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正積極推進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市普查辦、市應急管理局提醒,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于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社會各界給予支持和幫助,配合普查員開展相關調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要求,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定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據悉,本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在全國屬首次,要調查收集與自然災害相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致災因子信息,以及承災體信息,需要調查各級政府部門、鄉鎮街道、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以及部分家庭的防災減災資源和能力。
市普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通過開展普查,摸清我市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我市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普查工作涉及領域廣,參與部門多,最終要達到三個“首次”:首次實現自然災害風險要素調查、風險評估、風險區劃和綜合防治區劃全鏈條普查;首次實現致災部門數據和承災部門數據有機融合;首次實現統一技術體系下開展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
◎鏈接
普查七大項任務
一是查明我市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海洋、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的風險要素及其危險性信息,開展主要災害調查與評估;
二是獲取房屋建筑、交通設施、公共服務系統等承災體的災害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開展承災體調查與評估;
三是收集我市年度、一般、重大等歷史災害信息,開展歷史災害調查與評估;
四是針對各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居民等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情況,開展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查與評估;
五是針對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區的建筑物、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及區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等,開展重點隱患調查和評估;
六是開展主要自然災害風險的多尺度評估,編制災害風險區劃圖;
七是編制全市和各縣區災害風險區劃圖和綜合防治區劃圖,提出區域綜合防治對策。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陳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