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淡水河支流淡澳河邊的管網建設正抓緊施工。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今年80歲的劉招娣在惠陽淡水生活了一輩子。她說,30年前的淡水河可以戲水,釣魚捉蝦,街坊們都在河里挑水吃。
遺憾的是,在廣東工業化初期,淡水河成了流域內城鎮肆意排污的“下水道”。雖歷經20多年的努力,直觀上看淡水河清了不少,但水質還是劣Ⅴ類,2條支流屬黑臭水體。
今年2月28日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19年第1號令——《關于開展全面攻堅地表水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行動的命令》明確,淡水河紫溪斷面水質今年要達Ⅴ類。水質要達標,惠陽該怎么干?水質要實現質的飛躍,惠陽將怎樣攻堅?帶著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水質為何反彈
淡水河流域惠陽轄區管網缺口近200公里
淡水河北入西枝江,南連坪山河,流經整個淡水城區,一度是惠陽區淡水、秋長、沙田、永湖和惠城區馬安等集地周邊數十萬居民的飲用水源,是當地的母親河。
近年來,隨著沿岸的發展,生活、工業污水的排放給淡水河帶來顯著的污染,淡水河治理成為惠州乃至廣東污染防治的一個重要議題。淡水河水質的治理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近年來惠陽推進淡水河的整治力度還是很大的。”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污染防治中心主任黃錦容說,比如從去年至今,惠陽區完成淡水河干流24個重點排污口治理,完成管網建設81公里,完成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0座。2018年淡水河紫溪斷面除氨氮外其余指均達標,水質同比基本持平;西枝江馬安大橋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丁山河、古屋水等支流河涌水質同比有所改善。
黃錦容說,淡水河河涌水質出現反彈,與人口的增加有直接關系,經過第三方分析評估,淡水河流域生活污染占了62%。2018年測算淡水河流域惠陽轄區內管網缺口近200公里,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滯后、缺口大,河涌入河排口治理達不到時序進展,治理成效不理想,嚴重制約淡水河干流水質改善。
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也指出,淡水河干流惠陽中心區段及支流坪山河、淡澳河惠陽段仍有10多個排污口(溢流口)未完成截污整改,每天有7萬多噸污水直排;城市排水監管不力,雨水口存在生活、餐飲、工業污水排放現象。2018年我市3個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中,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上榜。
記者走訪發現,惠陽區仍然有個別單位對水環境治理工作存在畏難情緒,沒有主動尋求更好的辦法解決進度不夠理想的問題,如在截污管網建設工作等方面,過分強調項目審批流程、征地拆遷等問題。
如何去黑除臭
開展城市黑臭水體專項治理
站在惠陽區秋長街道蔣田橋上放眼望去,橫嶺水秋長段兩邊的秸稈郁郁蔥蔥,一只孤獨的白鷺在渾濁中帶黑的水面上僅停幾秒,便“揚長而去”。有風吹過,濃濃的下水道味道撲鼻而來。
記者留意到,在蔣田橋下有個水流湍急的污水直排口,顏色發黑、泛著油漬的污水直接與橫嶺水匯合,這其中有雨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而像這樣的大大小小的排污口,總長8.76公里的橫嶺水就有29個。
業內人士指出,淡水河水質之所以難達標,排污口“功”不可沒。去黑除臭,迫在眉睫。
上月下旬召開的市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固廢專項督察反饋意見中,黑臭水體整治問題整改進度滯后。記者走訪發現,拋開進度因素,惠陽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差強人意。
“惠陽區納入城市黑臭水體的有2條,8.76公里長的橫嶺水和6.66公里長的古屋水,最終匯流入淡水河。”惠陽區住建局污水設施建設管理股負責人屈曉冬說,2017年已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專項工作,采用政府采購服務方式,9月底由第三方企業全面開展2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屈曉冬坦言,在前期的整治中,第三方企業對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包括河道保潔、排污口藥包圍堰降標、底泥原位修復、沿河生物菌種培育以及日常巡河等。雖然惠陽區已按照“控源截污”思路全力推進,但由于污水處理設施、管網等重點工程還沒有完成,河涌入河排口治理達不到時序進展,導致治理成效不理想,未能從根本上保持河水水質指標長期穩定見好。
量身定“治”標本兼治除黑臭
提到排污口,屈曉冬說,去年區里對淡水河流域的排污口進行了全面摸排,能封堵的封堵,像橫嶺水的排污口已封堵13個。在此基礎上,在水流量較大的排污口旁邊建一體化處理設施,分流一部分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
有專家指出,標本兼治,才是實現“長治久清”的不二良藥。
“截污是黑臭水體整治的必要先決條件,只有真正做到污水不入河,河流才能不黑不臭。”屈曉冬說,在前期治理的基礎上,惠陽區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實現水體不黑不臭。
惠陽區新圩鎮黨委委員張惠生說,今年要徹底解決橫嶺水上游排污口問題,新建設22.8公里截污管網,目前已經建成6公里。管網建成后,上述排污口的污水將統一收集到長布污水處理廠處理。目前新圩正舉全鎮之力,攻堅水污染治理,截污管網建設13個施工點同時施工,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管網建設。
記者走訪發現,為了2條黑臭水體不再黑臭,惠陽區開出了“藥方”:提標擴建橫嶺水上游流域新圩鎮長布生活污水處理廠,增加流域污水管網建設共34公里,同時建設2套一體化設施解決支流截污處理問題。同時,古屋水也沒落下,其中下游市場地段排口增設管網截污導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網,淡水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試水運行。在此基礎上,2條城市黑臭水體將實施“一河一策”,通過量身定“治”,實現水質質的飛躍。
“1號工程”怎么干
實施淡水河流域45項重點工程項目
午后2時許,烈日當頭,與之相對應的是新圩鎮黃沙河水環境整治中心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清理雜物的機械發出陣陣轟鳴聲,一旁的工人揮著鏟子和著砌墻用的泥沙,臨時出水口水聲潺潺。
張惠生說,黃沙河水環境整治中心原來是人工濕地,由于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原來的污水處理濕地滿足不了發展需要。今年3月起,新圩鎮啟動該濕地的升級改造,在不影響濕地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將部分濕地改建成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按照計劃,該污水處理廠年底要試水運行。而與之相隔30公里的淡水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5月19日已通水試運行。
根據相關要求,淡水河今年既要實現不黑不臭,又有水質硬指標要求,惠陽區該怎么干?
黃錦容說,自省、市1號令發布以來,惠陽區相應發布了《關于開展全面攻堅劣V類水體行動的命令》(2019年第1號),把水污染防治攻堅作為“1號工程”,成立了“1號工程”攻堅指揮部,明確攻堅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掛圖作戰,以“污水不入河”為目標,通過“三建、兩控、一治”措施,實施淡水河流域共45項重點工程項目。同時,在2018年攻堅基礎上,繼續開展兩年水污染攻堅行動。
前4月淡水河紫溪斷面總磷達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
記者了解到,“三建”包括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管網建設和補水工程建設。通過對流域內污水處理設施的改擴建或提標升級,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6萬噸/日;新建設150公里截污管網,補齊流域內管網缺口。同時,在完成V類水提標的基礎上,將部分污水處理廠出水再提升到地表水Ⅳ類。
“兩控”是指加強對工業面源和農業面源污染的管控。其中農業面源方面,利用航拍高科技全面掌握養殖場點殘余物和遺留糞污塘情況,接下來將借鑒仲愷高新區農場遺留豬場糞污塘治理的成功經驗,引進有資質、有經驗的環保企業對禁養區殘留污染進行清理和場地環境修復,徹底解決污染問題,從根本上恢復水體和周邊的生態環境。
“‘一治’就是河涌綜合治理,重點解決備受關注的排污口問題。”黃錦容說,圍繞“污水不入河”的目標,按照“一排口一對策”,實施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全面推進排污口治理工作,2019年完成淡水河流域334個入河排污口治理。同時,開展“五清”行動和精準清淤工作。
今年以來,該區一項項強硬措施短時間內相繼落地:區黨政領導“包整治項目、包工作進度、包整治標準、包問題解決、包任務完成”的“領導五包責任制”,明確淡水河流域16條主要河流的河長負責人,將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納入區表格化捆綁式績效考核和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范圍……
與強硬措施相匹配的是項目的順利推進:淡水河實施重點工程項目共45項,動工39項,開工率87%,12條劣V類支流8條已動工。
監測數據是檢驗措施是否得力的最好試金石。記者了解到,今年1至4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均值比降14.09%、20.68%,總磷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淡水河12條不達標的支流河涌有7條氨氮、總磷濃度雙下降,水質同比有較大改善。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