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艾光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強化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防控安全風險,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提供有力保障”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并解答廣大聽眾提出的問題。
率先完成193家危化品企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據悉,市委、市政府歷年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堅守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不斷強化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落實,有效預防和控制了各類事故的發生,近年來我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去年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給各地安全生產工作敲響了警鐘,大亞灣石化區的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劉艾光介紹,一直以來,全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始終把大亞灣石化區的安全監管作為我市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嚴格實施建設項目行政許可、強化常態化監管、加強風險評估和事故隱患排查等舉措,不斷提升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大亞灣石化區安全管理起點較高,安全生產水平領先于國內各大化工園區,是全國首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創新試點單位。
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方面,劉艾光表示,今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市工作部署,市安委辦牽頭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強化安全生產工作措施落實,為我市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保駕護航。截至目前,累計排查隱患19670處,完成整改18460處,完成整改率93.84%;督導檢查1225次,執法處罰1677次,責令停產整頓企業83家,關閉取締企業2家。
如何提升危化企業安全風險意識和管控能力?劉艾光說,我市于今年9月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93家危險化學品企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任務。該系統實時采集關鍵參數和圖像視頻信息,自動生成包含預警原因、風險態勢變化等內容的分析評估報告,自動向企業主要負責人等關鍵崗位人員推送信息預警,確保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得到及時處置。
我市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正征集意見建議
“十四五”時期,我市應急管理事業如何改革發展,有何目標?“目前,《惠州市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初稿已完成,正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劉艾光說,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市將建成與城市綜合風險相匹配、與新時代應急管理形勢和工作任務相適應、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呼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的較為完善、全面、綜合的應急管理體系。
劉艾光表示,依據《規劃》,未來五年,我市將重點實施綜合行政執法能力提升、應急管理信息暢通、應急安全文化培育、安全生產風險防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監測預警網絡建設、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救援力量能力提升及應急保障能力提升等9大工程,確保風險管控全面落實,指揮處置更加科學,核心救援能力不斷加強,重大安全風險有效防范,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穩步提升。
如何提高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劉艾光介紹,“十四五”期間,將通過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綜合減災能力“十個有”建設等,完善基層組織體系、應急預案和各項應急防災措施,實現各村組有避難場所、有逃生路線、有應急救援物資等,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記者楊熠 特約通訊員王坤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