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與京九鐵路跨江鐵路橋平行。 記者楊建業 攝
掃二維碼 先睹為快
項目名片
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
規劃
長約958米,橋面總寬42米,規劃雙向8車道
連接
建成后大橋一側連著江北片區的惠博大道和三環北路,另一側連著下角、梅湖等片區,通過惠新大道可以拉近江北和仲愷交通
預計2019年底可達通車條件
綠意濃濃,江水悠悠,舉目遠眺,正在建設中的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橫跨于東江之上,吊機立于其中,鋼構材料附于橋身,整座橋呼之欲出,煥發出勃勃生機。此時,橋上傳來好消息:許多市民期盼了3年多的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預計今年底通車!
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工程起點位于江北惠博大道,終點為江南大道,全長約958米,橋面總寬為42米。昨日,記者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了解到,目前,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已累計完成工程量超80%,預計今年底可以達到通車條件。屆時,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將大大緩解惠州大橋、合生大橋的交通壓力,市民往來于江北和江南片區、北三環和仲愷地區將更為輕松便捷。
180名工人兩班倒作業
走訪
昨日上午,記者實地探訪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項目施工現場。沿著橋下鋼結構棧道行走,可以看到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的橋墩高聳,涉及通航的6個主橋墩都已裝上橡膠防撞護舷,防止船只撞擊橋墩。
隨后,記者沿著鋼構梯架,登上距離棧道幾十米高的橋面,此時橋面上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塔吊機、切割機、電焊機等,施工現場布滿各種建筑材料。在橋的一頭,20多名工人正在合龍段邊跨直線段進行底板和墻身鋼筋板施工。“現在趕緊做好鋼筋綁扎和焊接,搶抓工期,以免后期天氣太熱影響施工進度。”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加快工程進展,每天工地上的180名工人實行兩班倒作業,從早晨6時開工,加班加點到次日凌晨二三時。
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位于京九鐵路跨江鐵路橋往南、合生大橋往北位置。站在橋面上,可見江面開闊,不遠處合生大橋橫跨于江面上,還能看見列車從京九鐵路跨江鐵路橋飛馳而過。
預計整座橋9月初合龍
進度
“目前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陸地上的主橋已全部施工完成,現階段主要進行主橋標準節段及水中引橋現澆梁施工。”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項目經理姜振福介紹,主橋全長408米,剩余工程還有大約70米,引橋全長549米,剩余工程大約100米。
姜振福表示,目前已克服最大難度的施工。據悉,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于2016年6月份開始樁基施工、8月份開始水中棧橋施工。2017年5月,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15號主橋墩首節雙壁鋼圍堰成功下水,拉開了該大橋全線關鍵控制性節點工程序幕——進入水下承臺施工階段,而這也是整個橋墩施工最大的難點所在。施工水深達到24米,水壓很大,鋼圍堰下水主要是為了下沉到河床下,然后澆筑水下混凝土進行封底施工,抽空圍堰內部的水再進行承臺施工。可喜的是,目前水下承臺施工都已完成。在91個橋墩中,還剩4個橋墩的墩身正在進行施工。
“接下來,計劃5月底開始進行主橋合龍,預計到9月初整座橋的合龍可以全部完成,緊接著將進行路面、扶手、防撞墻等施工,預計今年底可實現通車。”姜振福說。
意義
將緩解惠州大橋和合生大橋交通壓力
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為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設工程中的控制性節點工程,按城市主干道結合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雙向8車道,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主橋兩邊有人行道,中間有綠化帶,主要采取主跨128米掛籃式鋼構結構,采用現澆箱梁施工。項目采用PPP模式建設,沿線服務區域主要為北三環和西三環,江北片區與江南片區之間的聯系交通。
記者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了解到,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建設費用約4.5億元,目前已完成約3.968億元建設任務(約占總費用的88.18%),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已累計完成工程量超80%。
惠州中建市政五路公司指揮長助理朱康文介紹,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是惠新大道的一個重要節點工程,通車后不僅將大大緩解惠州大橋、合生大橋的交通壓力,解決市區西南方向的交通瓶頸問題,待惠新大道建成通車后,從三環北路可以直接過江經惠新大道直通仲愷,原來馬蹄形的“三環路”有望正式閉合成環,惠城往仲愷又將多一條快速通道,開車往返江北、仲愷單程最快或只需20分鐘。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俞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