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打造惠州紅樹林生態文旅新名片的建議》(提案第2025063號)收悉。我局會同惠東縣人民政府,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部門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全市紅樹林保護發展的統籌規劃與要素保障”的建議
市政府高度重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遵循“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紅樹林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全市已建立以紅樹林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3處,省重要濕地4處,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地為主,城市濕地公園為補充的具有惠州特色的紅樹林保護體系。2020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局和市林業局聯合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及《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落地落實,我市超額完成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是廣東省首個獲得紅樹林造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的地市。2023年,市自然資源局和市林業局組織開展全市紅樹林資源現狀情況調查工作;2024年,市林業局啟動了全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工作;2025年5月29日,經惠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林業局印發了《惠州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專項規劃(2024-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按照2023年度國土三調變更數據,全市紅樹林地面積387.87公頃;新營造紅樹林320.06公頃(尚未納入國土三調變更數據);規劃周期(2024-2030年)計劃營造紅樹林143.85公頃,修復紅樹林391.67公頃(退化紅樹林349.77公頃,外來種無瓣海桑、拉關木純林改造41.9公頃)。《規劃》按照并銜接了國土空間規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自然保護地及濕地相關管理要求,根據惠州市自然地理條件、生態環境特點及紅樹林濕地資源稟賦,并結合不同區域紅樹林濕地保護和利用發展方向,構建我市“一帶、兩區、多點”的紅樹林保護總體布局,規劃重點部署八大任務、七大重點工程,包括嚴格紅樹林空間和用途管制、完善紅樹林保護管理機制、紅樹林監測網絡建設、紅樹林科普宣教及修訂完善《惠州市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辦法》等內容,并在組織、法制、資金、人才、宣傳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以實現我市現有紅樹林資源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保護的目標。
建議中“強化紅樹林用海用地保障”職責在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二、關于“大力提升大亞灣紅樹林濕地公園品質”的建議
已建的大亞灣紅樹林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下簡稱“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不屬于自然保護地,由大亞灣區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負責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日常管理,大亞灣區教育文化衛生健康局負責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科普宣教工作。為加強對該區域紅樹林保護,提升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品質,2024年,市林業局開展省級重要濕地論證工作,按廣東省林業局部署,于2025年5月將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內集中連片的紅樹林區域(12.65公頃)納入省級重要濕地。2024年,市林業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等單位,指導大亞灣區在淡澳河口開展海岸線修復項目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通過對無瓣海桑純林改造、清除紅樹林濕地內有害生物并種植本土紅樹樹種,改善紅樹林濕地質量、恢復生物多樣性,使大亞灣城市濕地公園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貴委提出“營造紅樹林景觀點和科普項目,構建紅樹林生態科普慢行廊道”建議,市林業局支持在保護好紅樹林濕地的前提下,打造紅樹林科普教育基地時劃定適當范圍、適度發展不破壞紅樹林及其生態系統的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等生態文旅項目。
三、關于“重點打造考洲洋紅樹林濕地保護區”的建議
考洲洋區域內已建有惠東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好招樓市級濕地公園2處自然保護地(并建有鹽洲紅樹林、好招樓紅樹林2處省重要濕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及濕地公園管控要求,強化監督管理。2021年至今,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指導惠東縣組織開展了重點海灣整治項目、考洲洋萬畝紅樹林示范區建設項目、好招樓濕地公園二期工程項目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對該區域內現有紅樹林長勢不好區塊進行修復,不斷提升紅樹林生態景觀。市林業局支持“建設好鹽洲島紅樹林生態體驗中心,重點把白沙村打造成為紅樹林生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在村里建設一個紅樹林科普館,設置生態實踐體驗項目”,接下來,市林業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指導惠東縣相關部門統籌實施,與附近其他景區串聯成線。建設項目需加強生態保護措施以減少對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影響;開設“環繞紅樹林生態的觀光游船項目”需符合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省重要濕地的管控要求,并開展專題論證。
四、關于“著手建設雙月灣紅樹林公園”的建議
我市已建有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惠東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好招樓市級濕地公園3處以紅樹林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根據《廣東省林業局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關于進一步做好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的函》(粵林函〔2025〕123號),建議擬建的雙月灣紅樹林公園不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市林業局將會同惠東縣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論證公園定位統籌兼顧紅樹林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布局要求,開展公園相關建設應采取相關措施減少對自然萌生的紅樹林(包括原生欖李種群)、集中成片人工種植紅樹林及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保護帶的生態影響。
五、關于“守護獨特的范和港紅樹林生態和古村落”的建議
2020年起,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指導惠東縣在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北部實驗區范和港區域開展了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大亞灣沿海防護林<紅樹林>修復治理)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范和港灣紅樹林修復一期工程建設項目。2024年,市林業局開展了范和港紅樹林集中區域的省級重要濕地論證工作,按廣東省林業局部署,于2025年5月新建了石灘橋紅樹林省重要濕地(56.14公頃)。市林業局支持“建設一條紅樹林生態廊道供游客休閑,把‘中國古村落’的范和村串聯起來”的建議,接下來將指導惠東縣林業局配合好惠東縣相關職能部門結合紅樹林保護與當地社會治理現狀,開展紅樹林生態廊道選址等相關工作,建設內容需符合紅樹林相關管控要求,若涉及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石灘橋紅樹林省重要濕地范圍,還需符合自然保護區、省重要濕地管控要求,并采取相關保護措施以減少對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影響。
六、關于“不斷提升群眾的紅樹林保護意識”的建議
市林業局每年通過濕地保護日、世界海洋日和世界紅樹林日等宣傳活動,設置濕地保護法、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和紅樹林保護管理專題展區,展示我市紅樹林保護成果的同時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群眾的紅樹林保護意識。并規劃今后加強紅樹林科普宣教:一是提升科普宣教能力,以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等為主要載體,加強與公益組織、民間自然保護機構的合作,開展紅樹林方面的科普宣傳教育;二是擴展科普宣教途徑,推動紅樹林生態文化進學校、社區,推進民眾廣泛參與互動傳播,通過濕地保護日、濕地保護宣傳周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社會紅樹林保護意識。
專此答復。
惠州市林業局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