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農業農村局:
《關于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建議》已收悉。經認真研究,根據我中心職能,為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一、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主要措施
近年來,我市經常遭遇霜凍、嚴重干旱、臺風、洪澇災害等特殊天氣,以及農作物病蟲害多發、突發情況,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農業災害因素,我中心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緊緊圍繞農作物生產目標任務,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形成市、縣、鎮三級聯動機制,加強監測預警,有效克服極端災害天氣頻發重發的影響,在農業防災減災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每當農業災害來臨時,各級農業部門切實把防災減災工作作為當前農業生產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應對方案,落實各項措施,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指導農民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同時加強工作督導,采取蹲點指導、進村入戶等形式,推動各項措施落實。
二是每當農業災害來臨時,各級農業部門組織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指導服務,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提出技術指導方案。加強分類指導,落實關鍵技術,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同時通過技術培訓、組織專家指導組等形式,開展巡回技術指導,落實抗災田間管理措施,確保各項增產關鍵技術落到實處。
三是切實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加大監測調查力度和頻度,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和發展趨勢,準確發布病蟲信息,指導科學防控。同時突出重點區域、重大病蟲和關鍵環節,著力抓好技術指導服務,對具有突發、暴發特點的水稻“兩遷”等病蟲害,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為害。
四是通過抖音視頻號等途徑,及時轉發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及減災技術指導措施,指導廣大農戶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如2023年至今,結合天氣預警信息向農戶發布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措施等視頻信息5條,各類臺風、洪澇、凍害等災害天氣技術推文信息13條。
二、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已成為綜合減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的薄弱環節。如何有效抵御不斷增多的自然災害風險,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已經成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市農業防災減災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主要有:
一是農村地區面臨著日趨嚴峻的自然災害風險和環境問題。面對氣候變化加劇和嚴峻的發展問題,農村地區的戰略性資源約束日益強化,各類災害和環境問題不斷出現甚至加劇,例如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病蟲害加劇危害等。各類災害在時空上相互耦合和作用,導致各種農業災害現象呈現上升態勢。
二是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防災減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村地區生產力水平較低,尤其是資金短缺情況嚴重,科技支撐能力不足,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滯后,導致公共事業發展、公共管理和政府協調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農村應對防災減災救災嚴峻形勢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長的安全生產環境的需求。
三是農村地區的防災減災救災意識有待提升。政府的建設監管力量未有效覆蓋廣大的農村地區,相關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缺乏針對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指導規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防災減災救災意識提升。
三、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建議
一是完善信息設施提檔升級,以信息化推進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二是加強農村和貧困地區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逐步解決災害風險預警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是在科普宣傳上,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基本知識、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技能等知識培訓,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營造防災減災科普文化氛圍及定期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大力提升村民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