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結果公開 >> 建議提案信息公開專欄 >> 市建議提案辦理
政策解讀

【建議提案復文公開】對惠州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2024012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07-11 20:07:17 來源:法規與財務科
瀏覽字號:
分享到:

[A]

    惠市工信案〔2024〕第41號

對惠州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第2024012號提案的答復

趙昕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我市小微工業企業升為規上企業的建議》(提案第2024012號)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小升規”是企業走向規模化、規范化、高效化的重要舉措,是中小工業企業邁向專精特新的第一步,近年來,我市著力建立“小升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鏈條階梯式創新主體培育體系,作為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工作內容加以推進,促進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近年我市小升規基本情況

  我市2020年完成“小升規”工業企業601家,2021年完成“小升規”工業企業913家,2022年完成“小升規”工業企業689家,同期全省排名分別為第六、第六、第五,2023年完成“小升規”工業企業670家,保持全省排名第五。

  二、“小升規”工作存在困難

  小微工業企業在“升規”過程中,仍面臨著受市場行情影響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受嚴峻經濟形勢影響企業訂單不穩定、由于貸款額度較小利率較高使企業融資較為困難、由于引育困難使企業專業與技術人才缺乏、由于產品技術含量低使企業知識產權資產缺乏等問題與困難。初步歸納為:

  1.企業普遍反映經營成本高,人工工資上升、國內外需求回落、原材料價格高漲,企業來自“原料、零部件、加工”整個產業鏈層層傳導而來的成本壓力持續加大,小企業面臨經營成本上漲、議價能力較弱及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和訂單不穩定等問題,出現營收下降或“增收不增利”、回款難且慢現象,使其資金鏈承壓大;

  2.融資難問題仍存在,企業獲取信息不對稱、財務制度不健全是部分企業“能融沒融”到資的主要原因,本身中小企業由于經營不穩定、信貸風險較高,正規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會對中小企業的財務數據、資產、經營及信譽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使得企業很難及時獲得資金,且面臨較高的貸款利率;

  3.企業專業與技術人才缺乏,用技工難問題仍比較突出。企業還有反映,對“小升規”顧慮多,加重企業負擔,小升規后要專設財務、定期報送各式報表等,影響小升規積極性;特別是面臨“招技工難”,且求職招工渠道不對稱,企業目前實際情況是,技術工人的工資已經不低于大學畢業生收入,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從事相關行業,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較難招。

  4.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使企業知識產權資產缺乏,特別是研發型企業等輕資產企業表現突出。企業落戶后,感受到招商前后條件不一,造成企業擔心,不敢擴產,有的園區設施不夠完善,排污管道等還未能接通市政管網,造成企業不必要增加開支等。另外有些電商平臺大量的三無、假冒偽劣、違規違法產品的銷售,不僅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擠壓著合法經營企業的生存空間,間接導致企業產品無法完成預定的銷量。

  三、推進“小升規”工作舉措

  1.多渠道多方式,加強企業“小升規”宣傳力度。加大政策宣貫力度,做好小微工業企業“升規”宣傳工作,利用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借助投資促進部門、企業孵化服務機構、工業園企業服務中心等平臺,利用微信朋友圈、通過舉辦宣講會、專題培訓會以及網絡推送等方式,把國家、省、市出臺實施的“小升規”扶持有關政策、優惠政策、紓困政策等講清楚、講透徹、落實好,打消企業上規后成本上升的顧慮,更好惠及廣大企業。提高小微工業企業對“升規”的理解度及對各項有關政策的知曉度,把企業“升規”的好處傳達并講解到位,讓企業對“小升規”的各種優惠政策理解到位,提高小微工業企業“升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政府權威惠企平臺,統一規范發布惠企政策,減少要求企業關注各部門五花八門的平臺,讓企業有專注的精力集中生產經營。

  2.把握并用好各項政策,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和逆境。全面落實各級政府支持中小微企業有關政策,逐項對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提出具體落地措施,確保國家政策在我市有效貫徹實施,使小微工業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例如,在“六稅兩費”減征方面,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個體工商戶采取按照50%稅額幅度頂格減征,把國家政策用好用足,讓企業享受到更多的“真金白銀”優惠。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我市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幫扶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助推我市“小升規”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正在盡快制定出臺《惠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修訂版)》、《惠州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修訂版)》、《惠州市工業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和《惠州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相關配套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爭取我市小微工業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并對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適當傾斜,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和逆境。

  經匯總,2020年我市的小升規企業共823家(其中小升規企業582家、增速10%企業241家),獲得省級獎補資金8230萬元、市級獎補資金3516萬元;2021年我市的小升規企業共1073家(其中小升規企業748家、增速10%企業325家),獲得省級獎補資金10730萬元、市級獎補資金1992萬元;2022年我市的小升規企業共866家(其中小升規企業558家、增速10%企業308家),獲得省級獎補資金8660萬元、市級獎補資金1396萬元。

  3.精準培訓與引導,推進并幫扶企業“升規”。繼續完善“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開展“升規”專項服務工作,把企業“升規”的動力調動到位,使企業對“升規”準備到位。2024年初,我局協調有關部門,已建立小升規臨界工業企業培育庫,1000-1500萬元(不含)的1566家;1500-2000萬元(不含)的935家,并及時通報各縣區重點跟進幫扶。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檔案庫,對我市小微工業企業“升規”能力與情況,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跟進企業“升規”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培訓與幫扶,引導企業優化結構、科學定位、品牌建設、專業化發展等,推進企業加快“升規”步伐,認真組織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服務工程,每年多批次組織民營企業家開展進名校和市內專項培訓等活動,確保培訓達到預期效果。進一步拓展多元化、便捷化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企業服務渠道,整合、優化、用好“粵商通”、“惠企通”等企業訴求響應平臺,落實《惠州市中小企業服務(訴求)響應工作機制》,做到責任分工明確、工作流程清晰、分級分層實施,達到企業訴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效果,對企業訴求動態收集,實時快速分發轉辦,跟蹤督辦問效到位;同時,加強匯總分析研究共性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和健全工作機制,有針對性破解制約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4.推進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降低小微工業企業信息化成本,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通過“云端”獲取資源、提高效益。使用“云平臺”,改變小微工業企業傳統管理模式,改善企業數字化結構,使企業信息更好地傳遞和傳播,讓員工與用戶、員工與管理層、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暢通高效。運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使小微工業企業管理程序簡化,提升企業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推進小微工業企業產業鏈協同發展,促進小微工業企業與大型企業融通發展,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推進小微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賦能企業高效發展、創新發展。2023年我市被列為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下來,我們將依托省級和市級配套專項資金支持,聚焦5G及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新型儲能四個細分行業在2024-2025年內推動約45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試點開展,培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新模式,提供超100個“小快輕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示范引領、復制推廣,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5.著力提升規下工業企業發展水平。我局每年由局分管領導率隊赴各縣(區)調研企業50余家,走訪核實規下工業企業樣本庫中權重較大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存在問題,協調縣(區)對樣本庫中企業跟進做好服務工作,會同相關縣區解決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調與協作,重構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發揮核心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為小微企業創造發展機會,督促企業按時上網報送數據,確保規下工業企業增加值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小微企業加快成長為規模企業。另外就是每年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分別請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主持召開會議,面對面就企業提出的在社保緩繳、稅費減免、道路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用地、人才引進和融資服務等方面的困難及意見建議,進行研究答復,相關部門現場解決企業提出的疑難雜癥,對于一時難以答復解決的問題,會后積極會同市府督查辦和市有關部門、縣區,跟蹤辦理落實助力市場主體迎難而上、健康壯大。

  6.繼續做好清欠和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有關工作。為貫徹落實好《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維護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中小企業在解決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等方面的基礎作用,助力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根據省有關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整治方案的工作要求,我局主要牽頭、協調、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形成的貨物、工程、服務款項拖欠賬款線索(已進入司法程序的除外)的跟蹤督辦。已建立了市、縣線上聯絡工作督辦平臺,對省、市投訴線索進行傳達,實時掌握辦理進度;召開“面對面”協商座談會,督促雙方進行現場協商,達成和解;不定期提醒、督促和要求有關單位、縣區政府加快進行投訴辦理及各自領域自查,建立臺賬;對已辦結及達成分期付款的投訴進行電話回訪,跟蹤款項支付進度,防止發生第二次欠款。不允許出現瞞報漏報、惡意拖欠、新增拖欠等問題,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從預算、立項、審計上對政府投資項目加強審核把關,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拖欠問題的發生。2023年以來,我市根據列入國務院清欠臺賬的14宗投訴,已100%受理,通過核實、發督辦函、召開協調會及電話協調還款事宜,我市欠款已全部清償完畢,清償率100%,化解率100%。受到了省的通報表揚。

  7.拓寬融資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少問題。發揮稅收調節政策杠桿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擴大對小微工業企業的服務覆蓋面;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小微工業企業金融創新,探索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動產抵押融資、訂單融資、預付賬款融資等,破解小微工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少這個老大難問題。當前,我市金融機構重點更加傾向于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向實體經濟傾斜,加大對企(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金融工作將繼續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結合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任務,優化金融供給、改善信貸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水平,聚焦小微,提升金融普惠水平,必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截至2024年3月末,我市制造業貸款余額2511.27億元,同比增長27.05%,增速全省第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378.85億元,同比增長23.66%,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達12.43%,居全省第一。

  8.鼓勵企業加大品牌建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效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各項要求,鼓勵和引導小微工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開展品牌建設與管理,強化品牌培育和品牌價值評估,以商標品牌建設助力我市小微工業企業提升發展。同時,小微工業企業也應積極主動制定商標管理制度與方案,依據企業實際情況,設立專門職能負責企業商標品牌建設、管理與決策。政府與企業多方發力,圍繞我市“2+1”產業體系建設,強化產業鏈條中的小微工業企業品牌建設,提高企業產品檔次、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針對企業商標管理方面的需求,將積極開展送服務到企業,幫助有需求的企業完善商標使用、許可、檔案記錄、風險防范等管理制度,規范企業商標管理;在商標注冊、續展、運用、專用權保護等方面,提供參考信息和專家意見,引導企業正確使用商標、有效保護商標;適時組織專家開展咨詢,鼓勵外向型企業運用國際商標注冊開拓海外市場。注重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及時打擊涉企違法行為,規范政府供地、環保執法等行為,減少各級、各部門意義不大或無關緊要的入企檢查、調研及不相關問卷調查等,努力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9.引導和幫助企業引育人才,助力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推進我市小微工業企業與高校院所、職業學校、大中型企業對接合作,實施訂單式聯合培養模式,支持共同培育人才,提高人才供需的精準度。實施“一人一策”,引導和幫助小微工業企業引進高端專業技術人才;持續關注小微工業企業人才成長,大力拓展人才成長空間,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和人才精準服務,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一支較為穩定的產業大軍,助力我市小微工業企業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對照2+1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強化人才支撐。鼓勵企業引才培養,設置技術人才成長激勵機制。支持行業協會、聯盟參與探索創新惠州市技術人才評定制度,加快行業人才職業化建設,增強職業成就感。對經評價認定的專業技術人才等給予其相應獎勵補貼。我市將按照國家、省和市有關政策精神,有序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多渠道籌集面向人才租住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助推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繼續落實相關政策扶持用才單位。積極推動惠州市各高校設置符合惠州市2+1產業發展趨勢、橫跨學科門類的技術專業課程,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大力培養符合惠州制造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人才。截至目前,我市訂單人才培養碩果累累:惠州工程職業學院與 T C L 集團、京東科技等共建產業學院,與理想汽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設立“理想班”等;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立大學科技園東江灣分園、校內及校外實訓基地、產業學院、工程技術中心等,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建立中集集團、豪鵬、德賽、贏合、億緯鋰能等5個訂單班、冠名班,包括教學實踐合作企業校區;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與惠州當地知名企業TCL、德賽西威、索尼、旭日、真維斯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設置了6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9個試點項目,積極開展省級現代學徒制合作試點教學工作;創辦“真維斯軟件實驗班”“德賽西威班”“索尼班”“阿里跨境電商班”等各類訂單班級,為惠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以上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2日

(聯系人:曹志林,電話:2892160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残虐极限扩宫俱乐部|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网站视频大片www|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黄在线观看www免费看|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中文字幕加勒比|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欧美亚洲另类色国产综合|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日本24小时www|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波多野结衣护士无删减|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伊人久久网| 黄色网页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一个男的操一个女的|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伊人网| 脱裙打光屁股打红动态图| 女人扒开腿让男生猛桶动漫|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