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惠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產業工作,將生命健康產業這個“1”納入全市“2+1”現代產業集群體系,通過創新舉措,提升生命健康產業包括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能級,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新發展。
一、惠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全市現有規上中藥(包括中成藥生產和中藥飲片加工)企業8家,工業總產值21.9億元,增速達52.2%。我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26家,其中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1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6家。近年來,惠州市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新發展。
(一)推進生命健康產業園區建設,打造中醫藥產業健康特色集聚區
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羅浮新區康養國際合作園和羅浮山醫藥產業園,其中羅浮山國藥中醫藥產業項目占地面積約450畝,計劃投資總額18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將成為國家生命健康產業示范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生產示范基地,預計年產值約30億元,可實現年利稅約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
(二)強化重點項目帶動,大力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惠州市中醫醫院)進入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并已獲1億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助,醫院東江新城院區二期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預計可完成今年底封頂計劃。惠州市出臺了《推進南藥產業發展種植技術性指導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文件,有效促進中醫藥惠民利民,截至2023年,主要分布在惠東、博羅、龍門三個縣的惠州市南藥種植面積約為23萬畝,預計到2025年可達25萬畝左右。目前一些優勢中藥材品種種養植已形成規模優勢,如:全市猴耳環種植面積近1.2萬畝,人工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沉香面積9.5萬畝,面積全省第二。
(三)提升中醫藥影響力,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一是成功舉辦了第三、五、八屆中醫科學大會,惠州博羅羅浮山成為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2021年4月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也在惠州市羅浮山舉辦,21個項目在會上簽約,4位院士/國醫大師到會演講,影響力從惠州市、廣東省已經擴展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2022年11月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北京和惠州市羅浮山同時舉辦,大會邀請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6位院士、3位國醫大師和20位知名專家教授共40多位國內外中醫藥領域專家從世界各地云端相聚,共有9宗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額達81.5億元,囊括中醫藥制藥、生物醫藥材料、醫療設備智造、中藥材種植加工、藥食同源飲品生產、中醫藥健康旅游綜合體等生命健康三產融合及研發。爭創國家級中醫藥文化產業品牌。羅浮山景區已成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和首批廣東省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嶺南中藥材商標品牌保護”工作初見成效,“博羅沉香”“博羅艾草”“博羅金線蓮”“惠東綠其楠沉香”等中藥材產品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請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
二是努力把中醫藥文化高地轉變為中醫藥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推動中醫藥事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博羅縣在羅浮山建成了葛洪博物館、中藥百草園等,并成功獲評“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廣東省首屆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2023年5月28日,由博羅縣政府主辦的葛洪文化節(中醫藥篇)在羅浮山舉辦,活動中啟動了葛洪傳說、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等,進一步推進提速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步伐。
三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惠州市中醫醫院)與深圳市中醫藥傳承發展研究院(深圳市光明區中醫藥傳承發展研究院),簽訂了《粵港醫療機構中醫藥聯盟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推動中藥制劑的開發應用。
二、綜合施策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一)總體規劃支撐“2+1”現代化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經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已明確支撐“2+1”現代化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支撐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推動羅浮山-南昆山一體化發展,聯動增城、從化等地區共同打造北部生態健康旅游大環線,充分釋放中醫藥文化價值,推進全域旅游與生命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區。
(二)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加強中醫藥產業用地指導,惠州是南藥種植及初加工重點發展區域之一,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林業局關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粵自然資規〔2022〕1號文),可結合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在簡化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手續、優化土地供應方式等方面予以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
(三)嚴監管促進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推動出臺《惠州市推動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惠州市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惠州市推進藥品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加快推進我市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地區創新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為我市優質醫藥項目提供點對點的“專人服務”,通過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過程的指引指導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推創新產品上市、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創新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惠州海卓科賽醫療有限公司、廣東萊佛士制藥技術有限公司、惠州市百姓緣醫藥有限公司3家公司獲評省藥監局創新服務重點企業。
(四)加快中醫藥創新平臺建設
加強中醫藥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建設,提高實驗室和研發中心水平,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廣東省抗風濕中藥工程實驗室(廣東省企業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深入研究羅浮山抗風濕類特色藥,力爭在抗風濕中藥質量標準化、現代中藥生產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構建體現中藥特點的研發技術平臺,有利于加快我市中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如九惠藥業的廣東省消化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中藥消炎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注重藥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現擁有發明專利證書25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國家級新藥3項,國家中藥保護品種6個,納入國家醫保目錄16個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9個,獨家劑型2個,中藥消炎制劑等多個產品,療效顯著,無不良副作用,獲得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又如博羅新鋒藥業的中藥注射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通過加速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五)加強中醫藥核心技術攻關
一是聚焦生命健康領域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支持生物制劑、嶺南中醫藥優勢病種診斷治療、中藥新藥創制。由惠州市九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重點領域科技計劃項目《基于連番止瀉膠囊的固體混懸小兒分散片開發》,該項目驅動了企業的研發動力,連番止瀉膠囊質量標準獲得批準上市,是國內第一個用于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的中藥新藥,預計2024年銷售500萬盒,兒童分散片制劑技術引領了兒童中成藥制劑新方向。
二是征集“揭榜掛帥”科技項目,支持中醫藥現代化、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等,圍繞骨干企業的技術需求,凝練提出依靠自身力量暫無能力解決或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的科研攻關任務,通過“揭榜掛帥”方式向全社會發榜公布,征集揭榜方開展重點攻關或共同攻關解決技術難題,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三是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開展中藥制劑的新藥轉化研究、藥用輔料、中藥飲片等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領域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開發,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計劃
惠州市中醫藥產業沒有形成完整的鏈條,缺少巨頭級別的龍頭企業,無法帶動產業鏈發展。中藥制藥企業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不高,研發能力不強,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弱等問題。下來,我局將根據您的建議重點從五個方面發力,促進中醫藥產業傳承創新發展。
(一)貫徹市委市政府“2+1”產業戰略。深入貫徹實施中共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惠市委發〔2020〕1號),推進構建中醫藥產業發展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土地、政策等產業資源,與國內外中醫藥大型企業合作,爭取國家級健康相關產業項目落戶惠州。對接聯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需求,探索面向深圳等地的醫藥產業創新集聚區的招商模式,建設2-3個中醫藥產業集聚區。
(二)加強健康產業體制機制建設。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支持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1+4園區基礎設施等25宗“3+7”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政策性開發金融基金支持廣東省惠州市龍門大健康產業園新型材料產業片區及醫藥與生命健康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組織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編制循環化改造方案,推動納入《惠州市“十四五”循環化改造園區清單》。推動市政府同意大亞灣和仲愷兩個國家級園區全域享受“3+7”工業園區用地優先政策。全力推進省藥監局2023年市縣藥品監管綜合改革創新立項3個項目,確保藥品監管綜合改革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本土特色南藥種植。打造北部綠色生態健康產業帶、南部藍色海洋健康產業帶。以南藥生產種植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以沉香、油茶、牛大力、巴戟、猴耳環等多種中藥材為主的種植業及中藥加工產業。引進和培養種植人才,開展南藥種植實驗項目,引進第三方檢測平臺,鼓勵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解決種植地塊零散等資源問題,走規范化標準化種植道路,按照《廣東省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培育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培育建設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加強培育惠州南藥“拳頭產品”,盡力爭取數種優勢中藥材進入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名錄,從而促進中藥材品質和技術等多方面提升,提高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打造中醫藥研發孵化平臺。鼓勵引入建設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機構)、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機構)、CRO(合同研究組織)、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中藥產業化中試平臺等機構組織,承接中藥企業委托進行研究開發注冊申報等服務工作。加強灣區聯動協作,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轉化醫學惠州中心的作用,建立中醫藥制劑研發平臺。
(五)加大中醫藥文化宣傳力度。從多個方面入手,重點通過短視頻、網絡推文等新媒體渠道,向大眾普及中醫藥法律和知識。邀請知名中醫藥專家舉辦中醫藥知識講座或研討會,持續辦好中醫藥“六進”活動,在醫院的候診區或學校的圖書館設置中醫藥“知識角”,建設中醫藥主題公園、社區中醫文化墻等,展示各種中藥材和中醫藥知識,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中醫藥的魅力。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2024年6月5日
(聯系人:段欲軍,電話:283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