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綜合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醫保局、市民政局等部門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堅持以基層衛生為重點,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強化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人民群眾能就近享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建設健康惠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多措并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一是建設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我市出臺《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發布醫聯體建設與發展網格化規劃清單。按照統籌規劃、分區包段原則,以城市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為核心,深化縣(區)、鄉鎮縱向合作。全市11家三級公立醫院、1家三級民營醫院牽頭開展醫聯體建設,共組建城市醫聯體、緊密型(托管)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多種形式的醫聯體38個,通過與縣級醫院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帶動縣級緊缺學科、薄弱專科建設,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和全市疑難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增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0%參與市級、縣域組建的各類醫聯體,推動同質化醫療服務向基層延伸。如惠城區制定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信息化建設方案》,通過專用光纖將市第三人民醫院預約掛號系統延伸到橫瀝鎮中心衛生院、橋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家醫聯體成員單位,實現專家號源100%開放。2023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個省確定2-3個設區的市(直轄市的區)作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我省確定廣州、深圳、珠海三市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單位,下來我市將根據上級工作部署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工作。二是建設縣域醫共體。我市著力推動建設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三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整合優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共體牽頭醫院定期派駐專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幫扶,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幫助受援單位提升服務能力。如惠東縣2023年選派了21名醫療骨干到基層衛生院掛職副院長;博羅縣醫共體總醫院在博羅縣楊村鎮衛生院開展婦科、泌尿外科聯合門診,在博羅縣石灣鎮衛生院消化內科開設聯合病房;龍門縣醫共體總醫院2023年下沉60個專家組到各分院,開展“聯合門診”39個、“聯合病房”34個。2023年我市縣域內住院率提升7.6個百分點,增速全省第一,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三是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培訓。2024年,按照國家、省衛生健康委工作部署,依托市級全科醫師培訓基地計劃培訓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全科醫生及村醫共116人,進一步加強我市基層衛生專業骨干隊伍能力,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二)醫養結合工作情況
1.推進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市民政局與中國電信惠州分公司合作,開設惠州市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為特困老年人提供24小時緊急呼救等線上服務。開發了惠州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2023年初投入運作,實現對全市60歲以上長者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如惠城區為全區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空巢老人購買居家上門服務。服務項目包含清潔衛生、洗衣、買菜、做飯、理發、陪聊、陪護、醫療護理、心理慰藉等。
3.加強醫養結合和老年長期照護。大力推動醫養結合發展,老年長期照護服務供給和質量均得到較大提升,惠州華健養護院獲評第一批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惠州市社會福利院獲評廣東省醫養結合示范機構。截至2023年底,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共有15家(“養辦醫”9家、“醫辦養”6家),總床位4152張,包括醫療床位796張和養老床位3356張;其中2023年內新增醫養結合機構6家,醫療床位增加387張、養老床位增加667張。選定龍門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等5家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兩院一體”試點,探索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醫療診治、康復護理和長期照護于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探索安寧療護服務,推動惠州華康醫院開設安寧療護中心,設置38張安寧療護床位,為疾病終末期老年患者提供人性化、專業化的安寧療護服務。鼓勵部分醫療機構向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醫院轉型。
(三)統籌推進中醫館能力提升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標準》(國中醫藥醫政函〔2023〕29號)文件精神,結合《關于印發廣東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粵中醫〔2022〕18號)和財政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工作要求,我市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示范縣(區)、市為抓手,“十四五”期間完成1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能力提升。2023年已完成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2024年計劃完成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對納入中醫館內涵提升建設項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將嚴格按照能力提升標準開展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四)完善醫保服務
根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版)〉的通知》(粵醫保發﹝2023﹞34號)文件規定,《2024年版藥品目錄》是我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藥品費用的標準,要嚴格執行,不得自行調整目錄內藥品品種、備注和甲乙分類等內容,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用變通的方法增加目錄內藥品,不得對目錄內的藥品名進行限制。在醫保支付政策上,惠州市醫保局鼓勵參保人優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參保居民享受門診醫保待遇必須每年進行門診定點,須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保職工可選擇1-2家,其中一家必須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門診和住院報銷比例不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報銷比例最高。我市住院實施在總額控制下,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結合按項目付費、按床日付費和按服務單元付費相結合的復合式付費方式。2019年,制定按病種分值付費基層病種目錄,明確醫保統籌基金對不同等級醫療機構收治基層病種均實行同標準支付,并結合實際對基層病種目錄范圍進行調整。同時,醫保部門在普通門診包干經費、年度清算時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
二、下一步工作
您提出相關建議非常貼近我市實際,對我們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下來,我局將結合您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內涵。
(一)推進醫聯體建設。一是逐步完善醫療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和系統連續的診療格局,不斷鞏固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更好地為惠州以及周邊百姓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打造惠州醫療高地。二是以縣域醫共體為抓手,加強腫瘤、心腦血管、感染性疾病等外轉患者多的縣級薄弱專科建設,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縣域內住院率,努力構建“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的分級診療體系。
(二)深化醫養結合發展,提升醫養康養服務能力。持續加強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積極組織創建全國、全省醫養結合示范縣(區)、醫養結合示范機構。組織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推動公辦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醫療衛生資源富余的機構開展康復、護理服務。開展醫養結合監測工作,加強數據分析利用,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能。
(三)提升中醫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中藥房、中醫藥人員的配置和培訓,規范內涵建設,提升對中醫醫療康復、中醫預防保健、中醫藥文化建設等綜合服務能力,更好的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四)促進縣域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探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暢通鄉鎮衛生院與縣級醫院用藥銜接,實現用藥目錄統一、處方自由流動,為患者提供便捷的續方、配藥服務。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2024年6月4日
(聯系人:黃淑珍,聯系電話:283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