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部門整體績效自評報告 部門名稱:惠州市水利局 下屬二級預算單位數量:8 填報人:黃堉俊 聯系電話:2846867 填報日期:2025年5月20日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職能。 (1)負責保障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擬訂水利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水資源綜合規劃、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等重大水利規劃。 (2)指導水資源保護工作。組織編制水資源保護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發布水資源公報。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指導地下水開發利用和地下水資源管理保護。組織指導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3)負責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的統籌和保障。組織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水資源的統一監督管理。擬訂全市和跨縣(區)水中長期供求規劃、水量分配方案并監督實施。負責重要流域、區域以及重大水工程的水資源調度。組織實施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和防洪論證制度,指導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工作。指導水利行業供水和鄉鎮供水工作。 (4)負責節約用水工作。擬訂節約用水政策,組織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并監督實施,組織制定有關標準。組織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等管理制度,指導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 (5)負責提出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方向及市級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并組織指導實施。負責市級權限的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審核工作,提出市級水利建設投資安排建議并負責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 (6)組織指導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保護與綜合利用。組織指導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指導江河湖泊及河口灘涂的治理、開發和保護。指導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河湖生態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河湖水系連通工作。 (7)指導監督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擬訂水利工程建設有關制度并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工程驗收有關工作。組織指導具有控制性的或跨縣(區)、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指導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督管理。 (8)負責水土保持工作。擬訂水土保持規劃并監督實施,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的綜合防治、監測預報并公告。負責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指導重點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實施。 (9)指導農村水利工作。組織開展農村灌區骨干工程、澇區治理工程建設與改造。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水利保障工作,指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及節水灌溉有關工作。指導農村水利改革創新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指導農村水能資源開發、農村水電站改造和水電農村電氣化工作。 (10)指導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管理工作。擬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有關政策并監督實施,組織實施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驗收、監督評估等制度。指導監督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實施,協調監督三峽工程遷入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 (11)負責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負責重大涉水違法事件的查處,協調和仲裁跨縣(區)水事糾紛。負責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工作,指導監督工程安全運行,組織指導水庫、水電站大壩、農村水電站的安全監管。 (12)開展水利科技和交流合作。組織指導水利行業質量監督工作。擬訂水利行業的技術標準、規程規范并監督實施。組織開展水利對外交流與合作。 (13)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洪水干旱災害防治規劃、防護標準并指導實施。負責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組織編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調度及應急水量調度方案,按程序報批并組織實施。負責防御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負責臺風防御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 (14)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廳交辦的其他任務。 (15)職能轉變。市水利局應當堅持節水優先,從增加供給轉向更加重視需求管理,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堅持保護優先,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監管,強化水域和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護,維護河湖生態健康。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加強水資源合理利用、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堅持統籌兼顧,保障合理用水需求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年度總體工作和重點工作任務。 本年度,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水利部門工作要求,埋頭苦干、頑強拼搏,全力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為惠州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撐。 (三)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 (1)水利基礎設施持續穩固。我局科學搭建全市防洪網、水網等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按照輕重緩急原則部署實施水利各類項目,并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國債資金和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支撐項目建設,實現水利投資保持高位,全力筑牢防洪保水堅實堡壘,助力“百千萬工程”、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投資48.6億元。1.防洪排澇體系。完成《惠州市防洪規劃》編制;并持續推進了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防洪排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淡水河、公莊河、永漢河、潼湖等重點流域防洪排澇整治工程、西枝江堤防達標加固工程、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片區防洪排澇工程等重大水利項目扎實有效推進,省市重點項目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并在汛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現有病險水庫工程隱患已全面消除;對納入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及三年攻堅實施項目,已按實施計劃全部啟動前期工作。全市水利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2.水資源配置體系。完成《惠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和《惠州市水網規劃》編制,并爭取將惠州市南部引調水工程納入省水網建設規劃;大力推進稔平半島至大亞灣供水工程建設,工程整體形象進度已達90%,年底將完成建設任務;協調推進深圳市東江水源工程向惠陽區供水工作。3.農田水利建設。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91.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持續穩定在99.9%,龍門縣農村供水工程年度投資完成率72.9%;龍平渠灌區(平陵、龍江支渠)節水提升工程投資完成率31.06%,形象進度36.56%。4.水生態建設。完成碧道建設10公里;大力推進酥醪水等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同時,組織協調依托碧道、水生態項目建設,盤活整合生態、文化、娛樂各類資源,多形式謀劃10宗市級綠色水經濟新業態項目,目前7宗進入全運營或部分運營階段,3宗正在打造中。特別是龍門縣龍平渠沿線發揮水經濟和碧帶屬性,已打造各類園生態旅游項目,且于今年初舉辦了半馬賽事,已形成規模并產生效益。 (2)水利行業安全堅決守牢。一方面,實現安全度汛。今年全市平均降雨量2375.8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顯著偏多53%,共有12站次河流超警、5宗大中型水庫超限,山洪災害預警觸發786處,東江干流博羅站河段發生“東江2024年第1號編號洪水”。面對嚴峻防汛形勢,全市水利部門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四不”目標,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堅持預字當先、防住為王、嚴字托底,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調度全市25宗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約16.3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5個、減淹耕地4.8萬畝、轉移人員4萬人次,水利行業打贏了15場次強降雨防御戰,全市沒有發生重大水利工程險情、災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其中,在對抗2013年以來東江流域第一次編號量級的洪水時,我局強化統籌調度,做到上下游協調、左右岸兼顧,切實提高調度的精準性、有效性,使得東江水利樞紐壩前水位最低降到8米,連續4天恢復天然流態,大大緩解市區的防洪排澇壓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制定實施水利行業安全生產要點及實施方案,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整編并組織學習水利行業安全隱患排查實操手冊,水利行業人員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完成各類水利工程項目安全綜合督導檢查148次、質量監督稽查57次,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規范。 (3)河湖管護成效日益凸顯。綜合施策,努力打造人民滿意幸福河湖。河湖長制推深做實。在市級河湖長的示范帶動下,各級河湖長認真履職,2024年,全市河湖長巡河湖超14萬次,發現并解決河湖問題超8000宗。特別在水塘河道清淤工作中,市四套班子成員帶頭到“百千萬工程”掛點鎮(街)參加清淤活動,形成黨政齊抓、上下共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常態化河湖治理格局。河湖管護抓深落實。通過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加強河湖監管,并實行問題銷號制度、閉環管理,據統計,2024年累計核查整治各級“四亂”圖斑超5830宗。此外,在市領導主動向上對接協調推動和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遺留問題整改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河湖共建共治共享走深走實。動員參與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強化護河志愿者動員培訓力度;持續開展民間河長招募,并創新開展“企業河長”招募工作,新聘任45名民間河長、4家企業河長,河長和志愿者們積極巡河履職,組織帶動身邊市民群眾開展愛河護河活動,有力維護河湖健康,河湖保護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新局面。 (4)水利治理能力持續增強。工程運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完成26座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標準化創建、33座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設施建設、24座大中型水庫庫容曲線復核和調度規程修訂工作,其中白盆珠水庫作為我市防汛和水資源安全的關鍵性水利樞紐工程,成為我市首座部級達標水利工程,運行管理達到國家級水平,邁入廣東省領先行列。全市497宗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持續穩定在96%以上,持續保障群飲水安全。退出和關停小水電站3宗,河道生態進一步優化。水資源監管不斷強化。全面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開展2024年度水資源監督檢查工作,與廣州市簽訂了《廣東省水權交易協議》,開展2宗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審查,審批6宗取水許可申請,全面落實用水統計調查制度;扎實做好水資源保護,實現我市主要河流生態流量、4個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均滿足水利部要求;深入落實節水工作,完成4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成功認定3個市級節水型企業。水土保持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嚴格按照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方案落實各項工作,落實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水利牽頭、部門協同責任體系;實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5.83平方公里,完成博羅縣酥醪水、惠東縣西枝江佐坑村段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完成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22宗、現場監督檢查24宗,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備32宗。水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通過組織業務科室、職能部門聯合執法,采用船只、車輛等形式開展執法監督共70次、組織開展執法監督巡查共計43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21次,制止違法行為36次,查處小水電、洗沙洗泥方面的問題線索3宗。持續組織實施非法洗砂洗泥聯合專項執法,共開展聯合專項執法行動237次、檢查洗砂場所914處次,查處洗砂行業違法案件10宗,罰款41.4萬元,組織完成出海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任務驗收銷號工作。依法行政扎實推進。制定《惠州市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江河湖庫管理;落實“放管服”改革,完成2項審批事項實現電子證照簽發、6個行政處罰事項調整下放的調研和評估工作;涉及我局的12宗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部在上半年辦理完成。 (5)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持續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二十屆三中全會、紀律學習教育,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持續推進糾“四風”、樹新風、嚴作風,積極探索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發展,扎實落實好市委兩輪巡察“回頭看”未完成整事項,會同駐局紀檢監察組對局機關辦公室、局屬單位南堤和河涌所進行財務專項檢查,以巡察整改和內部審計監督推動水利發展實現新提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好意識形態安全水利陣地。通過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確保全體黨員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截目前為止,完成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0次,黨員大會、各黨小組、支委會共開展學習研討116次,覆蓋全體黨員,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全局12個支部,沒有后進支部。 (四)部門整體支出情況(以決算數為統計口徑)。 根據《關于批復2024年市級部門預算的通知》(惠財預〔2024〕11號),市財政年初批復我局及局屬單位2024年度預算收入27529.67萬元;實際到位資金22550.59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19781.51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1421.77萬元,經營收入933.43萬元,其他收入21.23萬元,年初結轉結余392.65萬元。 市財政批復我局及局屬單位2024年度預算支26857.41萬元;追減預算支出4306.81萬元,實際支出21882.06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3830.65萬元,項目支出7470.51萬元)。 年底累計結余668.54萬元。(主要為局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項目資金結余,留存下年度使用) 二、績效自評 (一)自評結論 根據部門整體支出的產出指標、效益指標情況,經收集資料、分析、自評,績效自評得分99.71分,自評等級優。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指標分析 1.產出指標。 產出指標得分50分,主要包括: 數量指標得分16.68分:(1)除險加固病險水庫數量3宗,目標值3宗,得8.34分;(2)小型水庫工程維修養護數量406宗,目標值406宗,得8.34*(406/406)=8.34分。 質量指標得分16.66分:(1)已建工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等于目標值否,得8.33分;(2)工程驗收合格率100%,等于目標值100%,得8.33分。 時效指標得分8.33分:年度任務按計劃驗收率100%,等于目標值100%,得8.33分。 成本指標得分8.33分:總費用控制7765萬元,小于目標值7470.51萬元,得8.33分。 2. 效益指標。 效益指標得分40分,主要包括: 經濟效益得分13.34分:(1)制定實施水利行業安全生產要點及實施方案,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整編并組織學習水利行業安全隱患排查實操手冊,水利行業人員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完成各類水利工程項目安全綜合督導檢查148次、工程質量飛檢、稽察57次,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規范。無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與目標值一致,得6.67分;(2)實現安全度汛。面對嚴峻防汛形勢,全市水利部門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四不”目標,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堅持預字當先、防住為王、嚴字托底,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調度全市25宗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約16.3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5個、減淹耕地4.8萬畝、轉移人員4萬人次,水利行業打贏了15場次強降雨防御戰,全市沒有發生重大水利工程險情、災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防洪工程安全度汛,與目標值一致,得6.67分。 經濟效益得分6.67分:(1)在對抗2013年以來東江流域第一次編號量級的洪水時,我局強化統籌調度,做到上下游協調、左右岸兼顧,切實提高調度的精準性、有效性,使得東江水利樞紐壩前水位最低降到8米,連續4天恢復天然流態,大大緩解市區的防洪排澇壓力。應急指揮決策能力有所提高,與目標值一致,得6.67分。 可持續影響得分13.33分:(1)通過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加強河湖監管,并實行問題銷號制度、閉環管理,2024年累計核查整治各級“四亂”圖斑超5830宗;新增完成35宗河湖的健康評價;此外,在市領導主動向上對接協調推動和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遺留問題整改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升了河湖管護水平的程度,與目標值一致,得6.67分。 (2)對城市建設提供水利安全保障發揮的影響,實現安全度汛,全市水利部門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四不”目標,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堅持預字當先、防住為王、嚴字托底,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打贏強降雨防御戰,全市沒有發生重大水利工程險情、災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城市建設提供水利安全保障,與目標值一致,得6.66分。 滿意度指標得分6.66分:受益群眾滿意度100%,高于目標值85%,得6.66分。 (三)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 無。 三、其他自評情況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