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同時,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了我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在《實施意見》與《三年行動計劃》中,“惠州元素”頻現,不僅提出推進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建設,更有約20處直接點名惠州或提及在惠相關產業、項目。
惠州參與四大產業集群建設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2+1”產業集群,在《實施意見》中,“2+1”產業集群項目多次被提及。
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智能汽車產業集群、機器人產業集群、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實施意見》提出,要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突出優勢主導產業,加快打造電子信息、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綠色石化五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這其中,惠州“被點名”參與四大產業集群建設,要求在重點產業、細分領域等方面發揮優勢,做強做大。
能源發展是《實施意見》與《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提及的內容,惠東港口海上風電場、惠州核電項目、“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等項目均納入《實施意見》中。
在休閑灣區建設中,《實施意見》提出打造建設一批濱海旅游度假區,“稔平半島”就是其中之一,而稔平半島此前并未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出現。
惠州有望高鐵“五線齊發”
在交通發展規劃中,《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機場改擴建,加快建設贛深高鐵等。
交通建設是惠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實施意見》提及建設的高鐵中,不少與惠州有關。《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廣州經湛江至海口、廣州經汕尾至汕頭、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贛州至深圳、岑溪至羅定等鐵路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支持,規劃建設廣州至河源、深圳至汕尾、珠海經江門至肇慶等高鐵項目。
根據高鐵項目初步規劃,廣州至河源、深圳至汕尾的高鐵都將經過惠州;廣州經汕尾至汕頭高鐵、贛州至深圳高鐵也將經過惠州。如果廣河高鐵獲批建設,惠州將實現高鐵“五線齊發”,高鐵站數量超過10個,龍門縣也將告別不通高鐵的歷史。
潼湖生態智慧區與中韓(惠州)產業園受關注
《實施意見》提及,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與中韓(惠州)產業園,惠州兩大園區發展備受關注。
《實施意見》第56條提出“支持惠州潼湖生態區建設”,深化與香港企業、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共建廣東省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創業活力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攜手港澳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示范區。《實施方案》還提出,將中韓(惠州)產業園打造成國際合作園區。
潼湖生態智慧區是中韓(惠州)產業園的核心區和起步區。去年7月,省政府批復《中韓(惠州)產業園實施方案》,明確將潼湖生態智慧區納入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起步區規劃總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約9.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半導體、智能制造、5G等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目前,潼湖科技小鎮、香港塑镕集團、金環宇總部項目等14宗高端制造業和總部經濟項目落戶潼湖生態智慧區。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創業活力區”,需要更多創新創業人才。《實施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建設。據悉,該青創基地即將運營,為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此創新創業,我市日前出臺《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在政策待遇、創業服務、投資融資、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對港澳青年在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創業就業給予支持與保障。
《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中的惠州元素
區域合作發展
1.推進區域深度融合發展
支持開展大灣區內地跨行政區經濟合作探索,推進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建設。
2.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支持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增強綜合實力,共同提升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質量。
重點產業
3.加快建設海上風電場
加快建設珠海桂山、金灣,惠州惠東港口等海上風電場。
4.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積極接收“西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按照國家部署推進惠州核電項目建設,有序開展臺山核電二期、嶺澳核電三期工程前期工作。
5.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散裂中子源、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先進制造業
6.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以廣州、深圳為重點,珠海、惠州、東莞、中山、肇慶等市協同參與,推動在高端芯片、新一代顯示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關鍵技術、高端制造裝備與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7.加快建設智能汽車產業集群
以廣州、深圳、佛山為重點,珠海、惠州、東莞、江門、肇慶等市協同參與,推動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智能網聯技術、氫能源電池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設智能汽車產業集群。
8.協同推進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
支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發揮各自細分領域優勢,在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上取得突破,協同推進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
9.培育壯大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以廣州、惠州等市為重點,強化石油化工產業空間集聚,延伸和完善石化深加工、精細化工產業鏈,培育壯大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園區建設
10.支持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
深化與香港企業、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共建廣東省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創業活力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重點在半導體、物聯網、智能制造、科研服務、文化創意等方面與港澳開展全方位合作,建設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攜手港澳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示范區,建立綠色低碳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鏈,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和資源利用效率。
11.建設國際合作園區
高水平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
交通規劃
12.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加快推進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機場改擴建,新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13.加快大灣區快速軌道交通建設
加快推進廣州經湛江至海口、廣州經汕尾至汕頭、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贛州至深圳、岑溪至羅定等鐵路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支持,規劃建設廣州至河源、深圳至汕尾、珠海經江門至肇慶等高鐵項目,研究謀劃廣州至清遠(研究延伸至永州)、深圳經江門至南寧、廣中珠澳、廣深第二高鐵等高鐵項目。
14.完善大灣區高速公路網
推動汕頭至湛江、武漢至深圳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長深高速(G25)等國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
休閑灣區建設
15.加快建設濱海旅游度假區
加快建設珠海萬山群島、江門川山群島、惠州稔平半島、深圳大鵬半島等一批濱海旅游度假區,加快建設一批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濱海特色風情小鎮,探索以旅游等服務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
16.探索開通海上旅游航線
探索開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線。
創新創業
17.推進港澳青創基地建設
加快推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中國(江門、增城)“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
農業發展
18.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 支持港澳參與廣東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信譽農場”建設,高水平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環境保護
19.統籌陸海水環境綜合整治
實施東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網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加強東江下游支流沙河、公莊河、小金河污染治理。實施重要江河水質提升工程,重點整治珠江東西兩岸污染,規范入河(海)排污口設置。推進深圳河、廣佛跨界河流、茅洲河、淡水河、石馬河、東莞運河等流域綜合整治。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