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項目密集布局惠州。 (資料圖片)
今年惠州市兩會上,“惠州灣”概念首次亮相,距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不到一年,惠州釋放出新一輪戰略性革新發展的強烈信號——踞灣區之勢,向海而興,建國內一流城市!
昨日,惠州市政府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簽訂惠州灣產業新城合作建設框架協議。至此,按世界級水準建設的惠州灣產業新城橫空出世,劍指粵港澳大灣區數智產業聚集新高地、生態立園標桿引領區。
觀察人士指出,作為新時代展示惠州新擔當新作為的核心載體,惠州灣產業新城這個超級平臺將成為大灣區新功能培育重要增量極,引領惠州中心擴容、強心向灣。
“惠州灣”從概念到產業新城落子僅半年時間
灣區代表城市文明的高階形態。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有無限發展前景。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說,灣區所在地將成為中國未來數十年經濟發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核心區域。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60%的經濟總量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發展條件最好、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幾乎都集中在沿海灣區。
灣區時代已然來臨,惠州的灣區資質便如璞玉擦去蒙塵——全市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81.4公里,大小海灣28處,大小島嶼162個,是廣東的海洋大市之一。
歷經鄭重審度和深入調研,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將近一年之際,在今年惠州市兩會期間,惠州提出建設“惠州灣”的宏大設想,正式吹響“掘金”灣區經濟的號角。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江分析,惠州具有制造業產業基礎,“惠州灣”將助力惠州繼續發揮現有的制造業優勢,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借助深圳等地的資本、技術、人才和強大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把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繼續向高水平、高質量方向推進。他斷言,“‘惠州灣’將催生新的產業和產業新城。”
一如林江所言,僅僅半年后,惠州灣產業新城浮出水面。在昨日的惠州灣產業新城合作建設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投資超2000億元的惠州灣產業新城亮出概念規劃。
據悉,惠州灣產業新城規劃范圍約708平方公里,面積約等于一個新加坡。惠州灣產業新城,對內,以“豐”字交通1號公路串起惠城、惠陽、惠東兩區一縣,聚集中韓(惠州)產業園、空港經濟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稔平能源科技島等國家、省、市重點園區;對外,連接“深圳灣”、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助力惠州深入對接灣區先進發達地區的產業要素、創新資源。
惠州打出的這張“王牌”,是惠州加快融入世界級灣區建設的核心載體,承載著惠州未來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建設的夢想和希望。
推動形成良好的經濟內循環
攜手全球500強大型央企,惠州瞄準世界級,高標準打造惠州灣產業新城。
“借鑒雄安新區以及灣區主要城市正在發展的新功能區,惠州灣產業新城將是粵港澳大灣區新功能培育的重要增量空間。”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說。
據介紹,惠州灣產業新城定位為國家現代產業重要發展平臺、大灣區東岸數智產業聚集新高地、惠州智能制造產業先行示范區,重點打造“一城兩港兩平臺”,其中“一城”指惠州灣北城,也是產業新城的中心區;“兩港”指空港經濟區和惠州灣;“兩平臺”指馬安南先進制造業園和惠州新材料產業園。
超級平臺承載超級項目和重要產業。惠州在產業新城北城規劃約19平方公里作為起步區,起步區位于馬安南,西臨淡水河,北至西枝江、東至惠陽區邊界,南至規劃中的廣汕高鐵。
在惠州加快構建“2+1”萬億級產業集群背景下,產業新城顯示出惠州堅定地走“產業支撐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思路。
這次合作建設惠州灣產業新城可謂強強聯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發展潛力巨大。國機集團排名世界500強企業第250位,連續多年位居中國機械工業企業首位,是一家多元化、國際化的綜合性裝備工業集團,圍繞裝備制造業和現代制造服務業兩大領域,發展裝備制造、科技研發與服務、設計咨詢與工程、會展與貿易、產融投資五大主業。
國機集團計劃在惠州灣產業新城項目實現總投資超2000億元。其中第一期集中力量先行建設國機集團華南總部基地,導入中醫藥重大裝備制造、中醫藥產業園、節能環保設備制造、智能制造生產運行系統項目、石化裝備制造項目、人工智能裝備制造項目等現代先進性產業,以及國家級實驗室、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等,為產業發展提供各種公共配套服務,促進產業的提升發展,為惠州發展提供動力。
第一期建設開發推進之后,將適時啟動第二期和第三期的開發,通過合作引進現代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項目,并集聚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攜手其他央企在惠州投資,惠州灣產業新城將打造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現代裝備制造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示范載體和產業生態圈,形成良好的經濟內循環。
秉持產城人融合理念打造國家風景河谷
深圳南山坐享國家森林城市的詩意,吸引騰訊、華為、大疆、中興等全國知名企業聚集;東莞松山湖擁有國家4A級松山湖景區,留住了華為擴大生產,名揚全國。
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的綠水青山資源豐富,空氣質量常年位居全省前二、全國前十,擁有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國家產業平臺。
近兩年,惠州大力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升效,高規格謀劃“3+7”千億產業園,力推產業園區往產城人融合方向發展。惠州灣產業新城無疑將成為大灣區產業新城的又一標桿。
根據規劃,惠州灣產業新城將秉持產城人融合理念,以打造國家風景河谷、大灣區生態立園標桿引領區為定位,構建“一心五廊多組團”的生態空間結構,其中“一心”為高端商務核心,“五廊”為西枝江生態廊道、馬安河生態廊道、淡水河生態廊道、西瀝河生態廊道、城市山水廊道,“多組團”為新城中心組團、綜合服務組團、獨角獸島及產業組團。
以近期重點謀劃發展的新城北城中心區為例,其北至惠州大道、東至廣惠高速,西至淡水河,南至鎮域邊界,包括馬安、平潭、良井3個鎮。
北城規劃發展一核、一心、三軸、多組團,即馬安商貿物流組團、馬安生態宜居組團、馬安先進制造組團、中央商務組團、空港組團、平潭產業組團、中央公園組團、良井銀山產業組團。每個組團都將形成各自的景觀和生態內循環,而中央公園組團更是規劃8.1平方公里,建設城央綠地、農旅融合示范基地,以農業為主,兼容主題體驗、親子娛樂、田園小鎮、戶外運動等功能,創造別樣精彩的生態空間,實現生態增值。
后疫情時代,惠州無懼困難,大力引進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國機集團項目為代表的巨無霸級項目,描繪出一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
縣區表態
惠城:
主動融入惠州灣 產業新城建設
“惠城將主動融入惠州灣產業新城建設,努力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強擔當、作貢獻!”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說。
一是全力保障惠州灣產業新城建設。惠城區是惠州灣產業新城起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惠城區將堅決扛起打頭陣、當前鋒的光榮職責,牢固樹立“市區一體、共贏未來”發展理念,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干、想在先、做在前,組建重點工作專班,系統性提升征地拆遷工作效率,加大土地收儲力度,服務好項目建設,加快工作進度,全力以赴投入到惠州灣產業新城建設中,做到“工作同軌同頻、發展共贏共享”。
二是全面對接惠州灣產業新城發展。惠州灣產業新城將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該區將充分發揮中心區服務業優勢,做好金山新城、東江灣千億產業園與惠州灣產業新城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承接放大惠州灣產業新城溢出效應,加強產業對接和聯合創新,不斷深化雙方在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科技服務業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動惠城區兩大平臺與惠州灣新城連片發展、聯動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又緊密相連的鐵三角結構,持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完善產業鏈結構,逐步優化城區經濟布局,努力打造成為產城人融合發展高地,實現差異化、特色化、互補化發展。
三是全方位學習惠州灣產業新城模式。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惠州灣產業新城為惠城謀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樣板”。惠城區將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政策等工作方面,全方位、全鏈條對標學習惠州灣產業新城模式,開足馬力實施好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城市更新和基層黨建、清網增效“3+2”系統工程,提升城市能級、做強城市功能、營造城市品牌,為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作出新貢獻。
記者謝菁菁
惠陽:
全力配合惠州灣 產業新城規劃建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惠州灣產業新城建設的目標是打造國內一流城市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國家現代產業重要發展平臺,惠陽永湖、良井、平潭3個鎮均納入惠州灣產業新城規劃范圍,為惠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水平建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惠陽將全力配合推進惠州灣產業新城規劃建設,抓緊謀劃、緊鑼密鼓推進四方面工作。”惠陽區委書記翟偉鋒說,惠陽將高起點抓好規劃修編,根據惠州灣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空間需求、發展藍圖,以“十四五”系列規劃編制為契機,高起點做好惠陽國土空間、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攬子規劃編制,確保在產業項目落戶之前,把相關產業用地資源、產業發展定位、園區規劃布局調整到位,努力實現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無縫對接。
同時,惠陽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交通帶動產業”的發展理念,按照全市“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加快推進惠陽境內總投資800億、總里程約300公里的16條交通主干線建設,今年內啟動4條交通干線建設,明年內再啟動4條交通干線建設,力爭用10年時間全面建成16條交通干線項目。翟偉鋒說,特別對貫穿惠州灣產業新城惠陽片區的9條交通干線,全面統籌、同步啟動、抓緊做好前期各項工作,力爭盡快啟動建設,進一步拉大惠陽城市發展的整體框架。
翟偉鋒說,結合惠陽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陽”的發展定位,主動加強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溝通銜接,優化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和園區發展布局,加快推進相關區域的產業用地整理,力爭3年內完成10平方公里的產業用地整理,為惠州灣產業新城惠陽片區建設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此外,惠陽將圍繞惠州灣產業新城建設,按照“產業支撐城市”的發展思路,深入踐行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加強對相關區域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的統籌謀劃,加快完善相關區域的城市功能配套,致力打造產業高度集聚、城市功能高度完善、產城人高度融合的城市新區,進一步提升惠陽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古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