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擴建項目廢氣污染主要有離心鑄造廢氣、清磨廢氣、底盤車間廢氣、發動機車間廢氣和污水處理站惡臭。其中①離心鑄造車間廢氣采用布袋除塵對廢氣處理后可達標排放;②清磨輔房打磨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金屬屑,經收集后通過布袋除塵器處理;③底盤車間廢氣主要有剎車盤涂裝線有機廢氣和烘干燃燒廢氣、機加工油霧等,其中機加工數控設備均配套設有油霧回收裝置,設計回收率90%,經回收后揮發的少量有機廢氣以無組織形式排放,噴漆廢氣經收集后采用催化燃燒方式處理;④發動機車間廢氣主要有曲軸熱處理廢氣、凸輪軸熱處理廢氣和凸輪軸拋丸粉塵等,曲軸熱處理生產線廢氣污染源包括氧化脫脂廢氣、連續爐廢氣、天然氣燃燒廢氣,擬收集后采用“噴淋+除霧+UV光解”裝置處理,凸輪軸熱處理廢氣收集后采用“噴淋+UV光解”處理。凸輪軸拋丸處理的粉塵經配套布袋除塵器處理。發動機車間數控機加工過程使用切削液、切削油會揮發產生有機廢氣,機加工數控設備均配套設有油霧回收裝置,設計回收率90%,經回收后揮發的少量有機廢氣以無組織形式排放;⑤廢水處理站惡臭廢氣主要污染因子為氨、H2S、臭氣濃度,通過對于產臭單元池加設密閉蓋板,對池內臭氣設集氣管收集,再通過“噴淋塔+生物濾床”處理。 項目無需設置大氣防護距離,環評建議在生產車間和配套污水站外設置100米的環境防護距離,根據項目所在地周圍敏感目標的分布及規劃情況,項目所在地環境防護距離內沒有居民點。 2、遷擴建項目廢水將依托一期項目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廢水處理系統設計處理規模為650m3/d,主要采用“分類預處理+厭氧+活性污泥+接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砂濾+(超濾+反滲透)”的組合工藝進行處理。本次遷擴建項目進入污水處理站的廢水量為463.2m3/d,遷擴建后全廠進入污水處理站的廢水量為569.4m3/d。其中,切削液廢水經隔油預處理;其余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經調節池混合一并處理,尾水分三股去向: ①第一股尾水213.8t/d,可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洗滌水”標準,作為中水回用于廠區噴淋塔補水、地面清洗用水,該股中水對水質鹽分指標無要求; ②第二股尾水165t/d,經“超濾+反滲透”進一步深度處理(處理率75%),去除鈣、鎂等鹽分指標后形成RO中水,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敞開式循環冷卻補充水”標準,回用于循環冷卻系統補充水,可避免冷卻系統結垢,濃水返回至調節池進一步處理; ③第三股廢水為190.6t/d,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和《淡水河、石馬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2050-2017)金屬制品行業排放限值的三者較嚴者,接入大亞灣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COD、氨氮、總磷和石油類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V類標準,其余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和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的兩者較嚴者后,排入坪山河。 3、聲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建成后所產生的噪聲源主要是各生產設備及配套設備,在采取設備防震、隔聲、消聲等降噪措施后,預計項目投產后晝間廠界噪聲可以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夜間噪聲對東廠界疊加背景噪聲值后略有超標。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建設單位必須重視噪聲的防治工作,建議在靠近高噪聲源的廠界設置聲屏障,保證夜間生產時噪聲達標。 4、固體廢物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包括熔化爐爐渣、布袋除塵灰、邊角料、金屬渣、廢次品,收集后全部交由資源回收公司綜合利用;廢水處理污泥企業從嚴按危險廢物處置,委托鑫隆環保公司處理;其他危險廢物包括廢淬火油、廢切削油、廢機油、廢油桶、廢活性炭統一收集后委托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集中處置;廢含油抹布歸入生活垃圾管理處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5、土壤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站水池、事故池均用水泥硬化,四周壁用磚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滲,全池涂環氧樹脂防腐防滲。固廢房地面采取粘土鋪底,再在上層鋪設10-15cm的水泥進行硬化,并鋪環氧樹脂防滲;通過上述措施可使重點污染區各單元防滲層滲透系數≤10-7cm/s,減少污染物污染土壤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