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環境影響 項目不增加員工,不增加生活污水;調和汽油生產過程及分析化驗過程均無廢水產生。 2、大氣環境影響 項目廢氣污染源主要是內浮頂罐呼吸廢氣及裝車廢氣.內浮頂罐呼吸廢氣經現有項目的“三級冷凝+活性炭真空吸附”油氣回收裝置處理后,裝車臺有組織廢氣經現有項目“液氮冷凝”油氣回收裝置處理后,兩套油氣回收裝置的尾氣合并進入現有的催化燃燒裝置集中處理達標后引至現有DA006排氣筒排放。項目通過頂部浸沒式裝車方式,并依托現有LDAR管理系統,對設備與管線組件泄漏檢測、物料轉移和輸送進行泄漏檢測、監控等減少儲存、輸送和裝車過程中無組織排放。 3、聲環境影響 項目新增產噪設備為調和噴嘴。調和噴嘴位于罐內且液下作業,噪聲源強較小,經墻體隔聲、距離衰減后,廠界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 4、固體廢物影響 項目危險廢物主要為廢活性炭及化驗廢液,依托現有項目危廢暫存間,將危險廢物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間后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 5、環境風險影響分析 項目主要環境風險物質為汽油、石腦油、甲苯等汽油組分及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風險單元為依托內浮頂罐區,最大可信事故為物料管線泄漏事故、儲罐火災伴生CO、SO2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事故。技改項目落實火災風險防范措施,事故廢水依托廠區東南角2座地下事故應急池收集,總容積為8756m3,并已與石化區公共事故應急收集系統連通,環境風險水平總體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