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環境:本工程管線建設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較多的發生在施工期,營運期基本無影響。施工結束后能及時實施恢復或盡快落實補償措施,通過人工種植綠化樹種,有效彌補工程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補償植被破壞造成的生態功能損失,總體上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較小。西枝江補水工程的圍堰加筑和拆除施工會擾動底質,勢必將對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產生驚擾,西枝江補水工程投入運營后,對西枝江的水生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同時工程補水區域內的河流水質將得到改善,能夠優化水生植物、底棲動物和魚類等的生活環境,使水生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生態系統將得到優化,總體而言,項目建設對區域原體系的生態完整性造成影響較小。 2、廢水: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生活污水、臨時工程產生的生產廢水均會對水環境造成影響。設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有效防治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后,可有效降低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且隨著施工期的結束,上述影響也將消失。 3、廢氣:本項目大氣污染主要在施工階段,施工揚塵危害臨近居民區的景觀和環境衛生,影響沿線局部區域農作物和植被生長,但其影響范圍小、時間短,在采取灑水降塵等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措施后,工程施工過程中及運行期產生的環境空氣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4、噪聲:施工階段噪聲具有聲源數量多、聲壓級高、施工現場聲源有固定和周期性移動的特征,其噪聲治理難度較大。雖然施工噪聲影響無法避免,但建設、施工單位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盡量減輕施工期噪聲對周邊聲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另外,施工期相對運營期來說,是相對短暫的,并不會產生長期影響,施工活動一旦結束,其噪聲影響也隨之結束。 5、固體廢物: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產生的廢棄土石方、施工現場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中加強環境管理,廢棄土石方運至土石棄方回填區用于地塊的場地平整填方,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交給環衛部門清運,對環境影響較小。 運營期西枝江補水工程泵站產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統一交由環衛部門清運。同時泵站運行維護管理的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廢物(更換的廢零部件、廢潤滑油等),廢零部件的收集后統一交由相關回收單位回收。廢潤滑油收集后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 5、環境風險:應按要求制定環境風險事故防范和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體系,落實有效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訂嚴格的規章制度,加強污染防治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減少污染物排放,防范非正常工況下廢水排放造成水環境污染事故。按要求設置足夠容積的廢水事故應急池,確保環境風險安全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