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僅3個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再引進4宗與大亞灣石化區有產業關聯的項目落戶。8月17日上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和4宗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項目總投資約42.1億元,這是今年以來該產業園落戶的第三批產業項目。今年已落戶項目數量共10宗,總投資約89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281億元。
大亞灣石化區原材料隔墻供應優勢正在轉化為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競爭優勢,承載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雙子星”格局也正從藍圖變成實景。
投資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
8月17日簽約落戶的4宗產業項目分別是領創綠色塑料助劑和高性能樹脂新材料項目、普賽達動力電池材料項目、聚美高端環保型亞克力產品項目、普拉托高分子托盤材料及智慧托盤項目。
“這4宗項目是指揮部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評審制度,從項目的產業鏈、原料和產品物性、市場發展趨勢、工藝技術、用地規模、安全和環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估遴選出來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4宗項目具有符合園區發展規劃、經濟效益好、技術領先、安全風險可控、環保風險較小的共同特點。
記者注意到,4宗項目的投資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從科研到產品市場占有率均居所在行業前列。
“我們公司在全國托盤租賃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居前三,目前已獲得聯潤、藍馬及清華力合等專業機構的多輪投資,計劃2025年完成上市申報。”深圳市普拉托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林澤權表示,這次投資項目是企業圍繞上市目標擴大產能的重要舉措,投產后的產品具有可循環共用的特點,相比傳統的一次性托盤產品可降低約60%的成本,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東莞市領創環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為擴大產能來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公司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內領先增塑劑企業,現有產能規模位居全國增塑劑行業第3名,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廣東領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麥向陽表示,這次落戶的是新建年產125萬噸高性能綠色化工新材料建設項目,預計總投資25.6億元,年產值有望達到87億元。
普賽達動力電池材料項目的投資企業是廣東普賽達密封粘膠有限公司,其在擋風玻璃膠黏劑材料及汽車材料售后市場占有率達70%~80%。“公司總人數近600人,研發人員就有100多人,獲得授權專利43項。”惠州普賽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紹志表示,落戶項目主要是生產新能源電池負極黏接膠,雖然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但該公司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聚美高端環保型亞克力產品項目由江西聚美高分子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這是一家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高端環保型亞克力系列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產業園已累計落戶產業項目18宗
“落戶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一是因為園區與大亞灣石化區的隔墻供應優勢,可以有效保證原料供應時效性,降低運輸成本;二是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可以讓企業更快捷地服務華南地區客戶群體,而且園區臨近鹽田港、惠州港,有利于公司拓展海外業務,提高產品全球競爭力。”江西聚美高分子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慶表示,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從對接到簽約僅用了3個月時間,產業園指揮部作風高效務實,公司將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投產。
在采訪中,企業家們紛紛表示,選擇落戶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主要原因是看中園區的區位優勢、大亞灣石化區的隔墻供應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利用大亞灣石化區原材料隔墻供應優勢,把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這是惠州市委、市政府為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出的重磅謀劃。如今,這一謀劃正從藍圖變成實景。
截至目前,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累計落戶產業項目18宗,總投資約226.7億元,年產值約507億元,其中,今年以來就簽約項目10宗,總投資約89億元,年產值約281億元。
“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在政策支持、政務服務、產業建設等方面開足馬力。”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園于2019年啟動規劃建設,已順利實現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三年打好基礎”階段性目標,形成了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目前,產業園至大亞灣石化區的石化專用通道已貫通,10分鐘就可通達兩個園區;起步區21條市政道路,12條已完成建設和通車,8條道路計劃今年10月貫通,新平大道市政化改造工程也已啟動,“這些道路工程完成后,產業園起步區路網將基本成形。”
此外,產業園的公用工程配套在今年也進一步加快完善,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并可接納企業污水,污水管道已基本完成敷設;園區內污水管網和公共管廊計劃今年10月建成,220千伏謨嶺變電站、特勤消防站將于今年底前建成投用,惠一路南側排水渠、5G通信基站、熱電冷聯產、產業園與大亞灣連接物料管廊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產業園指揮部將全力服務好入園項目,為企業提供從項目建設到投產運營的全周期精準、及時、高效服務,回報企業對產業園的信任。”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馮麗均 實習生翁瑋 通訊員賴綺琴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