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過程中對管道沿線范圍內生態環境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大部分用地在施工結束后、短期內能恢復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營運期正常情況下管道所經地區地表植被基本得到恢復,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2、大氣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廢氣、管道焊接煙塵等。通過落實強施工管理,施工場地圍擋封閉等,可減少揚塵對敏感點影響;營運期項目站場有少量非甲烷總烴散逸,站場、閥室在設備檢修、清管作業和事故工況超壓排空產生少量廢氣,并設置15m高的放空立管排放,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的影響較小。 3、地表水環境影響 施工期人員均租住于當地民居區,生活污水依托當地生活污水系統排放。施工生產廢水設置沉沙池集沉淀后回用施工,對沿線地表水環境影響不明顯。營運期項目站場設排污池對工藝區井封廢水收集后作危險廢物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清運處置。亞婆角作業區駐地生活污水經“隔油隔渣池+化糞池”和一體化污水裝置處理后,回用于站內綠化。白花分輸清管站、惠東新材料產業園末站、大亞灣分輸清管站、惠州電廠末站的生活污水經經化糞池預處理后,委托有資質單位定期清掏外運處理。 4、地下水環境影響 項目管道敷設均嚴格控制管溝開挖深度,不會對沿線地下水位及周邊敏感點用水產生影響;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源頭控制和分區控制措施,不會造成沿線地下水污染。營運期項目不會切割沿線地下水流向,不穿越地下水環境敏感點。在正常狀態下不會對沿線地下水水質構成污染。 5、固體廢物影響 施工期項目沿線不設置棄渣場,通過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將廢棄土石方、站場建筑垃圾、拆遷垃圾等運至政府指定的余泥渣場;施工產生的廢焊條和廢棄防腐材料收集后交有資質單位處理。營運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清管球作業、分離器檢修時產生的廢渣以及廢濾芯,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存放于排污罐中,定期收集交專業公司處理。 6、聲環境影響 施工期噪聲源主要來源于管道和站場閥室施工的機械設備。通過嚴格控制作業時間,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機械維修保養,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將高噪聲機械遠離敏感點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對沿線聲環境和居民點的影響較小。項目營運期噪聲源主要來自站場調壓設備、放空系統等。通過合理平面布置、盡可能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墻體隔聲、站場外綠化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噪聲對敏感點產生的影響較小。 7、環境風險影響 項目主要環境風險物質為天然氣中的甲烷、硫化氫等,主要風險單元為管線、站場、閥室等,主要風險類型為天然氣泄漏、火災爆炸次生污染等;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II,設置先進的SCADA系統(監控及數據采集系統)、閥室線路截斷閥、可燃氣體檢測及報警系統、露天工藝區氣體檢測儀,做好管道維護等風險防范措施,有效預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環境風險水平總體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