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構建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議》收悉,我局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進行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目前做法與成效
(一)組織領導與工作機制建設。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戰略部署,我市持續深入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探索開展包括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等內容,先后印發了《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惠州市關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由市衛生健康局牽頭,聯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等20個部門,成立了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平安惠州建設社會心理服務建設工作組,橫向建立了多部門聯動機制,縱向建立了市、縣(區)、鎮(街)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管理機制,并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平安建設考核,建立與市直部門績效考核掛鉤的機制,持續促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取得實效。市教育局牽頭成立多部門參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惠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聯動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統籌協調工作推進落實。印發《關于做好惠州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斷深化完善全市學校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市婦聯與市法院聯合印發《關于聯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施辦法》,建立惠州市婚姻家事糾紛預防化解聯動機制,持續優化未成年人家庭成長環境。
(二)醫療機構專業能力建設。全市6家精神專科醫院均開設心理門診和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全市311家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其中26家開設了精神(心理)門診,能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行為問題提供基本診療服務。市衛生健康局、市教育局聯合印發《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醫-校”聯動試點方案》,選取市實驗中學、市第五中學、市德威學校作為試點,與市第二人民醫院共同探索心理健康“醫-校”聯動工作機制,累計開展心理科普29場,現場服務3.4萬人次;駐校心理咨詢33次,一對一心理疏導200余人次;專業督導培訓20場,參訓教師200余人次;開通24小時綠色通道,有效提升了校園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三)各類心理服務平臺建設。我市持續加強各級各類社會心理服務平臺搭建,全方位為兒童青少年提供便捷心理健康服務。一是市教育局推動全市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室建設,并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二是市民政局建設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指導中心和項目試點分站,設置團體放松室、個體放松室、陽光宣泄室、團體活動室等功能室,并配置智能化心理健康服務軟硬件設施設備,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三是團市委建設市、縣兩級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實體陣地8個,為全市青少年提供“面對面”“個案式”的線下專業服務;四是市婦聯建設婦女兒童維權信息服務站和省級“舒心驛站”心理咨詢室等陣地為全市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五是大部分鎮(街)、村(社區)依托各級綜治中心掛牌“粵心安”心理服務室,提供心理科普、心理咨詢、轉介等基礎服務。
(四)心理援助熱線和線上平臺建設。我市開通了惠州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12356),提供全天候公益線上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危機干預、轉介就診等服務。團市委搭建青少年服務熱線(12355)和小程序,為青少年提供24小時在線心理咨詢服務。市婦聯依托婦女維權公益熱線(12338)持續為全市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線上心理健康服務。市第二人民醫院開通“惠民護心”云平臺,為居民提供公益心理測評、心理科普、預約就診等服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早期篩查的優質渠道。
(五)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市、縣(區)精神衛生中心先后組織心理服務人才培訓,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列為重點培訓內容,不斷提高心理服務人員對常見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的預防、識別、干預能力。市衛生健康局組建了市、縣(區)兩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定期組織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教師隊伍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及演練,提升校園心理危機應急處置能力。市教育局重視心理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定期開展中小學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市民政局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登記成立心理健康類社會組織19家(其中市級9家),引導心理健康類社會組織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團市委建立以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心理教師、社工為主體的心靈陪護導師團,組建包括健康、普法、志愿服務等類別的專家(專業志愿者)255人,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市婦聯組建了家庭教育講師團,廣泛開展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及支持服務。
(六)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及素養提升。市衛生健康局近年持續開展兒童青少年、教師和學生家長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并結合本地媒體、廣播電臺、網絡平臺等方式,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宣教氛圍,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全市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列入課表,要求每班每兩周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少于1課時,每年常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團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推出“普法教育”“心靈陪護”“體質健康”三大類主題課堂,“一對一”提供心理輔導、普法宣教、勸導返學、就業培訓、行為矯治等服務。市婦聯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團輔等服務,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等87場次,覆蓋7000余人次。
(七)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市教育局常態化組織開展全市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生(包括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實行重點關注學生導師制,不斷完善學生心理預警干預機制。市衛生健康局每年組織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和心理健康素養調查,為心理健康促進和決策管理提供參考數據。市民政局開展困境兒童心理篩查項目,通過線上測評、入戶探訪、談心談話等形式,對全市9歲以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等重點特殊群體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情況開展全面摸查。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部門聯動,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由市教育局牽頭成立、多部門參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惠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聯動工作方案》加強部門協作聯動,落實有關工作要求,切實提升青少年心理服務成效。
(二)加強人才隊伍培養,進一步促進社會資源整合。市衛生健康局將以“精神衛生服務年”(2025-2027年)為契機,牢牢把握政策趨勢,進一步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專業服務能力,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進一步提高精神(心理)門診服務能力,保障專業診療和康復服務。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每年與市衛生健康局聯合舉辦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培訓班至少1場次,持續做好心理健康課程配置、心理預警干預機制,落實好《關于做好惠州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家庭教育指導與溝通。
(三)加強基層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加強社區、社會機構、學校與精神專科醫院技術力量聯動,促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和干預。結合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積極打造縣(區)級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發揮社會心理服務示范帶頭作用,提升區域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推動市、縣(區)兩級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站)、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婦女服務站等納入平安惠州考核,促進心理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取得實效。
(四)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普及面。加強各部門對單位職工和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充分利用心理援助熱線、新媒體、傳統媒體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特此答復,感謝您對我市心理健康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