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市工信案〔2025〕第39號
A 類
對惠州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2025015號提案的答復
康雙勝、楊旭波、李水生、向碧瓊、朱坤華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重點產業園區生活配套建設的建議》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收到建議后,我局高度重視,會同市教育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執法局和各縣(區)對提案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產業園區生活配套建設水平,主要情況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市領導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快打造高質量產業園區發展平臺,市領導多次親臨園區建設現場調研檢查工作,統籌資源要素支撐園區發展。堅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產業園區建設問題,市委每半年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情況匯報。市政府堅持每月召開全市工業園區和重點工業項目月度推進會,協調解決園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印發了《惠州市推進千億級園區基礎設施補短板攻堅行動方案》,將千億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市“百千萬工程”補短板攻堅行動強力推進,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縣(區)編制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按“產城融合”的原則預留相關公共配套設施用地,提質完善園區綜合環境。
(二)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四個一”集成式改革。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健全縣(區)千億級產業園區‘四個一’模式”(即:明確一個特色產業定位、健全一個園區管理機構、成立一家園區國企公司、完善一套園區融資方案),作為市“百千萬工程”集成式重點改革任務,完善一套園區融資方案、成立一家園區國企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和建設主體提供保障,助力加快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各縣(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案,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申請政府專項債,充分利用主平臺建設、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多措并舉籌措金融市場資金,推動“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園區招商從依靠政策優勢向依靠投資環境綜合優勢的轉變。另外,我局還推動市產投集團充分發揮省注入資本金的撬動作用,組建完成了首期規模10億元的產業轉移子基金,加快我市主平臺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三)堅持目標導向明確工作重點。我局每年印發園區工作要點,明確量化園區工作任務和具體目標。如《惠州市千億級園區2025年度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打造15分鐘幸福生活圈”,要求各縣(區)根據實際情況在園區內積極布局建設職業院校、實訓基地,中小學校,提升完善衛生救護設施,滿足員工及子女就近入學和就醫需求;建設人才公寓、倒班公寓、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解決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針對性補齊鄰里中心、公共交通、公園、物流和充電站等生活配套設施,打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增強園區的吸引力。
(四)我市產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20年以來,“3+7”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超1200億元,2025年1-5月完成投資86.04億元,投資額逐年遞增。各園區道路、水電氣管網、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逐步建成使用,為園區配套的學校醫院、商場宿舍、停車場等不斷優化完善,為園區引進新項目,助力開工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園區綜合環境,承載力、吸引力大幅提升。
交通道路:積極加快園區內部道路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交通便利性。如:惠城園區新建成道路33條,總里程超過34.95公里;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已建成總長約30公里的24條市政道路,惠東產業園區完成了10條道路貫通通車;博羅園區園洲東片區7條道路已建成通車;仲愷人工智能園完成32條路道路或路段通車。積極貫徹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協調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周邊公交站點布局和公交運行線網優化,大力發展公交快線、企業通勤定制公交、網約公交等多元化公交服務。如:在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部分產業園區開通微循環巴士及企業通勤定制公交線路,開通218快線途經三棟園區,開通211快線、212快線途經東江灣園區南部等,較好地滿足各大產業園區群眾出行;惠城園區通過優化調整園區內部公交線路,增設13個公交站點,已引進205、43及55路3條公交車線路,新增鹿崗、下良片區網約公交項目;博羅新開通石灣2路公交線路,仲愷高新區計劃調增三條線路,共增設27個站點,增加里程約10公里,基本構建了連接產業園區與部分城市區域的公共交通網絡。積極優化園區交通設施,布局建設停車場和充電站。如:惠城園區新建有荔枝城公共停車場、文體中心停車場、青塘湖公共充電停車場等,博羅園區內配置公共充電樁項目7個,基本滿足園區及周邊居民的停車充電需求。
學校布局:近年來,對標國內外先進園區,我們在園區內或周邊積極布局中小學校,協調解決企業員工子女入學問題。如:惠城園區已建有聯和小學、惠州中學等公辦學校,并配建有京師實驗小學、尚書實驗學校等民辦學校;惠陽園區內已建有象嶺小學、鐵門扇小學、三和第三小學、秋長嶺湖小學、秋長新塘小學等;惠東園區指定距離比較近、教學環境比較好的白沙布小學和大嶺中學五小校區作為園區員工子女學校,并安排校車免費接送,已協調解決40多名企業員工子女秋季入學;博羅園區規劃208畝用于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博羅實驗學校建設,2024年為38名企業職工成功解決子女入學問題;仲愷高新區持續推進仲愷中學等5所新改擴建學校項目落地,以及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開辦工作。
住房保障:全市通過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建設、企事業單位自有存量土地建設和產業園區企業存量房源納入管理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有39個,房源數量2.16萬套(間),主要分布在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韓(惠州)產業園、惠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3+7”產業園區,有效緩解了園區住房壓力,為企業員工扎根惠州、安心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如:惠城園區馬安下良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荔枝城片區保障性住房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建成后總計可提供1100余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惠陽區籌集了保障性租賃住房5283套,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配套區擬建惠新家園(一期)工程,包括配套住房項目和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潼湖生態智慧區智谷公司建設運營的集中配套一、二、三期提供了3156間宿舍,同時設有三個飯堂,可同時滿足1500-2000人就餐需求。仲愷人工智能園西部片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一期754套已投入使用,二期744套正在建設中,青春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項目已動工,可建成安置房1324套;博羅縣安排110畝用于智能裝備產業園起步區產城融合綜合配套項目建設,將為入園人才提供155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
醫療保障: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在產業園區周邊建設升級二級綜合(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村衛生站等醫療機構,保障員工就近就醫需求,促進產業園區“健康”發展。如:惠陽園區建有惠陽區婦幼保健院,惠陽區新圩鎮正在建設惠陽區第二人民醫院,擬于今年內運營;惠城東江灣產業園配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仲愷高新區加快了區人民醫院潼僑分院項目、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惠環醫院新院項目建設。
5G基站建設: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22445座,基站數量排全省第5,其中布局在鎮村范圍 8923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為35.6個,重點場所5G網絡通達率達100%。與此同時,“ 3+7”園區、贛深高鐵、廣汕高鐵等重點區域、工程項目5G網絡建設優先推進,累計已分別布局建成2134、173、182座基站,基本實現了重點園區全域覆蓋,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信息基礎支撐。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強化園區規劃引領。堅持全盤統籌發展,結合國家新一輪開發區公告目錄修訂工作,優化園區產業和空間布局,將7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及周邊成熟區塊全部納入開發區公告目錄,調整后我市開發區面積由225平方公里擴大至366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制造業發展空間。堅持產城融合、產業集聚的發展理念,推動各園區編制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園區規劃環評。把園區產業發展與重點項目布局、園區基礎設施、生產生活配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相銜接,統籌規劃推進,實現“多規合一”。堅持“無規劃、不開發”“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理念,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二)建立長效跟進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工業園區月度推進會督辦協調作用,聯動縣(區)和市直部門解決園區和企業的困難問題。堅持每月通報園區建設進展,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供應工業用地、推動項目簽約開工投產等指標進行綜合衡量評價,促進園區比學趕超、爭先進位。我局7個制造業工作專班每周到園區開展項目督導服務,精準掌握進度并推進項目建設。對標國家開發區考核評價標準,進一步優化提升產業園區管理開發模式,做大做強園區開發公司,推動市產投集團充分發揮省4.3億元產業有序轉移注入資本金撬動放大作用,組建基金“以投促引”,撬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三)積極打造“15分鐘幸福生活圈”。督促各縣(區)進一步優化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投融資方案,加強資金統籌力度,優化融資成本,2025—2027年,7個千億級園區計劃投入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資金500億元以上,進一步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15分鐘幸福生活圈”。加快5G網絡全域深度覆蓋,2025年計劃新增2000座以上5G基站。加快推進園區道路升級改造,優化園區內部道路與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以及軌道交通和航空樞紐的銜接,打通交通堵點斷點;結合產業園區道路通行、客流需求情況,及時優化調整產業園區周邊公交線路,盡可能逐步完善線路覆蓋,早晚高峰期適當加密公交班次,提高車輛調度水平,為園區通勤人員提供更加快捷的出行服務。結合產業園區的建設實際情況,積極謀劃、扎實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工作,通過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和其他途徑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合理設置教育醫療網點,配套生活、商業等服務設施。
(四)進一步提升園區服務效能。把優化園區營商環境作為重點任務,全面提升園區政務辦事時效和服務質效,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全方位降成本”和“全周期優服務”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園區供電供水供氣標準化服務體系,推進園區用電、用氣大用戶直供,多措并舉、千方百計把園區各項成本實質性降下來。進一步優化完善園區一體化綜合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科創中心、服務站等,提升園區綜合服務能力,推行 “園區事園區辦”“一件事一次辦”。做好企業項目服務工作,發揚“店小二”精神,主動靠前服務,做好幫辦代辦,全力服務企業從項目供地、開工建設、竣備驗收、認證投產到達產增效,為企業排憂解難。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8日
(聯系電話:287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