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市人社案〔2025〕45號
[A]類
譚思圓,李慧宇,林進寬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深入實施鄉村青年技能提升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的建議收悉,該建議緊扣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部署,聚焦鄉村青年這一關鍵群體,深刻指出了技能提升在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我局作為主辦單位,高度重視此項建議辦理工作。接到建議后,迅速行動,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會辦單位,組建了專項工作小組。通過深入縣(區)、鄉鎮、村居實地走訪調研,組織相關部門、職業(技工)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及鄉村青年代表召開專題研討會,全面梳理了我市鄉村青年技能現狀、培訓需求、就業創業痛點難點以及現有政策體系的覆蓋面和有效性。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將鄉村人才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將提升鄉村青年技能水平作為服務“百千萬工程”、賦能“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取得階段性成效。接到代表建議后,我局聯合會辦單位,積極組織調研,召開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等,認真研究落實舉措。
(一)聚力鄉村青年人才遴選培育,強化鄉村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根基
1、實施“鄉村青年技能菁英”遴選計劃。聚焦現代農業、鄉村導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鄉村治理、農業無人機技術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一批有潛力、有志向、扎根鄉村的青年技能人才(如:農業經理人、民宿管家、非遺傳承人、鄉村網紅、農村合作社帶頭人、鄉村規劃建設人才等)。提供專項培養經費、配備導師團(由高校專家、行業領軍人才、資深工匠組成)、搭建交流平臺、組織赴先進地區考察研學等方式,進行重點跟蹤培養,旨在打造一批引領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領頭雁”。
2、深化“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人才培育向鄉村延伸。大力推動技能培訓資源下沉。在鄉鎮設立鄉村工作站,結合本地特色食材、特色手工藝、特色服務需求,開發并常態化開展如“客家菜師傅”“鄉村民宿管家”“養老護理”“嬰幼兒照護”“鄉村家電維修”“無人機技術”等專項技能培訓。
3、構建鄉村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積極探索適應鄉村產業特點的技能人才評價模式,培養鄉村職業經紀人、經理人。在具備條件的縣(區)設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牽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如:特色農產品種植、鄉村旅游服務、傳統手工藝制作等)。在鄉鎮設立技能評價服務點,方便鄉村青年就近參加評價,打通技能人才成長“最后一公里”。計劃在龍門縣試點開展鄉村特色工種評價,惠及當地鄉村青年。
4、落實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精準覆蓋。優化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使用,確保面向鄉村青年的培訓補貼應享盡享。簡化申領流程,通過線上平臺、鄉鎮社保所等渠道廣泛宣傳并受理申請。重點向參加急需緊缺工種培訓、返鄉創業培訓、脫貧家庭青年培訓等群體傾斜,有效降低其參訓成本。
(二)聯動行業企業協會師資,開發貼合鄉村新業態的課程培訓體系
建立“政行企校”四位一體課程研發機制。聯合惠州學院、惠州市技師學院等本地學校,聯動市禮儀協會、市導游協會、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市電子商務協會、市無人機應用協會、茶文化促進會等相關行業協會,定期調研鄉村產業發展動態和人才技能缺口,共同研發、認證和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標準化、模塊化培訓課程包。
建設共享型“鄉村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實訓基地。支持在鄉村一線建立由高技能人才(如農業技術能手、非遺傳承人、優秀民宿主、電商達人)領辦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承擔帶徒傳技、技藝展示、技術攻關、培訓交流等任務。同時,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鄉村旅游示范點、重點幫扶車間等,掛牌設立一批鄉村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為培訓提供真實崗位環境。
(三)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構建技能提升與就業創業的貫通鏈條
打造“一站式”鄉村技能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根據《惠州市就業驛站試點建設實施方案》(惠市人社函〔2023〕174號),全市37個就業驛站已全部投入運營。整合發布適合鄉村青年的崗位信息、培訓項目、政策咨詢、創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申請等服務,提供“家門口”的全流程支持。
常態化組織“技能鄉村行”專項活動。定期組織優質培訓機構、企業、創業導師深入鄉鎮、中心村,開展“送培訓下鄉”、“送崗位下鄉”、“送政策下鄉”等活動,面對面解決鄉村青年在技能提升和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強化培訓后跟蹤服務與效果評估。建立參訓學員信息庫,對結業學員進行不少于6個月的跟蹤回訪,了解其就業創業情況、收入變化、技能應用成效及新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你們建議中指出的問題,如培訓精準性有待提高、高層次技能人才缺乏、培訓就業創業銜接需加強等,正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我們將以你們的建議為重要指引,持續深化鄉村青年技能提升行動,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更強勁的技能人才動能:
(一)著力打造“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鄉村技能人才隊伍
實施“2025年鄉村青年技能提升服務工程”,人工智能、無人機技術、電商直播、鄉村電工、制茶茶藝、民宿管家、鄉村導覽、客服禮儀等8個技能提升項目。完善鄉村技能人才激勵保障機制。推動落實在鄉村基層工作的技能人才在職稱評審、崗位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的傾斜政策。大力宣傳鄉村技能人才典型事跡,提升其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
(二)積極組織精準高效培訓,全方位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服務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圍繞各縣(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如博羅現代農業、惠東濱海旅游、龍門康養民宿、仲愷高新農業等),定制化開發產業鏈技能提升套餐,開展全鏈條培訓(從種養殖到加工、流通、營銷、服務)。
支撐鄉鎮節點功能提升,針對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的發展定位,加強鎮域商業服務、公共服務、環境治理、規劃建設等領域急需技能人才的培訓。
賦能美麗鄉村建設,聚焦鄉村建設工匠、鄉村治理人才、新農人、鄉村文化導覽、技藝傳承人等,開展系統性、規范化的技能培訓。
強化數字技能在鄉村振興中的普及應用。將數字素養與技能作為鄉村青年培訓的必修內容。重點加強AI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應用、農村電商新玩法(如跨境電商、社群電商)、鄉村數字治理工具使用等前沿數字技能的培訓,彌合“數字鴻溝”,搶占發展先機。
(三)繼續加大政策與服務集成支持,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生態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優化市縣財政投入結構,確保鄉村青年技能培訓投入穩步增長。建設區域性鄉村技能人才市場與信息平臺。擬設立惠州鄉村技能人才庫,實現人才信息、崗位需求、培訓資源的高效匹配和精準推送。探索建立跨區域的鄉村技能人才交流協作機制。
健全部門協同與培訓效果督查考核機制。進一步強化市人大代表牽頭、人社、農業農村、財政、工青婦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定期開展培訓班督查通報,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尊敬的代表,你們的寶貴建議是我們改進工作、提升服務的重要動力。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深入實施鄉村青年技能提升行動,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充滿活力的鄉村技能人才隊伍,為惠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懇請你們繼續關注我們的工作,并隨時提出批評和指導意見。
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7月7日
(聯系人及電話:朱逸超,0752-278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