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美孚、殼牌、恒力石化、慧聰集團、正威集團……今年以來,惠州憑借優越的區位、產業和環境優勢,令眾多國內外大企業投資熱情高漲,戰略性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大項目紛紛搶灘惠州,掀起一輪重大項目落戶潮。
項目加速落地的背后,是政府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記者日前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為進一步拓展產業空間,全市自然資源部門聚焦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要項目,超前布局發展空間,精準配置國土空間資源,不斷創新用地供給監管機制、精簡規劃審批流程、盤活閑置土地,切實為產業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建設用地指標86.68%用于工業項目落地。
用地保障
強化建設用地供給向工業項目傾斜
據市自然資源局介紹,依據“三調”數據,惠州市現狀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082.69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僅9.7%,具有突出的土地資源規模優勢和潛力,是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最具拓展空間的城市。
然而,我市土地使用效率卻不高,經濟效益低于廣州、深圳、東莞等周邊城市。各縣(區)均存在低效用地,部分工業園區存在建設用地閑置、低效發展等問題。產業落地難、企業用地慢成了企業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去年該局就提出,在2020年,全市自然資源部門將強化建設用地供給向工業項目傾斜,保持市縣區年度工業用地供給比例不低于50%,新增建設用地指標6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的發展。
據市自然資源局公布的數據,該局今年對省下達的5000畝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集中分配供各重大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使用率99%。在項目報批層面,全市共使用市級指標11919畝,指標使用率達90%以上,其中6270畝用于保障工業項目,占比86.68%。
創新施策
為產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
根據摸底情況,市自然資源局出臺了一批規劃政策、用地政策,破解我市工業發展等空間規劃保障的難題。
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該局對全市工業制造業發展情況、工業園區現狀及用地需求等進行深入調查,結合當前正在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全市工業用地總盤子,引導新增工業用地向園區集聚布局,優先保障“3+7”重點工業園區的用地需求,支撐“2+1”現代產業集群發展。
此外,我市還創新施策為產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連續推出了工業用地帶項目出讓及規劃報建審批改革試點、M0新型產業用地政策等。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快一步”行政效率的自然資源保障舉措。截至目前,惠城區已完成4宗新型產業用地(M0),面積為36.7766公頃。
激活存量
不斷加大閑置土地懲處力度
除了新增用地供應,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閑置土地懲處力度,為產業項目用地拓展發展空間。
據了解,今年,全市自然資源部門集中公示了各縣(區)所有已出讓的經營性用地信息和開發狀態,發布了多批次的《閑置土地調查公告》,通報轄區涉嫌閑置土地清單,有多家企業所屬土地被下發《土地閑置認定書》,多宗地塊將被無償收回。
據全市存量土地處置專項攻堅行動計劃,到2021年9月底將通過激活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為全市提供約4.5萬畝用地保障。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新增實施改造面積2833.8畝,完成改造面積1269.73畝。
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黃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