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海洋環境影響 水文動力環境:由于本項目屬于海堤達標加固工程,現有海堤加固是在原有海堤基礎上進行施工,不會占用新的海域,因此,其工程前后水動力場改變非常微弱,本項目實施以后,水動力改變的區域都局限于海堤堤腳附近的淺灘邊緣,影響區域僅局限于項目附近很小范圍內,因此,本項目實施后不會對大亞灣內水動力環境產生大的影響。 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根據潮流動力場的分析,本工程實施以后,潮流動力場的改變非常微弱,本工程對附近海域水動力場的影響范圍和幅度都很小,在防洪堤前沿可能會引起小范圍的淤積,由于大亞灣岸線曲折水深較大,灣內又有島嶼可作屏障,因帶入海灣的陸源物質不多,且多在沿岸淤積,雖然外海細顆粒物質可被海流帶入灣內沉積,但由于大亞灣內水清流緩,故淤積速率甚低。灣內動力弱,泥沙來源少,所以泥沙沉積緩慢。因此,本工程的實施不會對工程附近及大亞灣內的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產生大的影響。 海水水質環境:根據施工安排,水上拋石護底施工和高壓旋噴樁施工位置基本相同但分不同時段施工,因此,模型在計算懸沙擴散過程中考慮源強較大的拋石施工計算其施工產生懸沙擴散包絡線面積,計算結果顯示,水上拋石護底施工作業產生的懸浮泥沙將給周邊水域帶來一定的污染。從整體分布趨勢看,水上拋石施工產生的懸沙擴散主要是在堤岸附近,大于100mg/L高濃度區范圍包絡線面積為0.09km2,而10mg/L濃度區主要隨漲落潮往四周擴散,覆蓋范圍為0.99km2。對東北向影響最遠距離約為0.8km,對西南向影響最遠距離約為0.9km。 沉積物環境:本項目施工懸浮物主要來自水上拋石護底施工、高壓旋噴樁施工及安裝四腳空心塊等過程。根據預測結果,本項目懸浮物增量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堤壩附近。由于本項目產生的懸浮泥沙為該海域天然沉積細砂混淤泥,這些入海的懸浮物只是使部分積細砂混淤泥進行重新分布,對該海域的沉積物環境質量不會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2)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本項目建成后主要用作防潮、防浪,無任何經營設施,因而不會產生大氣污染物;項目大氣環境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施工期產生的揚塵以及施工機械、施工船舶作業排放的尾氣,由于施工區域地勢開闊,空氣擴散條件很好,廢氣污染源污染強度較小,多為間歇性污染源,且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影響會逐漸消失,因而工程施工當地大氣環境影響較小。本次陸域環境的敏感目標為位于濱海十三路至東五路東北側約120米的惠煉家園,項目在嚴格執行本報告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后,不會對周邊大氣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3)對噪聲環境的影響 本項目聲環境敏感目標為位于濱海十三路至東五路東北側約120米的惠煉家園,施工噪聲大多為不連續性且具有分散性,噪聲會隨著施工作業的結束而消除,對周邊敏感點聲環境質量影響較小。 (4)對固體廢物環境的影響 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大亞灣區環衛局統一收集處理;建筑垃圾、棄渣通過收集后不能回用的臨時堆放于濱海十三路至東五路臨時堆場,后期統一運送至大亞灣荃灣港區渣土受納場;船舶生活垃圾由施工單位和有資質的第三方垃圾回收機構簽署垃圾回收協議,定期前往施工水域進行回收,船上損耗報廢的工索具和機器零件等維修廢棄物由船方委托有資質單位統一收集處置。經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體廢物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5)對陸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施工期間陸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為工程施工會改變土地利用類型、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等問題。項目擬采用生態減緩和水土保持等措施用來緩解施工便道、管線施工等臨時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等問題。經采取上述措施后,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懸浮泥沙 ①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和進度,嚴格執行先圍后填的原則,盡可能在退潮時施工,盡量縮短工期,減少拋石護底施工、高壓旋噴樁施工及安裝四腳空心塊等施工過程產生的懸浮物對水質的影響;②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和設備,在施工過程中采用GPS與常規定位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準確定位每個四腳空心塊的位置,確保安裝過程一次性成功,避免重復操作,盡量減少對底泥的攪動范圍和強度;③根據實際施工產生的懸浮泥沙量及其擴散范圍,采取防止懸浮沙擴散的措施,如在施工混水區投放設置防污簾等;④提高防患意識,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如風暴潮、臺風及暴雨時,提前做好安全防護工作,6級以上大風應停止作業。重點地段應采取加固措施,保證有足夠的強度抵御風浪;⑤施工盡量安排在枯水季節,選擇在水流平靜的時候進行,減少工程實施對海域環境的影響。 (2)廢水 ①合理規劃施工場地的臨時供、排水設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跑、冒、滴、漏現象。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監管,防止廢油、廢水、垃圾對海域的污染。對生活污水進行妥善處理;生活垃圾收集后按規定處理;②嚴格管理和節約施工、生活用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臨時環保型流動廁所進行收集預處理后由吸糞車拉運至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不外排;③施工現場的生產廢水如混凝土養護水、泥漿水、機械設備運轉的冷卻水、車輛和機械設備洗滌水,設備維修時產生的含油廢水,同時暴雨地表徑流沖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棄土等夾帶大量泥沙、油類等各種污染物的污水等,施工廢水擬經隔油、沉淀處理后回用于陸域施工工程灑水抑塵等環節,油渣等經收集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④船舶污水由施工單位和有資質的第三方油污、生活污水回收機構簽署各類船舶污水回收協議,定期前往施工水域進行回收;⑤為使清潔生產工作得到落實,加強管理,建立清潔生產管理體系,以做好清潔生產工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做好清潔生產工作;⑥施工作業需按規程操作,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監督、監理和監測,禁止隨意擴大施工作業面,禁止在施工區排放各類污水。 (3)固體廢棄物 ①對于施工場地的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定點設立專用容器加以收集,并按時每天清運,交大亞灣區環衛局統一處理;②本項目施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和棄渣。建筑垃圾、棄渣通過收集后不能回用的臨時堆放于濱海十三路至東五路臨時堆場,后期統一運送至大亞灣荃灣港區渣土受納場;③船舶生活垃圾由施工單位和有資質的第三方垃圾回收機構簽署垃圾回收協議,定期前往施工水域進行回收,船上損耗報廢的工索具和機器零件等維修廢棄物由船方委托有資質單位統一收集處置;④建設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在一個月內將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和棄土渣等處理干凈,建設單位應負責督促;⑤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管理和環保教育,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應定點集中堆放,盡量分類回收利用,垃圾收集集中后回收至陸地處理,禁止海拋。 (4)大氣污染 揚塵:①依法申報;②施工標志牌的規格和內容;③圍擋、圍欄及防溢座的設置;④建筑材料的防塵管理措施;⑤建筑垃圾的防塵管理措施;⑥工地進出口設置高壓沖洗設施(專人進行管理);⑦進出工地的物料、垃圾運輸車輛應采用密閉車斗,并保證物料不遺灑外漏;⑧運輸過程中灑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時清掃,以減少運行過程中的揚塵,并通過定時灑水等措施來抑塵;⑨施工工地地面、車行道路應當進行硬化等降塵處理;施工場地特別是施工道路要按規定澆注砼做硬地坪施工,對暫無條件實施硬地坪施工的,必須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保證道路平整、堅實、潔凈、無揚塵;⑩施工期間,應在工地建筑結構腳手架外側設置有效抑塵的密目防塵網(不低于2000目/cm2)或防塵布。工地腳手架、各種防護架及安全網上的建筑塵土、垃圾、廢棄物必須及時清洗、整理,保持整潔。拆除安全網前應先行淋濕,再行拆除,防止刮風揚塵和工作揚塵。 施工機械廢氣:①使用合格的燃料油,選用高效低耗的優質燃料,并設法使其充分燃燒,盡量減少廢氣排放量;②對入場施工機械進行管理,檢查合格的機器才可進場作業,盡量減少施工機器包括車船產生的燃油廢氣。 (5)噪聲 ①施工單位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施工機械和車輛,盡量采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工藝,振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應加裝減振機座,固定強噪聲源應考慮加裝隔音罩(如發電車等),同時應加強各類施工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保持其良好的運轉,以便從根本上降低噪聲源強;②合理安排施工計劃以及施工時間,對噪聲較大的施工機械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強噪聲的施工機械夜間(22﹕00~6﹕00)應停止施工作業;③凡能遠離噪聲敏感點或臨時工棚的施工機械設備,應盡量設置遠一些,并盡量把材料倉庫、工具間設置在施工工地與住宅或工棚之間,以便起聲屏障作用,可起到減噪效果;④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管理,運輸路線盡量繞開周圍的村莊、學校、醫院等:穿越集中區禁止任意鳴笛,維持車輛的良好運行狀態降低運行噪聲;⑤盡量縮短樁基施工時間,盡可能避開幼魚幼蝦產卵繁育期,減少施工噪聲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6)陸域生態 項目擬采用生態減緩和水土保持等措施用來緩解施工便道、管線施工等臨時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等問題。 2、運營期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本項目建成后用于防潮防浪,無任何生產經營設施,建成營運后項目本身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的產生與排放,可能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為堤面初期雨水徑流和堤面垃圾。①本項目應在項目區內建設雨水收集系統對堤面的雨水進行收集、匯流。避免初期雨水徑流直接排放入海。②加強堤面的打掃清潔,及時清理堤面上累積的塵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減緩堤面徑流沖刷污染物的數量,避免堤面垃圾直接進入項目所在地附近海域。 3、海洋生態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①施工應盡可能選擇在海流平靜的潮期,避免對敏感目標造成影響;應盡量避開工程水域底棲生物、魚類的產卵期、浮游動物的快速生長期及魚卵、仔魚、幼魚的高密度季節(3-8月)進行水下施工等作業。同時,應對整個施工進行合理規劃,盡量縮短工期,以減輕施工可能帶來的水生生態環境影響;②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泥沙、施工廢水、生活污水、船舶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如不采取措施,將對附近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應按照報告書有關章節的環境保護措施提出的具體要求加以實施、認真落實、嚴格管理;③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施工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增強施工人員對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的意識;建議施工單位制定有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④施工期間和工程建成后,應對項目附近的生態環境進行跟蹤監測,掌握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趨勢,以便及時采取調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