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財經報
財政部金融司近日發布《關于下達2018年度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中央財政下達2018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00億元,其中PPP項目以獎代補資金達23.09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2014年至2016年PPP項目數量爆發式增長,而后經歷一系列清理整頓后,相關政策正引導和鼓勵PPP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財政部把2017年定位為PPP改革規范發展年,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地方融資平臺、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和PPP管理的文件,指出了亂象,劃出了紅線,重申了規矩。尤其是財政部在去年11月發布了《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業內人士稱之為“92號文”,標志著PPP推廣應用從注重規模向注重質量轉變。
中國財政學會公私合作(PPP)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潔表示:“92號文和財政部的一系列清庫工作,與其被稱作‘PPP寒冬’,不如稱作‘回歸PPP初心’。”財政部、國家發改委PPP雙庫專家,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表示:“擠掉泡沫,剔除魚龍混雜的劣質項目,讓市場歸于平穩和理性,如今的PPP狀態應為市場常態。”
92號文的發布已過11個月,財政部PPP退庫高峰或暫告一段落。但新發起、簽約項目減速,新增落地項目規模放緩等跡象,也顯示企業的積極性仍有待恢復。如何恢復市場信心?上述提到的PPP項目以獎代補資金正當其時。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以獎代補專項資金旨在支持和推動中央財政PPP示范項目加快實施進度,提高項目操作的規范性,保障項目實施質量,引導和鼓勵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存量公共服務項目轉型。
河北作為PPP大省,此次獲財政部以獎代補資金1.54億元,今年獲獎數位列全國第三。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靳海增坦言:“此次財政部獎補資金評審我省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成績,我感覺得益于以下幾點:一是保障有力。從省級到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PPP工作,建立了制度體系,制定了獎補政策,為PPP健康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項目運作規范。堅持真做PPP,做真的PPP,始終在工作中把好“入庫、評審、督導”三道關,嚴控財政支出責任上限,強化運營績效監管,引導PPP項目規范運作。三是重視能力建設,開展分層次跨部門培訓,編印政策手冊、輔導手冊,全力提升PPP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為PPP規范操作奠定良好基礎。”(作者:張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