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惠州市委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優化水產養殖普惠金融和保險的建議》(提案第2025074號)收悉,經綜合市府辦、市財政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惠州監管分局等單位會辦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構建多層次金融支農發展體系
(一)強化金融政策引領保障。我市堅持高位統籌,成立市“百千萬工程”金融工作專班,構建起權責明晰、協同高效的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近年來,相繼出臺《惠州市金融支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方案》《惠州市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十全”工程支持鄉村振興行動方案》《惠州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政策,內容涵蓋產業扶持、信用建設、考核評估等全鏈條管理,為農業金融服務提供制度保障。
(二)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供給。全市金融機構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聚焦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創新推出“E信通”農業供應鏈融資、“裕農快貸”、“鄉村E貸”、“極速貸”、“產業貸”普惠信貸
等特色金融產品,通過機構下沉、服務前移,構建覆蓋縣區、鄉鎮、行政村的三級金融服務網絡,有效解決農戶和農業企業“融資難、融資慢”問題。
?。ㄈ┖粚崝底中畔⒎栈A。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全面完成235.88萬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實現1128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合同全要素數據歸集。依托智能化平臺提升管理效能,同時推進鄉村振興數據平臺建設,通過二期系統建設實現政銀數據互聯互通,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ㄋ模┙∪L險分擔機制。建立“財政補貼+政策貼息”雙驅動模式,2025年市級財政設立500萬元“龍頭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2024年成功爭取省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資金1258萬元,通過發揮資金杠桿效應,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二、金融賦能產業發展的實踐成效
(一)構建全域覆蓋的基礎金融服務網絡。以“縣鎮村服務全覆蓋”為目標,持續完善基層金融服務體系。目前,全市縣級以下區域已設立428個銀行保險網點(占全轄比重42.97%),建成1458個普惠金融服務站。通過“移動終端上門辦貸+線上產品創新”模式,形成“機構網點+自助終端+普惠金融服務站+線上渠道+流動服務”五位一體服務矩陣,實現70個鎮街、1043個行政村金融服務無縫銜接。同時,完成33.25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面提質。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涉農款余額達1800.19億元,普惠性涉農貸款余額370億元,縣域貸款余額2302.22億元,較2022年底分別增長40.09%、41.63%、33.84%,縣域存貸比升至97.18%,金融資源持續向農業領域精準匯聚。
?。ǘ﹦撔隆八念惸J健奔せ钹l村振興動能。一是整村授信提質增效,以信用村建設為抓手,建立動態評定機制。2024年全市新增886個信用村(含42個“星級信用村”、36個“明星信用村”),累計完成940個行政村整村授信,有效改善鄉村融資環境。二是數據賦能智慧政務,推動地方法人銀行與農業農村部門共建大數據平臺,整合30多項政務服務功能,實現全市社保繳費等業務“一站式”辦理。三是農業供應鏈金融授信,推廣“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供應鏈融資模式,強化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四是加強政銀協聯動服務,建立“百千萬工程”項目清單,聯合行業協會及時向金融機構推送信息,開展精準對接,并制訂“一行業一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三)強化政策工具普惠效能。2024年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運營機構與19家銀行合作開展628筆業務,轉貸規模達42.35億元,同比增加12.62億元,增長42.45%,為中小微企業節約成本3149萬元。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306.39億元,增速13.11%,利率同比下降56.35個基點。同時,深化銀擔合作,推動“粵興貸”批量融資擔保合作,2024年底轄區融資擔保在保余額達12.8億元,顯著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
?。ㄋ模﹥灮孓r金融服務供給。推動金融專員駐村服務,升級1354個助農取款服務點功能,疊加社保、物流、知識宣講等便民服務,打造“助農取款+移動支付+公共服務”綜合平臺。2024年累計交易29.55萬筆、金額7960.79萬元。創新推出“蠔寶貸”、“真豬貸”等30余種涉農信貸產品,推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落地,2024年建行惠州市分行和龍門農商銀行累計為161戶農戶發放貸款2865.51萬元。
?。ㄎ澹┩卣构溄鹑诜丈鷳B。依托“簡單匯”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信用融資服務。截至2025年3月底,惠州地區3182家企業入駐平臺,其中超8成為500萬以下中小企業,平均融資利率低于4%,累計為1454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207.49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罨刨J直通車惠民工程。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實現信貸直通車政策“村村通”。截至2025年6月3日,累計受理農戶及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申請4473筆,授信金額29.68億元,惠及17466個信貸主體,政策覆蓋面與影響力顯著提升。
?。ㄆ撸┺r業保險實現量質雙升。我市按照“增品、擴面、提標”要求,開辦27個財政補貼型險種,基本實現對全市主要農產品的保障覆蓋。截至2024年,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取得顯著成效,累計保費收入1.58億元。提供農業風險保障金額107.92億元,累計賠付2.12億元。同時,實施農業保險增信,為農戶抵御自然災害和疫病風險提供經濟保障。
?。ò耍┩晟扑a養殖多維保障體系。一是積極擴大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覆蓋面,水產養殖(含淡水、咸淡水)、海洋牧場保險已列入省級財政補貼型險種。2025年1-4月,惠州市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累計保費收入820.18萬元,同比增加581.67%,賠付182.47萬元,同比增加610.55%。二是推動商業性水產養殖保險發展,為彌補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保障額度較低的短板,引導保險機構開辦商業性水產養殖保險,新增魚飼料期貨價格保險、水產制種保險、水產養殖醫療費用等險種。2025年1-4月,全市商業性水產養殖保險保費收入746.75萬元,同比增長77.46%;累計賠付1023.70萬元,同比增長71.85%;提供風險保障5808.37萬元,同比增長51.26%。同時,在仲愷區試點財政補貼淡水水產養殖疫病死亡保險,創新開發商業性氣象指數保險,近三年為仲愷區259戶養殖戶提供2318.6萬元風險保障。三農業生產風險減量升級,指導保險機構多次召開“農業保險-水產養殖交流座談會”,發放資料2.35萬份;聯合博羅縣水產養殖協會打造風險管控減量示范,構建全鏈條防災減損體系,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夯實普惠服務根基。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金融便民工程建設,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完善信用村動態評定工作,實行“優進劣退”,持續鞏固基層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創新金融服務,構建“金融+產業+村集體”協同發展模式,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ǘ娀y企對接平臺效能,激活實體經濟活力。開展“匯聚金融 賦能實體”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推動金融服務精準對接縣域特色農業企業。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個重點主題,搭建政銀企溝通橋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點推動銀行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擴量提質,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發揮“三資”管理平臺、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優勢,建立金融機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精準匹配涉農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需求,破解銀企、銀農間信息壁壘,切實緩解涉農主體融資難題。
?。ㄈ┥罨溄鹑趧撔聭?,賦能產業協同發展。持續發揮“簡單匯”供應鏈金融行業領先優勢,鞏固其在供應鏈票據領域全國首發、首貼及標準化票據雙創新業務成果。嚴格遵循“監管沙盒”試點要求,堅守普惠金融初心,依托金融科技優勢,結合惠州產業特色,持續推進供應鏈金融平臺創新升級。豐富強信用金單、風險定價線上保理、供應鏈票據等多元化金融產品供給,引入多元融資渠道,精準匹配不同客戶群體需求與業務場景,有效解決產業鏈企業融資難題,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四)加大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提升政策知曉度。統籌調配宣傳資源與經費,圍繞水產養殖保險政策,聯合縣(區)農業農村部門、保險機構開展全方位政策宣導。綜合運用報紙、電臺、網絡新媒體、標語傳單、短視頻等媒介,結合大型活動現場宣講、下鄉入戶走訪等形式,多維度普及政策性農業保險惠民政策,及時解決承保、理賠環節問題,切實提升農戶參保意愿與承保率,實現“愿保盡保”,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ㄎ澹﹥灮r業保險產品供給,增強保障精準性。大力推動地方特色險種落地實施,聚焦農業保險多元化需求,強化產品研發創新能力。在全面落實中央及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基礎上,按照“增品、擴面、提標”要求,結合市縣(區)農業生產實際,加快開發地方特色保險產品。加強與省級部門溝通協調,積極反映政協委員合理建議,推動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在保額設定、農戶自費比例、責任條款等方面優化調整,充分釋放政策性農業保險效能,切實保障養殖戶利益。
?。﹦撔隆敖鹑?”服務模式,護航水產養殖發展。指導保險機構強化風險減量服務,健全防災防損長效機制。深入調研養殖戶實際需求,整合氣象預警、病害防治等資源,運用科技手段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加大水產防災資金投入,在災害發生時協助養殖戶開展搶收作業與設備升級改造,降低臺風、病害等災害損失,實現農業風險全鏈條、精細化管理,為惠州水產養殖業提供堅實風險保障。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6月17日
?。撓等思半娫挘焊呶姆澹?8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