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彤、陳楊偉、付晴川、黃笑輝、李軒、孫文德、李智勇、楊燕珍、文志勇、鐘君安、溫益兵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大力支持我市本土品牌做大做強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政策支持及工作成效
(一)建立健全品牌工作機制,夯實品牌建設基礎。我市于2023年12月8日成立惠州市品牌建設工作專班,印發《惠州市品牌建設工作專班方案》,并召開專班工作會議,推動構建品牌體系,統籌協調品牌建設各項工作活動。完善惠州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質量和品牌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惠州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統籌加強我市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和服務工作。出臺《“惠州老字號”認定規范》,鼓勵企業開展“惠州老字號”申報,充分發動本土企業培育品牌、推廣品牌。大力推進標準化戰略行動,支持和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制定標準工作,推動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制定發布。截至目前,我市企業參與制定電子信息國際標準1項、5G通訊國際標準5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62項,涵蓋智能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以及高清顯示等制造業領域,有效增強制造企業的市場競爭話語權;指導惠州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發布實施團體標準17項,涵蓋農業種植、旅游服務、產品檢測等領域,為各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積極統籌財政資金,助力企業發展。一是下達省級發展內貿促消費資金537萬元,?通過支持內貿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對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進行改造提升、?促消費品牌培育建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拓展“灣區認證”范圍,促進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等,?促進消費增長、優化貿易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和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下達粵貿全國品牌資金18.8萬元,實施“粵貿全國”品牌工程,對參展企業提供補貼,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國內線上、線下重點經貿活動,幫助企業拓寬國內市場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美譽度?。三是下達市級商貿流通資金1395萬元,用于推動城鄉商貿流通融合發展?,支持骨干市場設施升級、支持建設改造區域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培育現代流通骨干企業?等,促進消費升級,確保生活必需品的穩定供應,并推動商貿流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助力本土品牌降低融資成本。2024年我市出臺《惠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引導各銀行機構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各類專項貨幣政策工具以及新設立的各類專項資金工具,落實好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制度,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對惠州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促進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用好用足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利于提升包括本土品牌企業在內的重點企業的信貸可得性,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25年1-4月,全市發放符合再貸款政策要求的科技創新貸款金額4.91億元,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貸款20.2億元。落地我市創新設立的“三個100億”專項額度,依托“煥新貸”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引導信貸資金支持消費領域降本增效。截至4月末,引導法人銀行機構貸款投向消費領域超22億元。
(四)鼓勵本土品牌積極參展,面向國際化發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粵貿全球”系列展會,幫助企業搶抓出口訂單,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市場,同時用好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對企業線下展位費給予支持。組織發動企業參加第22屆中國(廣西)—東盟國際食品糖酒博覽會,開展“粵食越好粵品世界”推動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專項行動,促進惠州食品產銷對接,助力惠州消費品行業提質擴需,提升消費品品牌影響力。在廣交會上召開了惠東鞋業產業集群與“惠東女鞋”品牌高質量發展發布會,向海外客商推介惠東女鞋產業集群,舉辦惠東第十二屆鞋文化節,邀請海內外采購商考察采購,積極打造并推廣“惠東女鞋”品牌。
(五)高標準開展品牌推介,打響本土品牌知名度。向國家、省推送“郭師傅”“祝屋巷”“中國吉他之都”等品牌創建典型案例和“TCL·2024惠州馬拉松”“品牌惠州西湖論壇”“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等特色品牌活動,高質量舉辦“惠聚美好品牌興企”惠州品牌提升聯合行動暨5.10中國品牌日活動,聯合市委宣傳部發布“惠民之州惠聚美好”城市品牌形象標識系統,助力本土企業品牌“出圈”。推薦“潼湖源”“天沉香境”“鬼巖山”等本土品牌參展廣東省“好嘢廣貨”網上展示品牌日活動,《瀝林碌鵝以百年傳承非遺技藝賦能灣區產業人文交融發展》《潼湖源生態產品“上云”,融媒傳播賦能品牌增長》《以光為名,以顯為媒,洲明科技閃耀新時代光芒》等品牌案例入選廣東省典型品牌創建案例。
(六)優化土地供給政策,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一是對經認定為優先發展的產業項目,且該宗地規劃條件達到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要求,滿足優先發展產業條件的工業項目,按目前各縣區普遍執行的,在土地評估價格的基礎上,對引進項目進行評選,實行差別化折扣方式,集體決策確定掛牌出讓底價。二是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靈活供地機制。允許彈性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靈活方式供地。根據企業意愿,對有彈性用地出讓需求的工業企業實行彈性年期出讓供地,按照出讓年期與工業用地可出讓最高年期的比值確定年期修正系數,對屆滿符合續期使用條件的,可采用協議出讓方式續期,出讓年期不超過50年。同時,以先租后讓方式供應的工業用地,租賃期滿達到合同約定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原租賃企業優先受讓。
(七)加大金融促消費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本土企業開發國內消費市場。自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我市圍繞國補消費場景,致力搭建銀企對接授信平臺。2025年4月30日,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授信,共有13家金融機構、50多家企業、商戶共計100余人到場參加,其中有9家銀行為13家企業授信11.66億元。構建“金融+國補”雙重讓利體系、引導惠州銀行機構首創省內“國補貸”金融產品,提升金融助力精準性、國補讓利惠民性、金融產品利企性,為惠州消費市場注入金融活力。指導惠州農村商業銀行創新推出“商易貸-國補貸”專項產品,在企業獲得政府以舊換新補貼前,根據其經營情況和申請國補金額,預先批準融資額度,提升了企業授信額度。引導中國農業銀行惠州分行依托已有的“線上商戶e貸”產品,給予以舊換新商戶、企業最低年化2.6%的優惠利率,滿足商戶在支付租金、備貨、擴大經營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了金融產品利企性。截至2025年4月末,惠州市批發零售業貸款余額112.59億元,同比增長7.29%,其中為參與以舊換新商戶發放的貸款金額為1.7億元,累計拉動消費近34億元,家電、汽車、手機等領域需求集中釋放,激活國內消費市場需求,有力促進TCL等本土品牌企業做大做強,大力開發國內消費市場。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持續優化品牌發展環境。加強質量認證的宣傳推廣,推動更多有條件的本土企業獲得相關質量認證證書,健全企業品牌發展體系。強化標準、商標、質量、檢驗檢測等基礎性工作,以知識產權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強化品牌營銷和保護,嚴厲查處違法行為,著力優化品牌發展環境。
(二)用好平臺積極推廣地方品牌。搭建交流平臺,鼓勵行業成立品牌協會,促進多方參與,推動區域公眾品牌和企業品牌建設。積極組織舉辦,同時發動選送優秀品牌和產品參加廣交會、“粵貿全球”、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境內境外展會和“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做好品牌營銷推廣,進一步向大眾推介本土特色品牌。
(三)統籌財力加力扶持企業發展。全力支持本土品牌的建設與培育,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爭取上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
(四)加大金融促消費政策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優化企業信用評價和授信審批機制,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支持本土品牌企業提升信貸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助力本土品牌企業做大做強開發國內消費市場。
(五)充分發揮國資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國企資源整合優勢,積極協助宣傳推廣本土品牌,講好品牌企業和企業家故事,助力本土品牌做強做大。積極物色成長性較強的本土企業,以國有資本投資帶動民間資本投資,對有融資需求的本土企業提供轉貸或融資擔保支持,降低本土品牌企業融資成本,助力本土企業高質量發展。圍繞“2+1”產業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通過國有資本領投選擇引進產業鏈補鏈拓鏈延鏈項目,加強與本地民營龍頭企業合作,積極參與TCL、德賽、華陽等本土“龍頭”“鏈主”企業的定向增發。
專此函達。
惠州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5年7月7日
(聯系人及電話:徐文欣,289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