重要的相關遺址及其文物。經初步梳理,有關東江縱隊營救香港文化名人歷史遺址主要有4處:一是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2022年7月,被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是中山公園營救文化名人登船碼頭遺址,矛盾先生曾經由此登船北上。三是嗣前新居,是1941年東江縱隊搶救香港民族精英和文化界人士的安全轉移的重要據點,當時廖承志、茅盾、鄒韜奮、胡風、連貫、喬冠華等同志曾在此居住。四是榴兆樓——搶救香港文化人中轉站,2019年4月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二、惠州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積極推動以東湖旅店為代表的營救文化名人遺址在新時代再利用。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惠州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開展了以東湖旅店為代表的營救文化名人遺址活化利用工作。
1.東湖旅店保護簡況。抗戰期間,惠州城內很多房屋被日軍炸毀,幸運的是東湖旅店屹立在戰火之中,保存完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所有權、使用權幾易其手。在保護修繕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如房屋產權確定難、房屋收購難、解除租約難、收集物料難等。惠州市、惠城區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東湖旅店的保護、修繕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2012年,東湖旅店被惠城區人民政府認定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在惠城區政府的統籌下,歷經數年完成了產權確定,出資750萬元于2017年3月完成對東湖旅店的收購。2018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東湖旅店的保護利用工作,由惠州市政府出資800萬,并向廣東省委宣傳部申請專項資金260萬,進行了修繕保護,對當時只是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東湖旅店,高標準、高要求的由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施工和監理,同時市文物行政部門和有關文物專家還全程參與、全程把關,其后進行了陳列布展。2020年12月,東湖旅店被惠州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推薦申報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了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公示名單。
2.合理開展活化利用,變身歷史教育最熱打卡點。為了讓東湖旅店紅色基因鮮活起來,惠州市委、市政府下足了功夫,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征集了一批圖片及實物史料,走訪了一大批文史專家,將修繕后的東湖旅店建設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全館展陳面積1200平方米,分為“營救之路”“轉移惠州”和“統一戰線”三大展區,采用文字講述、圖片佐證、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繹等方式,借助雕塑、模型等,全面真實展示秘密大營救歷史。陳列館中,廖承志的“惠州詩草”、鄒韜奮的“早出晚歸”、廖安祥的“源吉行”、茅盾夫婦親自烹飪的“年夜飯”等故事,都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該項目在展陳上體現一個“舊”字——展出了一萬多張舊照片及一批革命戰士使用過的刀槍炮等實物;在宣傳上體現一個“真”字,邀請當年參加營救的老戰士老黨員講述護送文化人士的故事;在傳承上體現一個“活”字,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在2019年初開放一年的時間,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0萬人次,后因受疫情影響開通線上參觀,線上觀眾超過百萬人次。此后還不斷提升講解服務質量,探索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講解,分別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四套講解詞,并且選拔出一批綜合素質高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在節假日期間為黨員群眾進行講解服務,成為惠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紅色教育基地、黨史學習教育最熱打卡點。2020年底,東湖旅店以優異成績獲評“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之首。2024年,中山公園(府城遺址公園)建成并對外開放,其中便設置了專門體現文化名人登船處的情景雕塑,成為惠州市展示名人紅色文化的又一窗口。
三、關于進一步保護開發東江縱隊營救香港文化名人歷史遺址的建議。
“秘密大營救”是一座寶貴的精神財富豐碑,惠州作為“秘密大營救”的交通站之一,留下了許多珍貴歷史實物。下來,惠州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講話精神和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進一步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計劃著重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夯實基礎,整合資源。惠州經過這幾年的對方努力,現在東湖旅店已經得到較好的保護與利用,東湖旅店二期工程正在籌備啟動,現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已入庫惠城區發改委重點項目庫。下一步,應加強“大營救”路線其他重要節點的保護,住建、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做好秘密大營救途經的茶園村傳統村落保護,對茶園村等村落開展環境整治、完善基礎、亮點提升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惠陽區有序開展榴兆樓、嗣前新居等整修點的修繕。通過兩個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使秘密大營救重要節點、重要遺存得到良好的保護、保存,將路徑串珠成鏈。此外,依托政協學習和文史委等重要的文史相關單位的力量,會同黨史研究部門,組織文史專家,認真做好秘密大營救革命歷史研究,深入開展與其相關的文物、文獻、檔案、史料調查征集研究工作,更加充分挖掘大營救歷史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
二是加強文旅融合。根據營救行動設計路線讓廣大游客“重走營救之路”,充分發揮場館優勢,為各單位團隊拍攝教學視頻、微黨課等提供便利,使東湖旅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黨史學習教育網紅打卡點。探索舉行“文化名人作品讀書會”“青少年尋寶”等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全面拓展東湖旅店活化利用的廣度。建議加強深圳市、東莞市、河源市之間的聯動,推動營救中國文化名人路徑和周邊綠道、村道串聯形成系統,打造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紅色教育、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持續推出文化名人大營救相關城市的城際互游線路產品及優惠舉措,積極推動各市旅行社市場化運作,互送客源,推動文化名人大營救線路及資源共享。
三是豐富文藝創作作品。深入發掘秘密大營救革命歷史感人事跡,組織創作更多電影、電視劇、紀錄片、舞臺藝術、歌曲等紅色文藝作品,尤其是叫得響、傳得開的文藝精品。整合惠州各類文藝資源,依托惠州交響樂團、合唱團等專業組織,以秘密大營救為主題重點扶持打造出一臺紅色文化精品劇目,以文藝精品講好惠州紅色故事,傳承弘揚革命精神。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