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某市居民劉某接到一條短信,稱有一個郵包,需要其撥打一個以“186155”開頭的號碼查詢。劉某隨后打該電話,對方稱劉的郵包涉嫌毒品犯罪,需要凍結所有個人資金,但能通過升級銀行賬號避免資金凍結。對方給劉某提供了一個銀行賬號,劉某在該市一家銀行向該賬號匯入6200元,后發覺上當受騙。
無獨有偶,7月19日,某市居民黃某收到短信:“郵政提示,這里有您的一份包裹,請速來核實……”黃某按短信發來的號碼撥過去,對方一名男子稱:“這里有云南寄給你的一個包裹,里面有違禁毒品。還有一張農行卡涉嫌洗錢,已被某市刑警大隊查獲了。”黃某說他云南沒有朋友,也沒有相關包裹。對方則稱,黃某身份信息可能被盜用了,讓其聯系“某市刑警大隊”并給他發來“刑警大隊”的電話。黃某撥打該電話,對方稱是“刑警大隊”,并說他們查獲一個小包裹,里面是違禁品,問黃某有幾張銀行卡,里面有多少錢。又讓黃某聯系“銀聯管理中心”,將銀行卡升級一下。黃某撥打“銀聯管理中心”電話,對方稱已接到“公安機關”指令,其銀行卡存在問題,要將其所有銀行卡上的錢集中在銀聯的安全賬戶上。就這樣,黃某按照指示一步步操作,將銀行卡里的錢全部轉到了對方賬戶上。不久黃某發現被騙。
警方提示廣大市民警惕這種“郵包涉毒”新型詐騙。這種新型詐騙的犯罪嫌疑人通常先冒充郵局人員給市民發短信謊稱有郵包,且郵包內物品與毒販子或犯罪案件有關,并提供所謂公安局的號碼讓市民報警。市民撥打該號碼之后,騙子又以要求協助破案為由繼續以銀行人員身份等要求事主將錢轉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賬號,事主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失去判斷,完全聽從犯罪嫌疑人的操控,將錢轉出。
警方提示廣大市民:公安機關辦案有嚴格的辦案程序,不可能通過電話進行簡單操作,希望廣大市民在收到類似短信時,要多留心,冷靜判斷,及時報警。接到此類電話或短信時,可先撥打郵政部門電話核實查詢,不要直接撥打短信上提供的號碼。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專用客服電話,平時可以將這些號碼存在手機中,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撥打,切不可撥打對方告知的客服電話,也不要將錢輕易轉入對方告知的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