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環境影響及其保環境護措施 (1)廢氣:儲罐集中刷漆,減小無組織排放量。施工過程定期灑水、土石方采用封閉車輛運輸或加蓋苫布,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等措施,有機廢氣、施工揚塵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不大,并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消失。 (2)廢水:施工場地內構筑沉沙池和排水溝,將廢水收集經沉沙等處理后回用于灑水除塵等;生活污水排入大亞灣第一水質凈化廠處理(管網未接通前采用槽車運輸至該污水廠處理),對周圍水環境影響不大。 (3)固體廢物:可回收利用的廢物分類回收交物資回收部門利用,不能回收的運送到指定的建筑垃圾處置點堆填;施工土方盡可能回填;危廢由施工單位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處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地方環衛部門清運。經采用措施后環境影響不大。 (4)噪聲:通過選用先進低噪聲施工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和控制施工作業時間等措施來降低施工期噪聲對區域聲環境的影響。 (二)營運期環境影響及其保環境護措施 (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儲罐損耗廢氣及清罐通風廢氣采用無組織排放,裝車廢氣通過油氣回收設施處理后有組織排放。預測結果表明,正常排放時,敏感點、網格點的非甲烷總烴最大貢獻值占標率分別為14.14%和61.78%,均小于100%。疊加現狀濃度后,敏感點荃灣村和網格點非甲烷總烴的最大落地濃度占標率分別為9.61%和93.45%,無超標情況,對周邊大氣環境影響不大。經計算,本項目不需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2)水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含油初期雨水(6.38t/d)和地面沖洗水(0.018t/d)一并通過自建二級隔油池預處理后,由槽車送往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處理,尾水通過第二條排海管線引至灣外排放。生活污水(0.96t/d)經過三級化糞池預處理后近期外運至(遠期接管)大亞灣第一水質凈化廠處理后排入淡澳河。儲罐冷卻噴淋水的污染物濃度很低,屬于清凈下水,可以直接排入雨水管網,對地表水環境影響不大。 (3)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對罐組區、隔油池、事故應急池和危廢暫存間等重點污染區采取防腐防滲措施,各重點污染分區防滲層滲透系數≤10-10cm/s,一般污染區防滲層滲透系數≤10-7cm/s,避免污染地下水,對區域地下水影響不明顯。 (4)聲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采取相應隔聲、降噪措施后,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對周圍聲環境影響不大。 (5)固體廢物影響評價及其環保措施 項目廢活性炭、浮油渣和廢機油交有資質單位處理,清罐廢液因產生量較大而現場直接采用槽車運有資質單位處理;含油抹布、手套、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走即可。經妥善處理后,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6)土壤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儲罐區、隔油池、事故應急水池、危廢暫存點、廢水暫存池等各建構筑物按要求做好防滲措施,經采取上述措施后,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不大。 (7)環境風險影響評價及其防護措施 項目危險物質主要為汽油、汽油調合組分、變性燃料乙醇、柴油、隔油池污泥、廢機油、浮油渣,危險單元為各罐組、裝車棚、管廊、危險廢物暫存倉庫、廢水處理設施。主要環境風險為油品倉儲過程中發生泄漏、火災、爆炸、廢氣事故排放等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級別為二級,預測結果表明,事故情況下污染物對下風向敏感點產生的影響在可控范圍,風險事故對周邊海洋環境影響也在可控范圍。建設單位采取嚴格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編制具體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將事故影響程度減少到最低,在此前提下項目環境風險可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