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東U谷·生態科技創新園、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科技園、維爾智能科技……又一批涉及先進裝備制造、5G通訊、精密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項目落子惠陽,在“雙區”建設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下,惠陽成為大灣區投資創業熱土,產業平臺錨定千億級,項目塊頭更大、質量更高,產業拉動力更強了。
3月20日,惠陽區2021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動工活動舉行,投資180億元的33宗重點項目集中動工,主會場設在三和街道惠陽(象嶺)智慧科技園,其他8個鎮街也在各分會場同步開展集中動工活動。
這是惠陽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推動惠陽產業集聚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的具體實踐。惠陽將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構建“一城兩區三帶五片”發展格局,積極承接深圳創新資源和現代產業外溢,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在全市融入“雙區”建設中快人一步,加快發展。
產業發展
加快“強鏈補鏈” 提升臨深產業發展能級
惠陽地處大灣區幾何中心,緊鄰深莞,是打造承接深圳輻射帶動的主陣地,也是惠州打造“千億級園區、萬億級產業”以及建設“豐”字道路交通的重要陣地。
2019年12月底,惠陽首個千億級產業園區——惠陽(智慧)科技產業園動工建設;去年9月底,惠陽迎來了第二個千億級產業園區——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動工興建,兩大千億級產業園區正在穩步推進建設,成為承接深圳創新資源和現代產業外溢的重要產業平臺。在去年底召開的區委五屆十一次全會上,區委書記翟偉鋒提出,惠陽要圍繞惠州“2+1”現代產業布局,依托惠陽現有產業基礎,聚焦電子信息產業實施產業鏈培育建設工程,力爭“十四五”時期把電子信息產值發展壯大到2000億元。
此次集中動工的33宗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80億元,其中1宗為交通設施項目,即新清大道改建工程,是連結惠陽新圩鎮與東莞清溪鎮的重要交通道路。這條道路計劃總投資9.6億元,線路總長6.27公里,有助于進一步加強惠陽與東莞的區域合作,推動各類資源和要素高效流通,也有助于完善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周邊配套設施。
另外32宗重點項目為工業項目,涵蓋先進裝備制造、5G通訊、精密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行業,計劃總投資170.4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350億元。這些項目的建設,是惠陽近年來加快產業“強鏈補鏈”,進一步補齊補強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鏈結構,為惠陽“十四五”末實現GDP突破千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兩千億奠定扎實基礎的生動寫照。
這些項目多分布在惠陽南部的淡水、秋長、沙田、三和、新圩等5個鎮(街),大多是來自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端優質項目。惠陽正在將上述5個鎮(街)作為城市組團和產業載體來打造,在該區域強化重點產業園謀劃布局,提升惠陽臨深產業發展能級,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根據惠州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惠陽在“十四五”期間規劃6大產業平臺,目前正在推進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和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兩大千億級園區建設。
同時,惠陽正在對全區產業規劃進行修編,明確以智能制造為主體,往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智慧物聯等主要行業細分領域或產業鏈方向發展,積極探索“產業園區+產業鏈+創新平臺+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推進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配置、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落戶、同類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通過組團式、特色化發展,加快形成大平臺承載大發展格局。
政務服務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分憂解難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區位優勢明顯,深圳優質產業資源不斷向惠州導入,惠州城市地位不斷提升,聯東U谷·惠陽生態科技創新園是聯東集團落戶惠州惠陽的首個項目,位于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核心位置。”在談到項目為何落戶惠陽時,聯東集團高級副總裁、大灣區總裁黃韶海如是說。
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科技園也是落戶惠陽(象嶺)科技智慧產業園的項目之一,定位為電子信息(智能手機、智能汽車、集成電路)、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研發生產,建成后年產值預計可達50億元。
“惠陽創新出臺新型產業用地實施細則,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指導項目在短短6個月內完成新型產業用地的土規、控規、設計方案的審批,在土地掛牌前將企業最為頭痛的征地拆遷、土地平整問題解決完畢,真正做到標準用地出讓的承諾。”華夏順澤資產控股總裁吳煒稱贊到,惠陽政務服務高效,解決了項目實際困難。
據悉,今年2月3日,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科技園完成土地摘牌手續后,惠陽定期組織專題會議,安排專人負責協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僅20天就順利完成土地權屬、工程規劃許可證及施工審批等報建手續,為企業打造了一流的營商環境。
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新機遇,毗鄰深圳、處于大灣區幾何中心的惠陽正積極融入“雙區”發展和深圳都市圈建設,通過組團式、特色化發展,進一步提升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端產業集聚發展的能力,加快形成大平臺承接大發展的格局。
惠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譚星海表示,惠陽將堅持把持續深化改革和提高服務效能放在工作最核心位置,深入推進實施“不見面審批”、“一件事”主題服務等系列改革,堅持落實“一線工作法”,領導干部親自下沉項目建設一線解決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惠陽將全面推廣工業類項目施工圖審查容缺辦理,推動工業項目“摘牌即動工”,力爭年內實現100宗工業項目動工、100宗工業項目竣工。
同時,惠陽將不斷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協同監管機制和跟蹤服務機制,推動更多事項實現“全市通辦”“不見面辦”,今年將完成50項以上與深圳的“跨城通辦”事項,打造辦事效率更高、投資環境更優、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更強的一流營商環境。
交通帶動
加快骨干道路建設 助推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總長約6.27公里的新清大道動工建設,是道路沿線企業、村民多年來一直渴望修建的道路。現有道路為雙向兩車道,路上行駛的貨柜車、泥頭車多,時常出現擁堵,成為制約新圩約場片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是新圩鎮連接清溪鎮的主要交通道路,將在原S358線惠陽新圩至東莞清溪段基礎上進行改建,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位于道路沿線的惠陽東亞電子制品有限公司廠務部經理林繼雄說,因道路的原因,公司很難招聘到管理層和研發人才,物流成本、庫存成本也不斷增加,如今道路要改擴建,利好企業未來發展不言而喻,很支持新清大道的建設。
惠陽連接深莞道路存在標準低、密度低、規劃銜接不統一等問題,導致深莞兩地對惠陽輻射密度小、深度淺、強度弱,交通發展與產業聯動不強,制約著惠陽高質量發展。道路建設長期滯后于產業發展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除了剛剛動工建設的新清大道,去年動工建設的深莞惠紅色干線一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之中,預計年內部分路段高架橋將動工。
深莞惠紅色干線是惠州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中的H4線,是貫通惠陽東西方向的交通大動脈,對接深圳、東莞等大灣區城市的大通道,將成為串起惠陽多個產業園區、旅游景點的“經濟走廊”,也將成為惠州、深圳、東莞一體化發展的“黃金通道”。
交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惠陽將以“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為引領,加快推進干線機場、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骨干路網建設,構建與深圳便捷連通、無落差感的一體化區域交通環境。
今年,惠陽計劃在南部新增建設6條骨干道路,即新清大道、新龍大道、站前路一期、新深惠快線、白云大道二期、將軍東路二期,繼續高標準推進深莞惠紅色干線建設,加快構建南部重大戰略發展平臺對接深莞經濟發展走廊。同時,南北軸線、東西軸線惠陽段等4條骨干路網也計劃在年內動工建設,進一步推動惠州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
此外,惠陽正積極與深圳方面對接深汕高鐵、深惠城際等軌道交通建設,更高水平實現“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戰略目標。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陳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