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造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我市農村“一戶一宅”報建審批流程工作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 、推進農村“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三項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一)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工作機制。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一戶一宅、簡約報建、風貌管控(簡稱“三項改革”)試點,并于2021年全市推廣。先后制定出臺了《惠州市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惠州市農村村民建房審批指導意見(試行)》《農村建房審批管理操作流(規)程》《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農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用審批職權實施方案》《惠州市農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用操作指引》《惠州市農村宅基地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實施方案(試行)》《惠州市美麗鄉村特色農房風貌設計方案》《惠州市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及用地保障工作方案(試行)》《關于加強新建農房風貌管控的通知》。各縣(區)、鄉鎮(街道)、村組均對照完善了農村宅基地建房政策、制度體系,明確部門職責,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了縣(區)主導、鄉鎮(街道)主責、村級主體,縣、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 承擔屬地責任,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自然資源、住建、林業、水利、城管執法等部門分工負責的宅基地審批、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工作機制。
(二)打造信息化平臺,暢通報建渠道。為方便村民申請宅基地建房,全市統一建成了惠州市農村宅基地管理系統,同步開發了電腦端、手機應用端,并接入粵省事平臺,村民可以足不出戶完成宅基地申請、農房簡約報建和查詢。 此外,該平臺系統植入了部門職責清單和業務經辦人員通訊錄,建立了完整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信息庫,并與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籍數據庫聯通,實現了宅基地建房農民不跑腿、數據自動跑,宅基地管理陽光化、村民辦事方便化、審批管理智能化。2021年,全市審批通過宅基地2682宗,2022年,共審批通過宅基地2780宗,2023年共審批通過宅基地4476宗,2024年1月至今已審批通過宅基地1507宗。
(三)落實限時辦結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為保障村民建房剛性需求,提升宅基地申請、農房簡約報建效率,2023年12月18日,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利局、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林業局聯合印發《惠州市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及用地保障工作方案 (試行)》,要求落實限時辦結,村委會審核不超過5個工作日,鄉鎮(街道)部門聯審聯辦不超過15個工作日,鄉鎮 (街道)政府(辦事處)審批不超過10個工作日;涉及農用地(未利用地轉用)的,鄉鎮(街道)每2個月組卷報批1次,材料完整合規的2個月內辦結(涉及占耕的,縣〈區〉統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涉及林用地轉用的,鄉鎮(街道)每個月組織申報1批,縣(區)林業部門1個月內完成初審,市林業局1個月內辦結。為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在“三項改革”基礎上,規范開展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堅持因地制宜、需求導向、先易后難,分類推進,通過確權發證促進農民財產依法受到法律保護。
二、加快編制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有效保障宅基地建房
(一)全面完成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我市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3個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于2023年全部獲省政府批復并啟用,是全省首批獲批的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市各鄉鎮均已實現規劃全覆蓋。
(二)加快推進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為支撐“百千萬工程”實施,助力我市首批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建設。根據省、市關于鎮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部署,市自然資源局靠前指導、深入基層、上下聯動,通過內業審核、現場調研、聽取匯報、座談交流、政策宣講等方式進行指導,多次到縣(區)和鎮、村開展督導,組織各縣(區) 共同做好典型鎮、典型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三、因地制宜優化提升村莊規劃,加強建設管理
一是根據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按需編制村莊規劃”的工作部署及《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推進鎮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通知》(粵自然資規劃〔2023〕2202號)精神,按“重新編制、規劃調整、通則管理、詳規覆蓋”等四種類型對我市行政村進行重新梳理,指導縣(區)按實際情況按需編制村莊規劃。二是切實保障村民合理建設需求,村民住宅選址優先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確需使用新增建設用地且同時滿足以下情形的:符合“一戶一宅”要求,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與現狀農村居民點相鄰成片、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河湖管理范圍和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允許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并按程序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四、統籌推進農房風貌品質提升
一是抓存量改造提升。從典型鎮、典型村,“四沿”等 重點區域逐步推動存量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著重做好農房屋頂“小批檐”改造,并與全域土地整治中塑造的整村風貌連片,形成聯動效應,打造相對集中、具有良好示范效果的示范片。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農房風貌品質提升35281棟, 其中完成農房屋頂“小披檐”改造共計超8750棟。二是控增量整體提升。加強新建農房風貌塑造,組織各縣(區)編制完成農房風貌指引,在《惠州市農村宅基地管理平臺》錄入364套農房樣式供村民新建農房選用,在農房樣式基礎上不斷進行完善優化,并指導鄉鎮進行“帶圖審批”。村民申請建房要帶圖(選用通用圖集或自行設計圖紙,自行設計圖紙時需符合農房風貌管控要素要求)審批,嚴格落實按圖施工、對圖驗收制度,確保建成一戶、塑造一戶。對整村連片集中式建設的農村居民點,嚴格執行農房風貌管控要素要求,強化設計方案把關,提倡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監管、統一驗收的統建模式,同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
五、不斷完善農房質量安全管控體系
先后印發《關于加強城鄉個人住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惠州市農村村民建房審批指導意見(試行)》,對我市農房建設在用地、規劃、建設等環節實施監管。此外,督促指導各縣(區)住建部門結合屬地實際,出臺限額以下 (工程投資額100萬元以下〈含100萬〉,或建筑面積500平方米以下〈含500平方米〉的農村房屋)小型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辦法,截至目前,除惠城區正在印發限額以下工程管理辦法外,其余縣(區)均已印發執行限額以下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辦法。與此同時大力推進鄉村建筑工匠培訓,成立惠州市鄉村建筑工匠協會搭建有力服務平臺,共培訓鄉村建筑工匠1961人,有力保障了源頭上做好農房質量安全風貌管理工作。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5月23日
(聯系人及電話:劉志軍,280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