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號)
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廣東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疫情防控措施由應急防控調整為常態化防控。疫情尚未結束,務必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松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落實國家和省的有關工作指引,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現就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通告如下:
一、做好個人健康管理。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強化個人防護意識,減少非必要集聚性活動,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盡量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個人要做好生活環境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養成勤洗手、多運動、使用公勺公筷、注意咳嗽禮儀等良好衛生習慣。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應盡快就醫診療。
二、科學佩戴口罩。在人員密集的場所、與他人小于1米距離接觸時佩戴口罩。在公共場所工作的營業員、保安員、保潔員、司乘人員、客運場站服務人員、警察,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就醫人員等要佩戴口罩。
三、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愛國衛生運動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等各類活動,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各類病原體及傳播媒介。禁止亂吐痰、亂丟垃圾等不良行為,做好大街小巷衛生清潔,確實消除衛生死角。加強電梯、密閉走廊等區域的日常消毒,做好空調通風系統清洗和消毒。
四、公共場所防控管理。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等生活場所;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游景點、運動場、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等。進入公共場所要落實人員查驗“粵康碼”及體溫檢測。公共場所要減少人群聚集,要通過座位間隔、設置醒目標識等方式提醒群眾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劇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場所、娛樂場所等場所開展經營時不得超過相關標準要求的最高人員密度。
五、社區防控管理。外來人員進入小區,須出示“粵康碼”并開展體溫檢測;對首次返回小區的來惠人員,實行健康信息登記。對入住酒店的人員,繼續落實好測溫、人員健康信息登記等措施。加強出租屋管理,出租方應當敦促承租方落實健康監測并配合社區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服務。
六、交通運輸業防控管理。交通運輸行業要做好交通站場及交通工具的通風換氣及日常清洗消毒;交通站場要設置留觀室,做好人員“粵康碼”查驗和體溫檢測,發現疑似病例要及時聯系轉運醫療機構。
七、學校防控管理。實行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日常監測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加強教室通風、消毒,落實晨(午、晚)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等防控措施。學生及教職工如出現發熱等不適癥狀及時報告并盡快就醫排查。
八、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防控。做好養老機構、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母嬰服務類機構等重點場所的風險防范,落實人員進出管理、人員防護、健康監測、消毒等防控措施。做好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和嚴重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關愛工作。
九、落實應檢盡檢、愿檢盡檢。對密切接觸者、境外及國內疫情重點地區來惠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及邊防檢查人員以及養老機構、福利院、監所、母嬰服務類機構工作人員全部開展核酸檢測排查工作,其他有核酸檢測需求的群眾可按照自愿自費的原則主動開展核酸檢測。
十、發揮發熱門診、診所、藥店的“哨點”作用。全市發熱門診要繼續做好病例監測工作,提升病例監測發現能力;診所和藥店要做好購買退熱藥品的實名登記,一旦發現可疑患者,立即引導至就近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隔離排查,形成閉環管理。醫療衛生機構要推廣分時段預約診療,減少群眾排隊等候時間,嚴防院感發生。
惠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