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選址地(左)。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承受全球石化產業市場低迷疊加影響,大亞灣區將如何堅定信心,勇挑重擔,乘風破浪,為非常時期的大亞灣發展勾勒新路線,謀劃新發展,踏上新征程?在昨日召開的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工作會議上,大亞灣區委書記范志益,區委副書記、區管委會主任王濱等在會上科學辯證地分析當前形勢,動員和呼吁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大力弘揚“大項目精神”和抗疫精神,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抗疫情、抓項目、提效率、保穩定、帶隊伍、促發展,加快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恒力PTA等大項目落戶建設,加快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步伐,努力爭當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重要支撐區,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2019年·堅持目標定位
高質量發展
實現良好開局
2019年,大亞灣區提出“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努力爭當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重要支撐區”的目標定位。去年以來,該區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五個年”活動,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干事創業激情進一步點燃。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干部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干事創業激情有效激發,執行力不斷提高。落實為基層減負要求,黨員干部更加擔當務實,解決群眾訴求3000件(次)。與國際一流企業“同臺競技”,密切溝通對接大項目,干部隊伍得到進一步鍛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區561個基層黨組織、7856名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在“大考”中扛起責任,在“大戰”中經受考驗,展現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
項目落戶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實施“招商選資促進年”“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大項目工作專班作用有效發揮,一批引領型大項目加快落戶建設,慧聰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港項目5個月完成簽約動工;克服疫情影響,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今年4月如期開工建設,恒力惠州石化、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先后簽訂框架協議。在大項目帶動下,GDP連續三年每年上一個百億臺階,2017年500多億元,2018年600多億元,去年達724.5億元。
社會活力動力持續增強。實施“改革深化提速年”活動,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新增市場主體8406家。創新能力提升,高企占比全市第一;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0%;一批領軍型創新團隊進駐;海外(波士頓)創新創業中心掛牌。
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淡澳河等重點河涌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大幅下降。兩條黑臭水體通過“初見成效”評估,新建成一批環保基礎設施,城鎮污水處理率95%,固廢處理率100%。空氣質量優良率繼續排名全市前列。
民生事業保障有力。教育公平發展、質量提升,新增優質學位3810個,高考本科上線率居全市各縣(區)第一。衛生事業進一步加強,區醫學檢驗病理中心成立,全民預防保健工作全面推開。城市形象品質日益提升,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高(分別增長10.3%、10.2%,均快于GDP增速)。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牢,六項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全市最高。
社會環境更加安定。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雙搶”警情零發案359天,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連續七年獲評“惠州市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優秀縣(區)”。在全市率先啟動企業全員安全生產大培訓,在全區重點企業試點“安全管家”,安全生產平穩有序。
黨建工作向高質量發展。實施“基層組織力提升年”活動,基層組織力有效提升。新設社區18個;打造黨組織示范點1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組織“第一書記”實現全覆蓋;選聘社區工作人員126名,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領域建強。在重點工作一線考察使用干部,提拔重用干部51名。以“作風建設加強年”活動為抓手,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起。建成啟用區廉潔文化教育基地。
2020年·全力攻堅克難
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當前,應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帶來的壓力,大亞灣區如何危中尋機,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必須創造性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破除‘邁小步’保守意識,‘大踏步’轉變思路邁向一流。”大亞灣區提出,重點做好疫情防控、項目建設、三大攻堅戰、社會治理和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工作,加快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步伐,努力爭當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重要支撐區,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不松懈
堅持“兩手抓”,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疫情輸入、反彈的風險依然存在。大亞灣區提出今年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形勢,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掉以輕心的思想,始終保持戰斗的狀態,慎終如始,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
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因時因勢完善落實常態化條件下的防控措施,更有針對性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以更嚴要求、更實作風把各項防控措施精準落地。
全面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壓實學校主體責任,用心用情用功確保師生安全。全面恢復正常醫療秩序,保障群眾正常就醫需求。
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加快推進中大惠亞醫院二期、西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建設,加快公共衛生、疾控、精神健康等特色專科建設,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不斷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
■強支撐
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以超常規速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大亞灣區提出,要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以高質高效的項目,為經濟發展提供“硬支撐”。加快推進17宗省市重點項目、126宗區重點項目建設。
以超常規速度推進石化大項目建設,加快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步伐。全力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主體工程9月開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用地工程7月啟動,恒力PTA項目今年啟動,確保中海殼牌SMPO/POD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推進中海油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等項目,不斷壯大石化產業規模。
遵循產業鏈發展規律,進一步加大招商選資力度。高標準編制園區產業規劃,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加快引進一批新的投資大、效益好、技術高、帶動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做精做強優勢產業鏈。積極配合市里做好白花新材料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加強可行性研究,利用石化區原料優勢,打通石化產品到醫藥產品產業鏈,加快發展醫用材料、原料藥制造和制劑制造等衛生健康產業。
對標一流,不斷提升園區建設管理水平。持續加大投入,加快實施園區建設管理提升工程,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完成西門樓升級改造,全面優化提升園區建設管理服務水平。科學規劃石化區東北部新材料產業發展區。
抓好項目謀劃,年內引進項目投資總額不少于550億元,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發展,做大產業規模。加快推進慧聰等項目建設,布局5G新基建、總部經濟、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一批生命健康產業項目,打造新興產業園千億級園區。聚焦科技創新,爭取中科院過程所等更多高水平創新平臺落戶,積極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充分利用好小徑灣、三門島等濱海旅游資源,高水平推進海上旅游和海島開發,助推全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惠州灣”。
提高服務效率,打造一流發展環境。緊緊圍繞制約發展的“堵點”“卡點”“痛點”,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項目和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實行重大事項頂格協調推進機制。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項目工作流程。把開放的理念貫穿到抓項目建設等各個領域,激發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塑造更加開放高效的“開發區”形象。
強化要素保障。積極謀劃推進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最大限度地爭取并用好地方政府債券。加大低效閑置土地盤整力度,用活用好各類閑置土地資源,規范村企合作,加大“三舊”改造力度。實施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新政”,落實加快建筑業發展20條規定。繼續辦好服務企業“直通車”。嚴格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全方位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
優化城市環境。落實公園城市理念,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提升城市能級。對標市“豐”字交通規劃,加快建設龍海三路、龍盛四路等重要市政道路。規劃建設石化區對外交通銜接網絡。主動加強與深圳高鐵、客專、地鐵、快速路的規劃銜接。提升改造龍山一路、石化大道連接深圳道路、惠澳大道連接惠州南站道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絡;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啟動戶外廣告、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環境衛生、“門前三包”等五大專項大整治,加快完善城市配套,重點推進農貿市場、公共停車位等項目建設。扎實做好全國文明城市迎復檢工作,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攻難關
緊盯薄弱環節,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
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大亞灣區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盯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村居十年計劃”,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扶持和培育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農(漁)業產業和企業,千方百計拓寬富民增收渠道。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鄉村面貌“大變樣”。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加快實施“藍天、碧水、凈土”工程。聚焦國考斷面水質達標、黑臭水體整治、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重點領域污染治理等各項硬指標硬任務,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奪取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定性勝利。
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矛盾風險隱患問題預防調處化解,圍繞重大項目、問題樓盤、勞資糾紛、涉眾金融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全力維護公共安全,始終對違法犯罪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戰。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不惜代價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大亞灣。
■抓治理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大亞灣區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治理機制,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加快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城鄉基層治理格局,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黨建引領。深化街道體制改革,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以新設的18個社區為試點,構建“1+2+3+N”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報到”,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
加強網格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全市市域社會治理試點為契機,建立區、街道、社區(小區)三級治理網格。選優配強村(社區)“三人小組”,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推動矛盾問題、治安隱患、民生事項通過網格化治理機制及時有效解決。
加強法治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推動法治工作網絡、機制和人員向社區延伸。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用,實施法制副主任2.0工程,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加強民生保障。聚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大力實施一批重點民生工程。推進教育公平優質發展,規范新建小區配建學校,新增幼兒園5所,新(擴)建學校4所,優化教育資源布局。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著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精準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做好穩就業工作,進一步保障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等健康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
■樹標尺
全面提升黨員干部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
“百舸爭流,方顯英雄本色。”大亞灣區提出,今年是大考之年,是大項目集中落戶建設、大干快上的關鍵一年,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激發干事熱情,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大干一場。
當好“火車頭”。全區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將整個班子帶動起來,讓領導班子同頻共振、上下一心,形成“動車組”。要體現開發區領導干部的膽識謀略,有開放的視野、開放的意識、開放的素質和開放的能力,帶頭提高執行力,對承擔的工作任務主動擔當作為,確保政令暢通。
爭當“發動機”。黨員領導干部要打破思想“枷鎖”,破除“邁小步”的保守意識,“大跨步”轉變思路,始終保持探路者的銳氣和智慧,自覺地轉變思維方式,更好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樹立“風向標”。堅持好干部標準,不拘一格使用干部,改進干部考察識別方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力求在更大范圍、眾多人選中把最合適的人選出來。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干部選育工程,選優配強班子帶頭人,優化干部隊伍結構。
打消“后顧憂”。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約束與激勵并重,落實“容錯糾錯”和“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寬容改革失誤、允許主動糾錯,讓勇于創新的干部沒有后顧之憂。繼續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方案,落實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推動政策紅利應享盡享。加大干部關愛力度,給予基層干部特別是工作在斗爭一線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動排憂解難,讓廣大干部心無旁騖干工作辦實事。
“數讀”2019
●GDP從2017年500多億元到2018年600多億元,2019年達到724.5億元 ●新增市場主體8406家;高企占比全市第一;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0%
●解決群眾訴求3000件(次)
●城鎮污水處理率95%,固廢處理率100%
●新增優質學位3810個;高考本科上線率居全市各縣(區)第一;六項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全市最高
●“雙搶”警情零發案359天,連續7年獲評“惠州市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優秀縣(區)”
●打造黨組織示范點1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組織“第一書記”實現全覆蓋
“數描”2020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42%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德輝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黃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