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噪聲:對距線路較近、規模較集中的敏感點設置2.3米高橋梁聲屏障995延米;對零散居民敏感點及采取聲屏障措施后仍不滿足標準要求的敏感點設置隔聲窗1200平方米。此外,根據《新建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贛深客專已要求對宏村設置隔聲窗1460平方米和聲屏障380延米,投資納入贛深客專。采取上述噪聲治理措施后,敏感點處環境噪聲可達標或室內聲環境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2、振動:工程運營后,評價范圍內敏感點Z振級評價量均可滿足GB10070-88《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中“鐵路干線兩側”標準要求“晝間80dB、夜間80dB”。 3、廢水:工程建設對水體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較短,其污染影響隨著施工的完成而結束,主要表現為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場地生產廢水及施工機械車輛沖洗水,橋梁、隧道施工期對周邊水體的環境影響等。施工期生活廢水和生產廢水嚴禁排入觀洞水庫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 4、生態:工程永久占地將使評價區內的部分非建筑用地轉變為建筑用地,土地利用現狀發生一定變化,沿線一定范圍內原有以農田、林地為主的半自然生態景觀將轉變為以鐵路運輸為主體的人工景觀。在嚴格落實各項環境減緩和生態恢復措施的情況下,工程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較小。 5、電磁:由于本工程所在區域均為有線電視或網絡電視,故本工程的建設對周邊居民點的電視收看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6、環境風險:本工程為客運鐵路,運營期環境風險主要來自在飲用水源保護區附近上發生的鐵路交通事故。在項目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中,經采取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加強風險管理的條件下,項目的環境風險是可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