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環境影響 (1)施工期:河槽拓寬疏浚、堤岸建設施工,攪動底質,造成水體懸浮物濃度增加,降低水體透明度,對四條河水生生物構成一定影響等。通過采取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控制施工作業范圍,減少臨時占地和植被破壞;隨著施工期結束,植被措施的實施可使陸生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河道水質環境也會逐漸改善,亦使水生生態環境逐漸改善,項目施工建設對水生生態系統為可逆影響,因此這類生態影響隨著施工期結束后會逐漸結束。 (2)營運期:項目完成后,將對堤線沿線區域臨時用地進行永久復綠,并進行生態景觀建設,形成良好的景觀生態系統,使施工期受損的生態體統得到恢復、完善。工程完工后將增大及恢復行洪能力,提高了防洪標準,不會使河道發生淤積。 2、大氣環境影響 (1)施工期:主要是運輸車輛和施工場地產生的揚塵、河槽拓寬/清淤疏浚產生的臭氣及施工機械尾氣。通過落實強施工管理,施工場地圍擋封閉,對砂石等建筑材料遮蓋;清淤淤泥就近選擇河道兩側較為寬闊平坦處臨時堆放曬干,并采用密閉槽車及時清運。隨著施工期結束以上影響也隨之消失。 (2)運營期:項目營運期無大氣污染物產生,對周邊大氣環境無影響。 3、地表水環境影響 (1)施工期:施工營地位于市政污水管網收集范圍內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施工營地不在市政污水管網收集范圍內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用槽車運至江北污水廠進行處理。施工期廢水經中和沉淀、隔油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施工完成后影響因素消失,河流水體環境功能和生態功能短期內即可恢復。 (2)營運期:項目營運期無污廢水產生。 4、固體廢物影響 (1)施工期: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來自于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拆除建筑垃圾及河槽拓寬/清淤疏浚產生的棄土方、淤泥等。河流淤泥棄土后續將外運至有資質且有消納能力的渣土受納場進行處理。建筑垃圾運至建筑垃圾受納場;施工期機械設備維修將產生的含油抹布、機油的包裝桶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施工營地設置垃圾箱,并將收集的垃圾交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處置。經采取措施后,施工期固體廢物均得到有效處理處置,不會對沿線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2)營運期:項目運營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排澇設施日常維護產生的養護垃圾,經統一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理,嚴禁隨意丟棄。經采取措施后對外環境影響不明顯。 5、聲環境影響 (1)施工期: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通過嚴格控制作業時間,鄰近學校河段嚴禁上課時間高噪聲施工作業,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機械維修保養,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將高噪聲機械遠離敏感點,對超標敏感點采取移動聲屏障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對沿線聲環境和居民點的影響較小。 (2)營運期:工程運行期聲環境影響主要為排澇站設備噪聲。排澇泵站50m內無環境敏感點,因此,排澇泵站運行時不會對敏感點造成影響。 6、環境風險影響 本項目為河道整治項目,不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鑒于涉及水上施工,因此主要環境風險影響為施工期船舶溢油對水環境的影響,通過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時在船舶四周設置圍油欄、利用河道水閘,確保事故廢水不流入東江,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預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環境風險水平總體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