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英紅、許曉春、張小莉、王煥、梁敏基、張玉臣、陳劍、林進寬、譚思圓、謝振宇、黃文霞、鐘君安、李乾國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收悉,我局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婦聯等部門進行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統籌謀劃,加強機制保障
1.組織保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戰略部署,我市持續深入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市衛生健康局、市委政法委牽頭,聯合15個部門成立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第二人民醫院設項目辦公室,以項目辦為聯動樞紐,建立了多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各縣(區)均建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辦,并逐步建立鎮(街)工作管理小組,將形成市、縣(區)、鎮(街)三級組織領導機制。我市建立了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聯席會議機制,常態化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努力實現“應治盡治、應管盡管、應收盡收”等“八應八盡”的工作任務,有效防止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事)件的發生。
2.政策保障。先后印發了《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惠州市關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有效推動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落地實踐。2025年,市教育局牽頭成立了多部門參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惠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聯動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
3.專業保障。市衛生健康局牽頭組建了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專家組,由醫院、學校、行政部門、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25個單位,超過40名臨床工作、心理服務、社會工作領域的專家組成,持續為社會心理服務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二)夯實基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
1.基層心理服務平臺。全市基本實現了鎮(街)、村(社區)“粵心安”心理咨詢室、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市和縣(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市和縣(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等建設的全覆蓋,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干預和轉介治療等服務。市教育局推動全市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室建設,并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市民政局建設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指導中心和項目試點分站,設置團體放松室、個體放松室、陽光宣泄室、團體活動室等功能室,并配置智能化心理健康服務軟硬件設施設備,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市婦聯建設婦女兒童維權信息服務站和“舒心驛站”,為全市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
2.醫療專業服務平臺。全市6家精神專科醫院均開設精神(心理)門診及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市、縣(區)兩級精神衛生中心均已設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慢病站、婦幼保健院31間,其中26間開設精神(心理)門診,持續提升醫療機構精神(心理)專業能力。
3.心理公益服務線上平臺。我市開通了惠州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12356),提供全天候公益線上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危機干預、轉介就診等服務。團市委搭建青少年服務熱線(12355)和小程序,為青少年提供24小時在線心理咨詢服務。市婦聯依托婦女維權公益熱線(12338)持續為全市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線上心理健康服務。市第二人民醫院開通“惠民護心”云平臺,為超過6.5萬人次居民提供公益心理測評、心理科普、預約就診等服務,是心理健康問題早期篩查的優質渠道。
4.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近年來,各級各部門針對不同群體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2024年我市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調查結果為31%,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宣教氛圍。其中,市衛生健康局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科普“五進”活動。市教育局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機制,要求每班每兩周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少于1課時,并每年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市總工會重視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多措并舉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同時深化職工人文關懷,開展了職工心理健康篩查、心理疏導等形式多樣的服務。市婦聯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團輔等服務,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等112場次,覆蓋7600余人次。市第二人民醫院建設惠州市心理健康科普體驗館,使用面積近300平方米,是惠州首間集科普、展覽、體驗、培訓于一體的心理健康實體主題場館,為市民提供沉浸式心理健康科普體驗服務。
5.人才隊伍建設。市、縣(區)精神衛生中心先后組織心理服務人才培訓,不斷提高心理服務人員對常見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的預防、識別、干預能力。市衛生健康局組建了市、縣(區)兩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定期組織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教師隊伍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及演練,提升心理危機應急處置能力。市教育局重視心理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定期開展中小學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市民政局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登記成立心理健康類社會組織19家(其中市級9家),引導心理健康類社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團市委建立以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心理教師、社工為主體的心靈陪護導師團,組建包括健康、普法、志愿服務等類別的專家(專業志愿者)255人,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市婦聯組建了家庭教育講師團,廣泛開展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及支持服務。
6.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2024年,市衛生健康局、市教育局聯合印發《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醫-校”聯動試點方案》,選取市實驗中學、市第五中學、市德威學校作為試點,與市第二人民醫院共同探索心理健康“醫-校”聯動工作機制,累計開展心理科普29場,現場服務3.4萬人次;駐校心理咨詢33次,一對一心理疏導200余人次;專業督導培訓20場,參訓教師200余人次;開通24小時綠色通道,有效提升了校園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部門聯動,完善考核制度。充分發揮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聯席會議機制協調作用,定期召開全市精神衛生工作會議,落實部門聯動與信息交換常態機制,切實提升社會心理服務成效。
(二)加強社會支持系統建設,促進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康復。落實《惠州市2025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治療和監護補助項目實施方案》文件要求,高質量完成2025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免費治療工作任務。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多部門綜合管控,穩步推進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長效針劑使用。
(三)加強人才隊伍培養,促進社會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專業服務能力,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要進一步提高精神(心理)門診服務能力,保障專業診療和康復服務。市司法局將社會心理服務納入人民調解工作,定期組織人民調解員等矛盾糾紛化解一線工作人員參加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高對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初步干預能力。
(四)要加強基層平臺建設,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加強社區、社會機構、學校與精神專科醫院技術力量聯動,促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和干預。結合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積極打造縣(區)級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發揮社會心理服務示范帶頭作用,提升區域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推動基層社會心理站(室)、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站)、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婦女服務站等納入平安惠州考核,促進心理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取得實效。
(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普及面。加強各部門對單位職工和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充分利用心理援助熱線、新媒體、傳統媒體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全社會重視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