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
第20250072號的答復
吳瑞強、陳林等6名代表:
你們在惠州市人大十三屆四次會議中提出《關于采用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源頭就地處理餐廚垃圾的建議》(建議第20250072號)已收悉。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市餐廚垃圾治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此建議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對解決當前餐廚垃圾處理難題、推動環保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認真研究,結合我市餐廚垃圾治理現狀及惠城區試點情況,答復如下:
一、政策背景。綠色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市以加速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提質為核心,基本構建專收專運、規范處理、區域協同的治理模式,同時穩步推進減量化技術突破和資源化利用增效。根據《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鼓勵廚余垃圾產生單位安裝符合標準的就地處理設備。因此,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技術符合我市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的政策導向。
二、全市餐廚垃圾治理現狀
我市共建成運行廚余垃圾集中處理終端項目6座,設計處理能力31.02萬噸/年,處理工藝為協同焚燒(3處)、黑水虻養殖(2處)、好氧堆肥(1處)。如惠陽區、博羅縣推行協同焚燒處理工藝,從餐廚垃圾中高效壓濾提取粗油脂,提升垃圾經濟價值,同時與共建的焚燒發電項目共享廢渣、污水處理系統,降本增益治理成效顯著;惠城區、惠東縣推廣分布式黑水虻處理項目,作為低投入成本的過渡期處置方案,同步深化餐廚垃圾資源轉化效率的路徑研究。
當前,我市餐廚垃圾主要采取“定時定點、專人專車”集中收運模式,主要服務范圍為行政機關食堂、企事業食堂、大型餐飲服務企業(如星級酒店、商超、工廠企業食堂等)以及部分大型居民小區(社區)。此外,按照“跨區協同、適度補償”思路,推動惠陽區協同處置大亞灣區餐廚垃圾,解決大亞灣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問題。
三、對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的總體認識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廚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加,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巨大壓力。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存在收集轉運成本高、環境污染風險大、資源化利用率低等問題,而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該技術能夠在源頭就地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理,既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又達到資源化的目的,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惠城區試點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情況
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試點先行,待條件成熟才能逐步推廣運用。目前,惠城區有5個單位安裝微生物氣化處理設備,試點采用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開展源頭就地處理餐廚垃圾試點工作。
(一)試點概況。試點設備處理規模在0.1~0.5噸/日區間,占地約3~18㎡,作業噪聲控制優異,無污水排放。
(二)技術優勢。一是源頭減量。按設計負荷80%運行,單臺設備減量可達90%左右,且全量“三就地”閉環處理,減少運輸環節碳排放;二是環保友好。無廢水廢渣,除臭效果顯著。三是操作便捷:一鍵啟動,一般保潔人員兼職即可完成。
試點期間,我局組織各級相關單位到試點單位進行觀摩學習,實地了解新技術運行情況和處理效果,增強對新技術的信心和認可度,提高了對新技術、新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認知和接受度。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新型高效微生物氣化技術作為新興處理手段,推動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創新,契合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接下來,我局將繼續關注此項技術在試點單位使用的運行情況和應用成效,觀察使用該技術處理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適時組織相關單位、邀請行業專家進一步研究探討,通過對集中處理與源頭就地處置的運輸成本、人工開支、購置設施、再加工等成本開展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評估,分析不同處理方式的優缺點。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處理方案,探索最優處理路徑,為下步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提高處理效率。
專此答復。
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