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職能。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預算組成單位共7個,分別是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惠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惠州市農業農村信息中心、惠州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 1、惠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職責是: (1)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三農”工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重大政策。貫徹執行中央、省有關“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指導農業綜合執法。參與農業農村經濟與發展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 (2)統籌推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農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和農耕文化建設工作落實。指導監督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3)擬訂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規范性文件。負責農村綜合改革有關工作。負責農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負責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指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與發展。 (4)承擔牽頭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組織擬訂鄉村振興有關幫扶政策,組織開展省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研究提出市級銜接財政推進鄉村振興相關資金分配建議方案并指導、監督資金使用,推動鄉村幫扶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發展。 (5)指導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工作。提出促進大宗農產品流通的建議,培育、保護農業品牌。發布農業農村經濟信息,監測分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負責農業農村統計和信息化有關工作。 (6)負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業機械化等農業各產業的監督管理。指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組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指導農業標準化生產。負責遠洋漁業管理和漁政漁港監督管理。 (7)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風險評估,發布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信息。參與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標準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8)組織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指導農用地、漁業水域以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負責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保護工作。指導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和農業清潔生產。指導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節水農業發展以及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物質產業發展。管理外來物種。 (9)負責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組織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擬訂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地方標準并監督實施。組織獸醫醫政、獸藥藥政藥檢工作,負責執業獸醫和畜禽屠宰行業管理。 (10)負責農業防災減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負責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建設,組織、監督本地區動植物防疫檢疫工作。 (11)負責農業投資管理。提出農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建議。編制市級農業投資項目建設規劃,提出農業投資規模和方向、扶持農業農村發展財政項目的建議,按規定權限審批農業投資項目,負責農業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和監督管理。 (12)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和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13)指導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擬訂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14)開展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承辦政府間農業涉外事務,組織開展農業貿易促進和境內外農業交流合作,參與執行有關農業援外項目。 (15)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交辦的其他任務。 2、惠州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代表國家履行漁政管理和海洋監察職能,對外維護國家海洋與漁業權益,對內保護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維持海洋和漁業生產秩序。 (2)組織實施全市海域和漁業水域的巡航監視,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3)負責漁港水域交通安全,設施維護管理及海事調解。 (4)負責全市漁業船舶登記和四等船員考試、發證、審證、換證工作。 (5)負責檢查監督漁業準入、持證捕撈、養殖、育苗、運輸和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檢查處理禁用的漁具、漁法和非法漁獲物。 (6)負責海域使用、海洋傾廢、海洋工程、海底電纜管道鋪設、漁港水域防污及漁業無線電臺的執法檢查。 (7)已發對漁業船舶及其產品進行檢驗、監督,對漁業船舶修造廠及設計單位進行資格認可。 (8)統一領導全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機構的業務、指導、協調各縣(市、區)海洋與漁業執法機構的組織建設,審核執法人員的資格。 (9)配合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做好海上緝私、防臺風等工作。 (10)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 3、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主要職責是: 開展水稻、蔬菜、甜玉米、花生、梅菜、花卉等主要農作物的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集成研究;承擔完成國家、省、市區域試驗和農業攻關項目,為國家和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鑒評篩選優質、高產、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和新技術在惠州推廣應用;開展科技下鄉、科技示范、科技培訓、科技服務等;承辦市委、市政府和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4、惠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主要職責是: 負責指導和組織實施全市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動物防疫監督執法工作,并具體實施對市直生產經營單位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動物衛生監督行政執法工作;負責指導和組織實施全市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動物標識和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動物疫病強制免疫以及其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5、惠州市農業農村信息中心主要職責是: 承擔全市農業信息化的組織和實施工作,負責農業信息的采集、匯總,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政策、技術、產品、市場等信息服務;為局機關電子政務提供網絡維護和技術支持。 6、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主要職責是: 開展漁業綜合性應用技術研究、中試、示范與推廣;開展水域灘涂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水域灘涂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遺傳育種、瀕危水生動物保護、漁業資源調查評估、水產養殖技術、水產品質量標準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示范與推廣;開展海洋經濟研究;承擔全市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工作,組織開展增殖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指導基層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承擔全市海洋與漁業公益服務及科普教育工作等;實施或承擔國家、省、市下達的其他任務。 7、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主要職責是: 負責轄區內農產品市場準入的檢驗檢測工作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日常監督檢驗工作;承擔市級以上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檢測工作;受委托承擔產地環境及農產品質量檢測;承擔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企業的升級,產品檢驗和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檢驗;負責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的仲裁檢驗和其他委托檢驗;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和檢測技術的培訓。 (二)年度總體工作和重點工作任務。 總體工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1310”具體部署,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年度重點工作: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高標農田3.55萬畝,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二是發展糧食生產,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建設40個春耕生產示范點,10個市級糧食綠色高產示范片,獎補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確保完成當年糧食考核任務,全市糧食總產量保持穩定,確保糧食有效供給;三是扶持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或“菜籃子”生產經營主體,扶持6家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或省級“菜籃子”基地,提高全市菜籃子生產能力,保障全市菜籃子充足供應;四是開展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促進250個行政村整村推進廁所革命提升,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基本實現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建立整村的長效管護機制;五是開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升龍頭引領作用,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強化金融信貸服務,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培育推廣;六是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省下達考核任務。 (三)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 2023年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村生產生活面貌持續改善,相關指標如下: 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 3.55萬畝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10000批次 完成復耕整治撂荒地面積 3.81萬畝 試點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50個村 打造糧食生產現場示范點(個) 38個 建設市級糧食綠色高產示范片 10個 推進廁所革命 250個 扶持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或省級“菜籃子”基地 6家 獎補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面積(萬畝) 4 高標準農田驗收合格率 100% 我市“菜籃子”供應穩定性 穩定供應 農業保險承保及時率 100% 高標農田建成及時性 100% 促進農民增收 有所提高 農業現代化水平 有所提升 規模性返貧 不發生 農村綜合抗災能力 有效增強 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0起 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減少程度 重大病蟲害不暴發成災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 比上年有所提升 重大植物疫情蔓延程度 有所降低,不惡性蔓延 屠宰環節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 10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不低于91% 農村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有所提高 建立高標準農田(含墾造水田)長效管護機制 有效建立 建立農村廁所革命長效管護機制 有效建立 群眾滿意度 ≥90% (四)部門整體支出情況(以決算數為統計口徑)。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含直屬單位)2023年度總支出23272.50萬元,按支出性質和經濟分類,其中:基本支出13043.07萬元,項目支出10229.43萬元;按功能分類,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47萬元、公共安全支出10萬元、教育支出26.82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00.01萬元、衛生健康支出476.57萬元、節能環保支出460.99萬元、農林水支出18187.90萬元、住房保障支出898.74萬元。 二、績效自評 (一)自評結論 2023年,我局緊緊圍繞“1310”具體部署,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績效目標基本實現。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指標分析 1.預算編制情況。 2023年,我局(含直屬單位)預算總額23258.70萬元,按支出性質分類,其中:基本支出13043.07萬元,項目支出10229.43萬元;按功能分類,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47萬元、公共安全支出10萬元、教育支出26.82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00.01萬元、衛生健康支出476.57萬元、節能環保支出460.99萬元、農林水支出18187.90萬元、住房保障支出898.74萬元。 我局預算編制嚴格執行市級財政部門規定的支出標準,并經過財政業務科室審核,做到“兩上兩下”,財政撥款收入預決算無差異,全部行程實際收入撥款。 我局預算編制嚴格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市財政局相關要求設置績效目標,目標設置做到科學合理、明確,可衡量計算。 2.預算執行情況。 我局各項預算支出嚴格執行市級財政預算規定的額度和期限,財務支出做到合法合理合規,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的有關制度,嚴格執行支出標準,會計核算規范,依據充分,不存在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資金下達嚴格執行財政有關程序,并書面報送資金分配函件。財政預算、決算按照規定程序、時限和要求,在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向社會公開,做到內容真實、合理、完整,績效信息公開到位。 3.預算使用效益。 (1)部門整體績效目標實現情況。2023年,我局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現了預期整體績效目標,相關指標情況如下: 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 3.55萬畝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10548批次 完成復耕整治撂荒地面積 3.81萬畝 試點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52個村 打造糧食生產現場示范點(個) 40 建設市級糧食綠色高產示范片 10 推進廁所革命 250個 扶持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或省級“菜籃子”基地 6家 獎補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面積(萬畝) 6.2 高標準農田驗收合格率 100% 我市“菜籃子”供應穩定性 穩定供應 農業保險承保及時率 100% 高標農田建成及時性 100% 促進農民增收 有所提高 農業現代化水平 有所提升 規模性返貧 不發生 農村綜合抗災能力 有效增強 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0起 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減少程度 重大病蟲害不暴發成災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 比上年有所提升 重大植物疫情蔓延程度 有所降低,不惡性蔓延 屠宰環節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 10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8.30% 農村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有所提高 建立高標準農田(含墾造水田)長效管護機制 有效建立 建立農村廁所革命長效管護機制 有效建立 群眾滿意度 ≥90% (2)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①強化耕地保護,提升農田質量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機制,2023年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3.55萬畝,其中新建0.55萬畝,改造提升3萬畝,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共8個項目已于9月底前開工建設,仲愷區1個項目于11月9日開工建設。截至2023年年底主體工程完成100%。 ②保障糧食生產,提高生產能力 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堅決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71.34萬畝,占省下達我市169.8萬畝糧食生產任務的100.9%;完成糧食產量61.66萬噸,占省下達任務61.51萬噸的100.3%。完成大豆播種面積2.19萬畝,占省下達2萬畝任務的109.3%。完成油料作物(花生)播種面積26.43萬畝,占省下達25.78萬畝任務的102.52%。督促各縣(區)完成省級撂荒耕地獎補資金1254.6741萬元,組織開展了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3.049萬畝。主要種植作物類型為水稻、玉米、甘薯等糧食作物和小部分蔬菜類作物。 ③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促進農產品穩產保供 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2023年我市菜籃子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共扶持6家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或省級“菜籃子”基地,2023年全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獲評“優秀”等次。 ④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鞏固人居環境整治 深入實施農村“廁所革命”。2023年完成250個行政村整村推進廁所革命提升任務,全面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基本實現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建立整村長效管護機制,項目區農民滿意度≥95%,切實提高農村公廁衛生管理水平。 ⑤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貸款貼息 開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2023年共補貼補貼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42家,促進其提升龍頭引領作用,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培育推廣。 ⑥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2023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有關工作部署,落實“增品、擴面、提標”的要求,全力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推廣。2023年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2.15%;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53.96億元,同比增長3.61%,累計賠付3.03億元,同比增長14.77%。保險深度達1.52%,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目標(省下達保險深度1.50%)。農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業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⑦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設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保障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監測10548批次,超額完成548批次,完成率105.5%。快速檢測14萬批次,合格率均達98%以上,全市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建設動物疫病防控體系。2023年加強病死生豬、病害豬無害化處理,防止病死豬流入市場,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無害化處理病死生豬,防范病死豬隨意拋棄,有效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保證動物衛生和公共衛生安全。 實施基層老獸醫補助。2023年發放各區(不含縣)基層老獸醫補助市級配套資金,發放率100%,妥善解決離崗基層老獸醫生活困難問題。 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實施光伏發電電價補貼。確保我市光伏扶貧項目可持續發展,保障脫貧村及脫貧戶收益不因國家政策調整而降低。 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三產融合富民興村產業、支持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等基層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累計謀劃并組織實施223宗項目,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引導企業到黔西南州開展產業合作,探索共建產業園區,有序推動產業向黔西南州梯度轉移。 (3)對部門本級支出的經濟活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我局所有經濟活動本著厲行節約、嚴格控制的原則,嚴格執行政府采購、中介超市等采購程序,力求以最低的價格獲取最優的服務,嚴格控制支出成本,確保效益最大化。 (三)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 無 三、其他自評情況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