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市工信案〔2025〕第31號
B類
對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0250103號的答復
黃文輝、陳錦芬、唐志雄、莫勇為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聚焦東江灣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惠城)加速示范集聚區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推動萬億級產業的重要工作內容加以推進,建立“小升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全鏈條階梯式創新主體培育體系,有效助力我市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高成長企業集群。2024年共有23家企業被認定為第六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2025年7月,我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10家,已逐漸成為推動我市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力量,支撐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培育“種子選手”,打好惠企政策組合拳
建立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目前庫內共有培育企業近千家,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管理提升、融資服務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市財政逐年加大投入,2018-2024年財政分別安排80萬元、160萬元、1150萬元、2660萬元、3560萬元、9540萬元和7760萬元專項支持專精特新企業,7年間獎勵支出增加97倍。同時,從2022年開始專精特新企業專項資金作為全市首個“免申即享”惠企政策項目上線,從此企業通過“粵財扶助”平臺即可“一鍵領取”獎勵資金,受到企業普遍好評。
(二)強化產業規劃引領,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
根據惠城區政府產業規劃,一方面依托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中韓(惠州)產業園已規劃了馬安北園、馬安南園、汝湖大龍山3個組團面積6.4平方公里為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截至目前,該片區已引進項目12宗,計劃投資額44.83億元。
另一方面將重點謀劃打造金山湖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重點建設多元化軟件服務集聚區納入《惠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持續實施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強鏈工程,推動惠城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重點圍繞軟件信息、數字經濟、汽車電子、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引導產業集聚,形成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納入“十五五”產業發展規劃。惠城區正組織研究制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精準定位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謀劃構建產業生態系統,加快推進產業園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助推專精特新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為實現“千億園區、萬億產業”工作目標,我市積極引導工作力量、政策措施和資源要素向“3+7”工業園區、重大項目用地傾斜,全力做好優勢發展地區、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用地規模和用地指標保障,比如《惠城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研究》重點將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向千億級產業園和市區兩級重點建設項目傾斜,保證了荔枝城西側、水口馬安鹿崗片區、橫瀝分園和三棟中心園等片區的建設用地規模。此外惠城區保障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近年來共解決專精特新企業增資擴展用地需求26宗,總投資15.3億元,涉及用地面積15.9萬平方米,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四)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引才安居筑牢根基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中共惠州市委組織部關于惠州市新引進人才安家落戶補貼發放實施細則》(惠市人社規〔2022〕5號)、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中共惠州市委組織部關于惠州市優粵惠才卡管理暫行辦法》(惠市人社規〔2022〕6號《惠州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和舉薦辦法》(惠委人才辦〔2025〕1號)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文件,大力引進和留住人才。同時持續聚焦產業人才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支持高新園打造東江灣人才綜合體,在園區核心地帶雄韜科技城打造首家惠城區人才公寓,提供多功能配套和房源500套,按照“拎包入住”標準,配備全套家電設備,免費提供無線網,解決入住后顧之憂。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內育外引雙輪驅動,加速專精特新企業集群化發展
“小升規”企業是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中堅力量。對“小升規”臨界工業企業進行排查,通過對稅務、統計系統數據庫的分析、比對,從符合條件的小微型企業中篩選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成長性較好的企業作為培育對象,進行重點扶持和培養。
同時依托惠城區產業空間資源充裕,城市公共服務配套完善的優勢,加強工信、商務和縣(區)等部門合作聯動,整合資源,信息共享,承接深莞專精特新企業外溢,聯合舉辦專精特新企業專場投資宣傳推介會、產業協作招商對接會等活動,在活動上宣傳我市產業配套及營商環境,著力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綜合效益好的高端成熟項目,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集群化發展。
(二)做好用地指標保障,護航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我市堅持70%以上的計劃指標用于工業及其配套項目,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計劃指標配置原則,優先申請省級以上專項指標保障專精特新企業新增建設用地,省指標保障范圍以外的不足部分,由市指標保障。通過彈性年期出讓、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靈活供地方式,依法依規優先保障專精特新企業用地需求。
(三)推動產城人深度融合,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當前,深化實施“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戰略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構建“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三鏈融合的生態體系,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人才矩陣,通過產業升級激活人才勢能,以人才集聚反哺產業創新,形成“產業需求牽引人才供給、人才集聚催生產業裂變”的雙螺旋發展模式。
要聚焦產城人深度融合,還將系統推進公共服務能級躍升,完善教育醫療、文體休閑、智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齡友好型社區;同步升級產業載體功能,建設科技孵化園區、人才創新工場等平臺,形成“事業+生活”雙生態閉環。另一方面實施人才生態鏈工程,通過“優粵惠才卡”人才卡集成政策禮包,健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健康管理等專屬服務體系,設立人才發展基金支持創新創業,營造“近悅遠來”的成長沃土。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14日
(聯系人電話:289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