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環境影響 (1)施工期 本工程評價區面積4333.12公頃,占地中林地占66.55%;耕地占15.09%;濕地占6.00%;其余占地類型較小。本項目建設占用面積為約390.20公頃(臨時用地約59.60公頃,永久用地約330.60公頃)。其中尾葉桉林永久占用119.8公頃,臨時占用面積31.88公頃,占永久用地面積約39%;鴨腳木林永久占用面積80.96公頃,占占用面積約25.68%,其余植被占地較小。 本項目占用的土地類型主要為林地,項目施工將會對用地范圍內的植被進行清除,對植被生物量、生物多樣性等造成一定影響。工程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便道、施工工區等設施場所的用地。工程臨時占地面積為131.04hm2。臨時用地及施工活動等將對評價區內農業用地產生一定影響,但臨時占地對耕地的影響是暫時的,僅限于施工期和恢復期,待施工結束后,臨時用地將全部整地后歸還當地居民,恢復原來使用功能。 (2)營運期 本項目的建設將產生一定的阻隔效應,特別是在植被狀況較好路段,道路運營對兩棲、爬行及小型獸類的阻隔效應較顯著。在其他農業生狀況較好路段,道路運營對兩棲、爬行及小型獸類的阻隔效應較顯著。公路阻隔效應對鳥類和中大型哺乳類的影響不大。 (3)對生態環境敏感區的影響 本項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本項目評價區范圍內鹽州苦竹坑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臨近),有黃埠鎮鎮級森林公園(不占用)、惠東縣稔平半島黑排角地質自然公園(隧道穿越)。 ①黃埠鎮鎮級森林公園 本項目不占用調整后的黃埠鎮鎮級森林公園,且森林公園范圍內無附屬設施,未設置棄渣場、攪拌站、鋼筋加工廠等臨時設施。 ②惠東縣稔平半島黑排角地質自然公園 惠東縣稔平半島黑排角地質自然公園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地質公園資格工作,規劃文件已考慮本項目的建設并預留通道。因此本項目只以隧道形式穿越惠東縣稔平半島黑排角地質自然公園,樁號為K20+548~K21+326,穿越長度約778m,最大埋深283m。 ③鹽州苦竹坑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其中本項目臨近鹽州苦竹坑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其距離本項目用地紅線僅4m。本項目在水源保護區附近路段設置阻擋措施:在鹽州苦竹坑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附近路段設置2個應急事故池,有效容積830m3,池體做好防腐、防滲措施(防滲系數≤10-10cm/s),池底定期進行清理。 2、大氣環境影響 (1)施工期 公路施工過程中環境空氣污染源主要為揚塵污染和瀝青煙氣污染等。 (2)營運期 路面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服務區、管理中心和養護工區集中區油煙廢氣。 3、地表水環境影響 本項目跨越河流9條,水庫1座。 (1)施工期 橋梁施工廢水:本項目全線共有橋梁30座,其中涉水橋梁工程為東坑水庫,有8組涉水橋墩。水中橋墩施工過程中,橋墩基礎、墩身以及臨時支撐等隨下構筑物的施工產生的SS、石油類等對水體水質產生短暫的影響,但影響程度相對較小。 隧道施工廢水:本項目共設隧道5座,全長7151.5m,根據設計資料和現場踏勘,隧道附近無明顯地表水體。針對本項目隧道施工產生的生產廢水,要求處理流程如下:首先進行中和處理調和pH值,然后利用地形修建多級沉淀池去除泥漿等雜質,沉淀池底部的泥漿定時清運,上清液循環再利用或作為施工降塵、路面灑水和植被恢復綠化用水,多余部分排入附近溝渠;爆破采用安全無毒炸藥施工,對水環境基本不產生毒性物質影響。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人員住宿比較分散,為生活方便,大部分都靠近沿線城鎮或村莊,每個施工地點一般有280人左右,按每個施工點的施工人員集中居住,每個施工點的生活區污水排放量約為33.6t/d。本項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采用移動式生化一體化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于場地內地面沖洗、抑塵,以及澆灌附近的林草地,不外排。同時,在施工營地四周設立截水溝,以避免生活污水進入附近水體。 攪拌站、預制場施工生產廢水:攪拌站、預制場的施工生產廢水主要是施工機械和砂石料的沖洗廢水,一般一處場地的生產廢水量(沖洗廢水)少于1t/d,生產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SS。另外,施工物料、露天施工機械被雨水等沖刷后產生一定量的污水。對以上廢水進行沉淀、隔油和中和處理后,尾水作為日常灑水降塵利用,不外排。 (2)營運期 營運期水環境污染源主要是服務區、管理中心、收費站、養護工區、養護工區等附屬設施運行產生的生活污水、降雨沖刷路面產生的路面徑流污水等。 沿線6處收費站產生的生活污水量較小,每處收費站產生量約為0.64t/d,水量較小,可采用設置化糞池 ,定期清掏。 養護工區、收費站廢水排放量較少,主要為生活污水,污染物濃度低,設化糞池處理,并定期清掏。其余服務設施設化糞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處理達標《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標準后,用于服務區、養護工區、管理中心等場區及沿線道路澆灑和綠化用水。 4、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影響 本次評價不包含加油站建設內容,在其建設時另行評價。 根據導則要求,不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及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5、固體廢物影響 (1)施工期 本項目擬設置棄土場12處,可堆放棄土 531.40萬m3,棄方運至本方案選定的棄渣場永久堆放。總占地面積63.84hm2。棄土場不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 (2)營運期 日常保養維修產生的耗材以及廢潤滑油等。 6、聲環境影響 (1)施工期 沿線200米范圍內居民點。 主要措施:并針對主體工程、大臨工程施工期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主要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和設備選擇、采取必要的噪聲污染控制措施(場區圍擋及聲屏障),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合理不布局施工現場,合理安排施工運輸車輛的行走路線和行走時間等措施,來降低施工期作業對附近居民區的聲環境影響。 (2)營運期 影響情況:本項目聲環境評價范圍內的居民、學校、醫院等敏感點。根據調查,評價范圍內涉及46處聲環境保護目標,主線38處,互通8處。其中村莊28處,住宿公寓5處,學校8處,寺廟3處,衛生站1處、在建高層1處。經過預測分析,本項目遠期預測46處聲環境保護目標,共有16處超過相應功能區標準。 主要措施:本項目涉及超標敏感點路段設置低噪聲瀝青路面約1160m,橋梁采用減振降噪型伸縮縫;對石湖頭開發區住宿公寓等1處需安裝4m高折板式聲屏障250延米,投資1125萬元;對吉城社區2、逕口村、逕口小學、赤砂新村、赤砂村、海唇村等6處需安裝4m高折板式聲屏障2450延米,投資882萬元;對龍印村等1處需安裝3m高聲屏障300延米,投資84萬元;對白蓮寺、黃埠中學、四門村、龍亨古寺、招魁村、李屋村、洞上村、大水坑村等8處需安裝2.5m高聲屏障3550延米,投資532.5萬元;降噪環保總投資2623.5萬元。 7、海洋環境影響 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對海洋生物棲息地造成短時期的破壞,施工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防止破壞超出施工范圍,以防止不可恢復的破壞和影響。 8、環境風險影響 ①跨海工程環境風險: 項目建設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危險物質主要為施工船舶航行過程中使用的燃料油。油品具有易燃、易爆、持久性污染環境等危險特性。項目營運期橋墩增加了區域通航風險,可能造成船舶碰撞橋墩產生溢油風險,另外橋上車輛碰撞,造成車輛燃油泄漏到海域的風險,該部分風險同施工船舶溢油風險類似。制定應急預案等方式加強風險管理。 ②水源保護區風險: 本項目雖不穿越鹽州苦竹根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但距離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僅4m,項目施工行為必將動用一些施工機械設備、設置施工場地,進行物料運輸等。因此,項目施工期可能會對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產生環境影響。 風險防范措施:禁止橋面徑流直接排入保護區內水體,橋面徑流雨水須經集雨管網收集后引至大橋兩端處理設施(設事故池),初期雨水經隔油沉淀后,徑流雨水中所攜帶的污染物基本被去除,經處理后引入溝渠排放。若在保護區附近發生環境風險事故,可利用排水溝及沉淀池截流收集危險品及事故廢水,再進行應急處置。邊溝、事故池須做好防滲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