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項目選址圖
今天,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首批10宗項目在潼湖生態智慧區集中動工,產業園核心組團之一——潼湖生態智慧區掀起新一輪大發展、大建設熱潮。這不僅是我市高質量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的開局之作,也是惠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雙區驅動”利好疊加的效應,全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生動實踐。
“新高地”建設如火如荼,“3個第一”改革試點落地,“5個快”打造最優環境……記者了解到,潼湖生態智慧區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設過程中敢闖敢試,主動作為。截至目前,起步區共引進各類項目30宗,計劃總投資超過170億元。
建設進展 “新高地”建設如火如荼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國際合作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2.7平方公里。
一個地方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壯大實體經濟。
2018年7月,省政府批復《中韓(惠州)產業園實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2018年8月潼湖生態智慧區正式啟動工業項目招商工作。仲愷高新區和潼湖生態智慧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導,突出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追求沒有水分的高質量招商”為目標,緊密圍繞半導體、智能制造、5G等產業方向和產業鏈條,重點瞄準韓國等發達國家和深圳等先進城市,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著力把潼湖生態智慧區、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成產業發展新高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統計,截至今年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共引進各類項目30宗,計劃總投資超過17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7宗(韓資3家),投資10億元及以上的項目5宗,完成供地項目15宗,今天動工的項目10宗,還有5宗將于年后動工建設。
今日動工的10宗項目,包括大韓無極變速器研發生產項目、東泰精密區域總部及生產項目、三華集團總部及智能終端模塊生產項目等,都是既符合智慧區產業發展方向,又具備發展前景好、增長速度快、帶動能力強等特點的項目,也都是行業領先的項目。
比如,大韓無極變速器研發生產項目,由惠州市大韓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由兩家實力雄厚的中韓企業組成,主要研發、制造及銷售凸輪形式無極變速器,擁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專利32件,是世界上首個開發出凸輪形式無極變速器的企業。凸輪形式無極變速器也屬于國家優先發展行業。
同時,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還儲備了哈工大分布式光纖傳感項目、四方電氣總部及先進制造基地項目、中興蘭生科技園等10多宗科技型、穩健型和平臺型項目。
改革創新 “3個第一”改革試點落地
潼湖生態智慧區定位“綠色潼湖、廣東硅谷”,自誕生之日起就自帶創新基因。為抓好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依法依規、先行先試”指導方針,不斷推進改革創新,為起步區、智慧區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
全市首宗:
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模式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
今天,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全市首宗實行“先租后讓”模式的工業用地將完成摘牌出讓工作,標志著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改革試點工作在潼湖生態智慧區率先落地。
企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然而,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潼湖生態智慧區發現,用地難、用地貴、用地慢問題阻礙了不少發展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小企業落戶。為突破瓶頸,潼湖生態智慧區發散創新思維,積極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模式。
所謂“先租后讓”,即讓企業先租賃土地,租賃期限為5年,如果租賃期限內,企業的產值、稅收、容積率等各項指標通過履約考核(監管協議),則上述土地使用權由租賃轉為出讓,從而減少因盲目購地所導致土地浪費和緩解企業前期資金壓力,實現有限土地資源精準高效化服務實體經濟。
全市首創:
率先探索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
《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期重點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點》中提出,“高標準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深化中韓(惠州)產業園政策創新,優先復制自貿區創新經驗”。
為此,潼湖生態智慧區主動對標國內外一流地區,研究和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在全市率先探索實施“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高標準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項目’是起步區結合機器換人、數字化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等產業轉型升級新趨勢,推動產業集約用地、集群發展,以功能集聚分區的發展規劃,以集中配套方式推進建設一個生產園區與生活配套園區既相對分離,又能完美結合的產業集群發展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據介紹,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園區綜合服務集中配套項目(一期)由惠州市智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主要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入駐企業集中提供員工宿舍、文體設施、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平臺建設與服務等內容。項目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3億元。
同時,為更好地提高區域內村民的生活水平和鼓勵村民上樓,加快城市化進程,潼湖生態智慧區積極推行集中安置產業園,由政府對村集體征地留用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目前,留用地產業園初步建設方案已完成,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安置房小區建設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地質勘察鉆探工作已完成,總平面和單體方案正在報批,預計2020年3月動工建設。
全市首推:
推行“臨時施工復函”確保項目快速落地
9月30日,潼湖生態智慧區召集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卡兒酷科技公司等擬落戶的10宗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代表等,召開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落地試點商討會,共同商討“項目用地出讓前,企業提前編制項目總平面規劃、單體建筑設計、管線綜合設計等方案”。
這是仲愷高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主動靠前服務、推動項目快速落地的又一創新舉措。
按照一般項目建設流程,工業用地的開發和使用,首先需要辦理好《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4個證,才能正式動工建設。
為進一步提高項目審批效率,促進項目盡快落地,潼湖生態智慧區敢破敢立,用新思維謀劃工作,全市首推針對工業項目的“臨時施工復函”。即在項目用地出讓前,企業提前編制項目總平面規劃、單體建筑設計、管線綜合設計等方案;項目摘牌土地之前,以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為主體,將項目方案報送至仲愷高新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提前預審。這樣,確保企業摘牌土地后,拿到“臨時施工復函”即可開工建設。
“這項改革試點工作,與按原流程‘企業摘牌土地后,再啟動各項規劃方案編制’相比,至少節約了30天時間。”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說。
服務保障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5個快”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一位領導牽頭、一名聯絡員跟蹤、一個團隊服務——潼湖生態智慧區建立完善項目“洽談、簽約、建設、投產”全鏈條、全流程“三個一”工作機制;
不定期開展解決企業問題困難的“直通車”;
積極踐行“24小時不打烊”服務承諾;
改革率先實施、政策率先落地、建設率先啟動;
……
通過系列措施,潼湖生態智慧區實現項目“洽談快、簽約快、開工快、投產快、見效快”的“五個快”,獲得企業家們的廣泛好評。
隨著區域競爭加劇和社會多元化,效率和服務成為一個地方的主要競爭力。潼湖生態智慧區鼓勵黨員干部學會用一流思維方式開展工作,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上市公司、2018年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智能制造100強、制造業單項冠軍、行業示范企業、重點韓資企業……2018年8月正式啟動招商工作以來,潼湖生態智慧區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認真研究和梳理既符合智慧區產業發展方向,又具備發展前景好、增長速度快、帶動能力強等特征的高成長性企業。
同時,該區堅持把深圳、韓國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戰場,每周組織招商小分隊前往深圳進行招商、每季度隨同市商務局前往韓國招商,主動上門,近距離為國內外客商提供高質量服務。
據統計,2018年8月以來,潼湖生態智慧區外出考察和接待各類工業企業387家,參加各類展會活動65次,拓展渠道資源21家。
同時,潼湖生態智慧區積極健全機制,確保落戶項目優質。
據悉,該區制定實施了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項目入區標準》《項目入區材料清單》《潼湖科技小鎮擇商選資引智項目聯席會議制度》《項目落地建設流程表》等一系列工作文件和制度;建立完善了項目入區考察落地程序,原則上落戶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項目須經仲愷高新區招商引資聯席會、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主任辦公會議審核把關,確保項目高質量落戶。
此外,還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主動聘請會計、法律等“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對擬落戶項目進行常態化“體檢”,確保項目落地科學、精準和高效。
針對專業技術領域的大型重點項目,該區委托深圳清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咨詢機構對項目落地可行性、風險把控等方面進行專業性研判,為科學評估和決策提供參考,避免“拍腦袋”決策,提高項目評估決策水準。
交通賦能
快速融入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 內聯外通,逐漸形成完善道路體系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良好的交通架構,將有力提升城市能級,充分釋放城市發展空間和潛力。
作為一個產業新城,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潼湖生態智慧區建立之初,就規劃了一個內聯外通、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
在對外交通方面,智慧大道北是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的骨架路網,是廣深科技走廊向粵東地區輻射的樞紐門戶。記者看到,按照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其中的“五橫五縱”網格型快速路支撐體系中,有三條路經過潼湖生態智慧區:H2途經潼湖生態智慧區、惠城中心區、空港經濟區;Z1串聯南昆山、羅浮山至潼湖濕地;Z2串聯博羅、潼湖生態智慧區、鎮隆、新圩至大亞灣。
而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將構建“兩橫兩縱”路網和支路網。屆時,將形成依托智慧大道環線串聯區域內各個功能組團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據介紹,“兩橫兩縱”路網總投資約13.7億元,建設長度約9.6公里。其中,“兩橫”為:三和大道,紅線寬度42米、長度約3.4公里;社溪大道,紅線寬度36米、長度約2.5公里。“兩縱”為:宏光大道,紅線寬度42米、長度約2.1公里;寶山大道,紅線寬度36米、長度約1.6公里。支路網的5條道路建設也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加緊推進施工。
“隨著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兩橫兩縱’路網、首期市政支路、北部市政道路、西部市政道路的實施。起步區已逐漸形成完善的道路體系,依托智慧大道北聯通‘豐’字交通主框架,可保證人流、物流安全快速地流動,提升整體交通運輸效能。”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說。
項目簡介
1、香港塑镕集團總部及有機薄膜電容器生產項目
香港塑镕集團總部及有機薄膜電容器生產項目由廣東省塑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開發,主要從事金屬化薄膜電容器研發及生產,是國內金屬化薄膜電容器專業大型生產廠家。
2、深科達智能裝備項目
深科達智能裝備項目由惠州深科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在OCA全貼合自動系列設備,機器視覺自動檢測系列設備,曲面貼合、3D-OLED貼合設備及其他非標自動化設備的研發領域取得了諸多行業先進成果,為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市場知名設備供應商,是全國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3、東泰精密區域總部及生產項目
東泰精密區域總部及生產項目由盈泰精密模具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投資開發。該公司位居精密模具行業國內前三,客戶多為世界五百強企業。
4、東洋旺和(惠州)先進制造業項目
東洋旺和(惠州)先進制造業項目由惠州市鴻彬實業有限公司與深圳東洋旺和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發,主要從事精密繼電器,小型機電制品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發生產,主要客戶為歐姆龍、松下泰康、海拉汽車等知名企業。
5、則成電子智能控制模組項目
則成電子智能控制模組項目由惠州市則成技術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為定制化傳感器模組模塊的優秀提供商,在傳感器制造行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6、大韓無極變速器研發生產項目
大韓無極變速器研發生產項目由惠州市大韓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開發,主要從事CAM形式無極變速器的研發和生產。公司是世界上首個開發出凸輪形式無極變速器的企業,擁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專利32件。
7、三華集團總部及智能控制模塊制造項目
三華集團總部及智能控制模塊制造項目由廣東三華智控工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制造能力,掌握了智能控制模塊領域1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立志成為全球知名的智能終端控制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
8、華思旭總部及應急啟動電源生產項目
華思旭總部及應急啟動電源生產項目由惠州市卡爾酷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是鋰離子汽車應急啟動電源行業的發明者、開拓者、領先者,國內汽車應急啟動電源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全球領先的鋰離子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商。
9、愷信軌道交通EMC檢測中心項目
愷信軌道交通EMC檢測中心項目由惠州市愷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是一家全國性、綜合性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擁有國家級CMA認可資質,國家級CNAS認可資格,與中國工程院張明高院士工作站建立項目合作關系,具有雄厚的研發技術支撐。
10、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項目(一期)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項目(一期),由惠州市智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根據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對工業項目統一布局、集中管理的現代化園區發展理念,按生產、生活分區科學規劃建設工業項目,主要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入駐企業集中提供員工宿舍、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平臺建設與服務等內容。
名片
中韓(惠州)產業園
中韓(惠州)產業園是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的國內三個中韓產業園之一,也是目前廣東省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外合作共建產業園。
2018年7月廣東省政府正式批復《中韓(惠州)產業園實施方案》以來,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雙區驅動”機遇,學習一流、對標一流,努力把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成為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的“新高地”,為惠州打造“2+1”產業集群,特別是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強大支撐。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鄧輝 付海燕 陳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