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仲愷高新區內,TCL科技、億緯鋰能、德賽西威、中京電子、華陽集團等上市公司云集;在大亞灣石化區,1個月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兩大世界級項目開工、落戶,總投資1100億元,劍指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在惠東縣,依托大亞灣石化區的原料供應和港口優勢,新規劃建設的千億級惠州新材料產業園9月15日動工建設,現場一片繁忙……
“十三五”期間,我市加快園區建設,積極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引導企業入園發展,走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軟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產業能級躍升發展。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6個省級產業園區,新打造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為優質項目落地搭平臺、為構筑“2+1”現代產業體系“強支撐”。
◆成果
高標準規劃,園區建設熱火朝天
9月15日,在位于惠東縣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隨著一聲令下,施工車輛紛紛開始施工作業。這個被寄予再造一個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增長極厚望的產業大平臺項目,正式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新材料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和先導,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必爭領域之一。去年我市在直線距離大亞灣石化區不到10公里的惠東縣白花鎮,大手筆規劃面積達30.2平方公里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該產業園將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大力推進大亞灣石化基地延伸產業鏈,打造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是我市加快園區建設的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各縣區一大批優質項目紛紛落地,一個個園區平臺建設熱火朝天。
惠城區著力高標準建設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下好“先手棋”,壯大實體經濟。9月19日,我市重點建設項目——天寶智能制造工業園正式動工建設。據悉,該項目將建成集研發設計、辦公、生產、倉儲、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年產值預計將超23億元。
惠陽區規劃建設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千億級園區平臺,重點引進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智能制造項目。
大項目紛至沓來,多個園區躋身前列
今年上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通報全國國家級高新區評價,仲愷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升至第36位,創歷史新高。近三年,仲愷從第53位進到第36位,排名上升了17位。這是一個高新區整體競爭實力快速提升的國家標注,也預示著仲愷設區以來一個新爆發期的到來。
惠州眼下正朝著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和實現建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前進,其中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建設主戰場就在仲愷高新區,仲愷高新區正著力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從產業生態、創新技術、政府服務等領域加快建設布局,爭創國家一流高新區。
9月1日,省工信廳公布廣東省5G產業園區名單(第二批),主陣地在仲愷高新區的惠州市5G產業園榜上有名。惠州將緊緊依托雄厚的制造能力,把仲愷高新區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5G泛終端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應用基地”,并形成有特色的5G產業應用。
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第一,綜合實力2019年位列全國化工園區第一……大亞灣石化區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等世界級項目加持,正穩步朝著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的目標奮進。
中韓(惠州)產業園是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的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也是目前廣東省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外共建產業園。今年以來,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設全面提速。截至8月底,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共引進產業項目43宗,預計總投資約243.88億元,建成達產后可實現總產值約383.76億元,稅收貢獻約16.07億元。
◆規劃
打造“3+7”工業園區新格局邁向萬億產業
今年5月12日,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印發《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標志著惠州全面吹響園區產業升級提質的沖鋒號角。根據《方案》,惠州將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為目標,打造“3+7”工業園區新格局,把工業園區建設成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形成制造業創新集聚高地、綠色發展高地和營商服務高地,為我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其中,“3”是指優化提升3個國家級園區;“7”是指聚力建設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這意味著,未來惠州7個縣(區)將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分別建成1個千億級園區,實現7個縣(區)均衡發展,繼而帶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根據《方案》,“3+7”園區將推動工業企業入園發展,實施“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發展新模式,與“豐”字交通主框架及“五橫五縱”骨干快速路相銜接,加快項目落地。同時,在整體營商環境上,惠州將在園區內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中小企業項目承諾制用地,全面簡化園區項目行政審批流程,實施“免審”與容缺審批機制,推動工業園區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一門式、一網式”服務,全面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
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鐘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