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溺水事件高發時段,此前,各方面新聞報道表明,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夏季溺水之事并不鮮見。今次,我們請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師羅國標為大家講講如何預防溺水事件的發生。
預防溺水謹記四方面
羅國標介紹,對于溺水而言,預防勝于應急。游泳時,應前往正規游泳池,而非江河湖泊等“野泳池”,因此類場所一旦出現問題,專業救生員難以第一時間抵達救援。
其次,小朋友游泳時,做好適當保護措施,如佩戴泳圈等,無論淺水還是深水區,大人一定都要看管好,不能離開視線,切莫疏忽大意。
第三,下水前應注意做適當熱身運動,以免受傷。
另外,在游艇、小船等水上交通工具上,應注意穿上救生衣,羅國標指出,他曾接診過一位中年男子就是在游艇上撈魚時,跌入水中,送來醫院時已溺亡。
羅國標同時提醒,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中耳炎;癲癇;其他如紅眼病、體癬、性病等傳染病的人不建議游泳。
看到有人溺水這樣施救
羅國標提醒,救援者應該具備專業的游泳救援技能方可下水,不可貿然下水,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可在岸邊通過伸竹竿、樹枝或拋擲泡沫板、救生圈等物體去救援,同時也可喊叫周圍的人幫忙,并撥打110和120,等待專業人員到來。
救援上岸后,在落水者有意識、有呼吸、有脈搏的情況下,只需要將溺水者側臥位,做好保暖,等待救援。
當落水者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時可采取心肺復蘇(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與胸外按)方式救助患者,直至專業救援人員到達,同時不應采取“控水”而延誤搶救時間。
羅國標認為,在落水者清醒過來后,均應前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避免有些看似救過來其實還存在一些并發癥的情況。
醫生呼吁,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大家都能珍愛生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