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
第20250138號的答復
林立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優化提升惠州市城市公共廁所設置助力提升城市旅游品質的建議》(第20250138號)收悉。非常感謝您對我市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該建議對進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品質具有積極意義,經綜合市自然資源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等會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合理布局,優化公共廁所規劃設置
(一)科學規劃公廁布局
由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的《惠州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23年版)》明確我市公共廁所相關配置標準,并根據不同用地性質,規定不同的設置密度。按照《技術規定》,公共廁所一般規模為建筑面積60~120平方米/處,獨立式公共廁所用地面積80~170平方米/處,并要求設置以附屬式為主,獨立式為輔;獨立式公共廁所與周圍建筑物的距離應不小于5米,周圍應設置不小于3米的綠化隔離帶。附屬式公共廁所應不影響主體建筑的功能,并設置直接通至城市道路的單獨出入口。此外,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廁所革命”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惠城區公共廁所建設標準,2018年編制《惠城區公共廁所布點規劃》,同年12月25日經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復實施。根據《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中城市公廁的設置密度和間距規定,規劃在惠城中心城區共布點公共廁所857座,滿足社會公眾對公共廁所的需求。同時,各縣(區)也編制了廁所布點規劃,如仲愷高新區編制《仲愷高新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2018-2035)》,制定《仲愷高新區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將公廁布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惠陽區編制的《惠州市惠陽區公共廁所布點規劃》于2019年2月22日獲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復,該規劃對城市公廁、旅游廁所、交通廁所、鄉村廁所和社會開放廁所進行布點規劃和建設指引,并將該專項規劃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中。
(二)合理設置旅游景區公廁
按照中央、省有關“旅游廁所革命”文件要求,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把旅游廁所建設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開展摸底調研,確定每年旅游廁所新建、改建工作任務。2015—2024年,我市錄入“全國旅游廁所管理系統”的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有290座,涵蓋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沿線、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鄉村旅游點、休閑步行街、文化設施等,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二、提升品質,加強公共廁所設施建設
(一)推進公廁設施升級改造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對公廁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推進公廁升級改造工作。一是持續加大對旅游廁所建設與管理的資金支持力度。自2015年以來,我市共有92座新建及改擴建的旅游廁所獲得中央、省、市三級財政建設資金補助。二是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編制了《惠州市區環衛公廁綜合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市發改局批準立項,已納入市級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對金山閣公廁、石湖苑公廁等14座公廁進行整體改造或局部翻新,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優化公廁功能分區及完善配套潔具設施,合理布置男女廁位數量,完善公廁內外墻面、地面,排水、排污系統、臭氣抽排控制系統、智能化潔具、無障礙設施、第三衛生間及相關公用工程。目前,該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2026年4月完成升級改造,完工后將極大提升環衛公廁建設水平。
(二)完善特殊人群服務設施
在公廁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特殊人群需求,完善相關服務設施。根據《惠城區公共廁所布點規劃》等要求,規劃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和重要公共設施、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應設第三衛生間。目前,全市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和旅游景區公廁已按標準建設了第三衛生間,如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新建的江北市民服務中心裝配式公廁,根據空間情況增大蹲位間尺寸,增設不銹鋼掛衣鉤、助力扶手等設施;第三衛生間功能設置完善,配套兒童陶瓷座便器、洗手盆、母嬰護理臺、安全座椅等輔助設施;智能管理系統齊全,包括自動感應出水、洗手液、烘手器系統,美容鏡,自鎖紅色燈光求助按鈕,雙保險求助系統,以及入戶外立面有人/無人LED顯示屏等,為老年人、行動不便人士和幼童如廁提供了便利。
(三)積極探索新技術建設公廁
積極推廣智能化設備在公廁中的應用,如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在部分公廁安裝智能照明系統,根據公廁內光線和人流量自動調節照明亮度,既節能又方便市民使用;安裝智能通風系統,實時監測公廁內空氣質量,自動開啟通風設備,保持公廁內空氣清新。惠城區海納現代農業生態園生態廁所,將農耕文化、有機生產、循環農業巧妙地融合到廁所建設使用過程中;大亞灣碧海灣旅游區建設生態實木廁所;博羅那里花開景區圍屋竹木廁所選用環保建筑材料,兼顧功能實用、外觀獨特與綠色環保。
三、加強管理考核,提高公共廁所衛生質量
(一)制定標準,規范管理
各公廁管理部門均建立了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明確公廁衛生清潔標準和流程。如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負責監管的71座環衛公廁每間均按相應的管理級別在規定的時間內實行專人專崗保潔,安排環衛網格員每天對所轄公廁的管養質量開展巡查,并將相關的保潔要求列入對公司的服務質量的考評指標中,全面督導市場化公司嚴格執行公廁保潔標準,確保公廁內無明顯臭味,地面墻面、天花板、門窗等無積灰、污跡、蛛網,蹲位、小便槽清潔衛生,設施設備無積灰、污物。公共廁所外環境整潔,無亂堆雜物,定期噴灑滅蚊蠅藥物,有效控制蠅蛆孳生。市文化旅游體育局指導督促各相關單位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定時檢查維護制度,達到“不臟、不亂、不濕、不臭”以及“沒有不舒服感覺”的“四不一沒有”標準。博羅縣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對負責管理的城東公廁、城北公廁等8座重點區域公廁(覆蓋商業街區、交通樞紐等高頻使用場景),每座公廁配備1名專職保潔員,均實行24小時開放,每座周邊設置3-5處指引牌,通過“專業化托管+嚴考核”確保服務質量。
(二)加強督導,完善考核
如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將旅游廁所建設管理工作納入星級酒店、A級景區、鄉村旅游點、旅游度假區等工作評定復核的重要考核指標中。2020年我局委托第三方對全市2015—2020年新建、改擴建的284座旅游廁所進行暗訪評測。2024年,我市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的旅游廁所達到Ⅱ類以上標準的共106座,占全市錄入在“全國旅游廁所管理系統”中的旅游廁所比例為73%,完成了2024年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廁所60%以上達到Ⅱ類以上標準的任務要求。仲愷區建立健全公廁監督考核機制,根據《仲愷高新區城鄉環境衛生質量考核管理辦法》常態化對公廁的管理和服務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每月實施全方位、全覆蓋、全時段的檢查考核(含節假日、中班、夜班等所有工作時間),在“愷環衛士”日常考核中錄入,對管理不善、衛生不達標的公廁現場環衛質量(管理)問題和其他渠道反饋問題扣減服務費。
(三)加強培訓,注重服務
定期組織保潔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其衛生清潔技能和服務意識。培訓內容包括公廁清潔操作規范、消毒方法、文明服務用語等。培訓使保潔人員熟練掌握清潔技能,能夠按照標準要求做好公廁衛生清潔工作,同時注重與市民和游客的溝通交流,提供文明、熱情的服務。
四、加大開放力度,增加公共廁所供給
(一)推動社會單位廁所對外開放
近年來,一些縣(區)推動建立“廁所開放聯盟”,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餐廳、超市、加油站、商業服務窗口、賓館飯店等內部廁所向社會開放,實現公廁資源共享,切實解決當地公共廁所數量不足、布點不合理的問題。如龍門縣推廣“龍門縣全域旅游便民廁所聯盟”,目前,第一批加入“龍門縣全域旅游便民廁所聯盟”的已有168家以上單位,博羅縣建立的“廁所開放聯盟”,第一批加入的單位已有98家。同時,我市在旅游廁所日常管理方面還積極探索“以商管廁、以商養廁”管理模式,如紅花湖景區創新“廁所+商鋪+驛站”“廁所+養生休閑館”等模式,推動旅游廁所長效化、常態化管理。接下來,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更多社會單位廁所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充公廁供給。
(二)增加24小時開放公廁數量
針對市民夜間如廁需求,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對中心城區公廁開放時間進行了優化調整。現有19座24小時開放環衛公廁,加上市區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麥當勞等社會公廁,市中心區總數近80座24小時開放的公廁,基本能夠覆蓋不同人群夜間如廁的需求。在受公廁管理保潔單價、財政年度預算制約,全面實行免費提供廁紙不太可行的情況下,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地分類配備,通過免費配備廁紙(目前有4座特級管理的環衛公廁實行免費提供廁紙、洗手液)和掃碼購買廁紙相結合的方式,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廁服務質量。未列入24小時開放的公廁嚴格按照早上6點到晚上11點規定開放,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作適當微調。接下來,將根據市民需求和實際管理情況,進一步評估增加24小時開放公廁數量的可行性,逐步擴大24小時開放公廁的覆蓋范圍。
(三)利用移動公廁等靈活方式增加供給
在大型戶外活動舉辦地、臨時集市等場所,靈活采用移動公廁、裝配式公廁等方式增加公廁供給。例如,在舉辦大型展會、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活動時,提前在活動場地周邊設置移動公廁,滿足大量人流的如廁需求。活動結束后,及時將移動公廁撤離,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對于一些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緊張的區域,探索采用裝配式公廁,其具有建設速度快、占地面積小等優點,能夠快速解決公廁短缺問題。此外,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閑置場地進行臨時改造,設置簡易公廁,提高公廁資源的動態調配能力與使用效率。
(四)深化智慧賦能,健全指引體系
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手段。如惠城區積極與城市出行導航、城市地圖等智能系統運營方建立戰略合作,搭建公共廁所信息共享平臺。加大對老城區公共廁所指引牌的改造力度,統一設計風格,規范標識內容,確保指引清晰準確;在重要交通樞紐、景區入口等關鍵節點,增設電子指引屏,方便市民游客快速查找周邊廁所位置,全面提升公共廁所服務的智慧化、便捷化水平。龍門縣開發“龍門旅游智慧廁所便民服務平臺”,通過采用GPS、LBS定位技術,將旅游廁所標注在地圖中,并逐步納入智慧旅游信息平臺管理,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鍵查找附近廁所及周邊景點、美食特產等服務的導航。博羅縣開通了“博羅智慧旅游廁所地圖”微信公眾號,游客用微信點擊“博羅智慧旅游廁所地圖”,即可找到最近的廁所。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您繼續關注我市城市建設和旅游發展,提出更多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