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項目建設跑出“惠州速度”,贛深高鐵惠州北站附近的市1號公路白石路段加快建設。記者李松權 攝
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建設、總投資131億元的3個產業項目落戶仲愷、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園區平臺建設如火如荼……
投資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同心協力,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緊緊抓住重點項目這個“牛鼻子”,大力推進“3+7”工業園區建設,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聯席會議制度,有效推動全市投資實現較快增長。
據市發改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3%,增速比全省(6.2%)高10.1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二。
加注動能 工業投資快速增長79.8%
在大亞灣石化區,宇新股份新項目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計劃今年三季度投產;位于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產業園項目加快建設,二期廠房已封頂……
今年以來,一批工業項目“大干快上”增長強勁,既為我市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新型工業強市夯實根基,也為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增添新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增長79.8%,投資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1.9%,比重超過房地產開發投資。
近年來,我市狠抓實體經濟,逆勢加大投資,引進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實力不斷壯大。特別是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做強實體經濟,實施產業競爭力提升工程。
緊緊圍繞“2+1”現代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項目建設,力促恒力(PTA)主體項目、中海油油品結構升級項目建成投產。另一方面,推動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旭硝子顯示玻璃等項目擴產,加快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創維數字等項目建設。
日前,總投資50億元的金籟科技(惠州)磁性元器件制造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建成后,有望成為國內磁性元器件國產應用標桿。
“項目建設周期2年,3年實現達產,年產值預計在50億元以上,5年內達到100億元以上。”惠州市金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義松介紹,從簽約到項目動工僅用了54天,讓企業深深感受到惠州政府的貼心服務。“相信項目一定能按照計劃順利建設、投產。”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項目順利高效建設,我市全力破解項目建設“用地難”,新增用地指標近七成用于工業項目;創新項目服務機制,實行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容缺承諾辦理,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信用快審”承諾制,項目建設跑出“惠州速度”。
精準發力
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0.5%
2個月前,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開工建設,標志著“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全面拉開序幕。該項目由主線和水口支線兩部分組成,全長約69.54公里,總投資估算246.43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5個百分點。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約56.6億元,約占年度計劃的16.8%,完成投資額同比去年增長43.3%。
近年來,惠州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聚焦深度融深融灣,全面推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
“我們將以‘豐’字交通主框架為引領,全力推動市1號公路、惠肇高速、惠東縣環島高速、鵝城大橋等重大交通工程規劃建設工作。”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加快建設廣汕高鐵惠州段、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啟動建設廈深鐵路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加快推進惠州港擴能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手抓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以交通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一手抓園區基礎設施投資,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近年來,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及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相繼落戶惠東縣白花鎮,白花河流域重點項目不斷聚集。而作為惠東縣乃至我市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計劃總投資13.148億元的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主要任務是防洪排澇,兼顧生態修復。
“力爭在年內完成工程全部土建部分,今年汛期基本能發揮過水和擋水功能,有效應對明年汛期安全度汛目標任務。”據工程施工方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工程已完成新開分洪河道3.9公里貫通任務,這意味著將有效減少洪水泛濫現象,當地居民不再“心慌慌”。
記者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今年一季度,我市7個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億元。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我市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國有投資開發公司作用,加快推進工業園區道路、管網等“八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支持國企統一集中建設園區職工宿舍、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
“基礎設施投資是工業投資之外惠州另一個重要發力點。”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認為,基礎設施投資是政府實施跨周期、逆周期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動經濟強勁運行的重要因素。通過基建投資創造的“擠入”效應,將帶動制造業投資,并通過對經濟增長的刺激拉動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緊抓關鍵
重點項目發揮有效支撐作用
重點項目是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抓手,也是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就是按下了經濟發展的“快進鍵”。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3+7”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全力以赴抓好全市193宗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
據市發改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推進順利,19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6.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26.6%,較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項目、惠州石化產品結構優化及質量升級項目等重大項目推進順利,均已完成10億元以上投資,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0%左右。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93項,總投資6060.5億元。其中,產業工程項目114項,占比接近六成,投資額2794.05億元,占比46.1%。可以說,產業工程項目在我市重點項目中占據了半壁江山。此外,基礎設施工程項目64項,占比超三成,投資額占比過半,達51.48%。而民生保障項目有15項,涉及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游和居民保障四大內容,總投資超過146億元。
“重點加強項目建設調度,加快埃克森美孚、恒力PTA、太平嶺核電一期、市1號公路等項目建設,打通項目建設堵點難點,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擴大有效投資,持續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強用地、用林、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推動新建項目盡快開工,確保在建、續建項目加快進度。同時,充分發揮產業平臺優勢,繼續將用地規模和指標優先布局到“3+7”工業園區,加快園區道路、管網、環保、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關聯產業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聚集發展。
記者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