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5萬噸級原油碼頭結構加固改造工程已于2016年3月建設完成,主要新增1對輔助靠船墩、3根DN300管道。本項目在現有工程基礎上,對工藝管線進行調整,拆除2根DN300閑置管道,新增1根DN450燃料油工藝管道,1根DN300閑置管道改作重油置換管道,施工期為2個月。 (1)水動力影響 15萬噸級原油碼頭結構加固改造工程新增1對靠船墩,工程對海洋水文動力的環境影響較類比項目(《惠州馬鞭洲島接卸能力提升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惠市環建〔2023〕44號)小,本工程實施后項目海域工程前后流態無明顯變化,對項目附近局部海域的流場產生影響基本可以忽略,對整個大亞灣海域的水動力環境無影響。 (2)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影響 15萬噸級原油碼頭結構加固改造工程輔助靠船墩打樁掀起的懸浮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漸沉積在樁基周圍,由于懸浮物產生量較小,對海底地貌的影響較小。輔助靠船墩打樁施工造成的影響范圍有限。因此,項目的建設對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的影響較小。 (3)海水水質環境影響 輔助靠船墩樁基施工懸浮物最發生量為0.011kg/s,經類比分析后認為,樁基施工產生的懸浮泥沙擴散會暫時性的對施工區域海域水環境造成污染及對海洋生物產生影響,但隨著施工的結束,懸浮泥沙將慢慢沉降,工程海區的水質會逐漸恢復原有的水平。 工程運營期,項目改擴建前后勞動定員不變,不新增生活污水;碼頭工作平臺面積、初期雨水匯水面積、泵站面積等均保持不變,同時清洗方式不發生變化,因此本項目不新增廢水。碼頭工作平臺沖洗廢水和初期雨水均按照原有收集處理方式收集輸送至庫區污水處理站處理,生活污水經收集后輸送至庫區污水處理站處理。各類污水按原有項目處理方式處理是可行的,對周邊海域影響較小。 (4)海洋沉積物影響 輔助靠船墩樁基面積較小,其打樁影響局限在樁基周邊,因此施工過程輔助靠船墩打樁對沉積物環境的影響較小。 (5)海洋生態影響分析結論 輔助靠船墩打樁施工引起海水中懸浮物含量的增加,使一定范圍內的海水變得渾濁,海水透明度降低,結合海洋水質預測章節同類項目懸浮泥沙擴散的分析類比結果可知,樁基施工引起的懸浮泥沙增量面積超過10mg/L的總面積較小,影響范圍較小,且施工期間,影響是短暫性且影響的范圍有限,施工一旦停止,影響程度迅速降低,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正常。本項目施工懸浮泥沙影響范圍主要為馬鞭洲作業區,與海洋環境(國控點)及保護物種(珊瑚)、漁業水產資源、魚類繁育場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距離較遠。因此,本項目輔助靠船墩打樁施工懸浮泥沙對海洋環境(國控點)及保護物種(珊瑚)、漁業水產資源、魚類繁育場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 (6)環境空氣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有噴漆過程中產生的噴漆廢氣,焊接過程產生的煙塵、施工機械尾氣等。施工過程中上述大氣污染物產生量不大,且影響范圍有限、污染時間較短,施工中斷或停止,污染隨之消失。 項目建成運營后,廢氣主要有船舶裝載揮發損失廢氣、儲罐有機液體儲存與調和揮發損失廢氣、設備動靜密封點泄漏廢氣、到港船舶燃油廢氣等,均為無組織排放,其中到港船舶停靠產生的燃油廢氣屬于移動源。根據估算結果,本項目正常排放工況下最大占標率為面源船舶裝載揮發損失廢氣排放的非甲烷總烴,其最大占標率為8.72%,最大地面濃度為1.74E-01mg/m3,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7)聲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方案為水工施工方案及工藝管線、閥區改造。由于目前水工施工方案、工藝管線及閥區拆除已完成,故此部分只分析評價工藝管線及閥區安裝施工期聲環境影響。大部分噪聲源位于海上。在施工場地20m外,所有施工階段產生的噪聲衰減后均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2011)晝間標準的要求(即晝間:70dB(A));100m外均可滿足夜間標準(即夜間:55dB(A))。不過施工噪聲大多為不連續性的,其影響是暫時的,隨著施工作業的結束而消除,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持續性影響,故施工期聲環境影響較小。 運營期,本次僅增加燃料油貨種,擬在現有裝卸臂中進行重新分配,并調整工藝管線及碼頭閥區布設,噪聲源均不變。根據預測分析,項目噪聲對最近各邊界的貢獻值在40.2-54.2dB(A)之間,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3類標準(晝間Leq(A)≤65dB(A)、夜間Leq(A)≤55dB(A))要求。 (8)土壤 本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影響土壤環境的途徑主要有大氣沉降、污水、油品入滲等。 目前庫區的儲罐區、廢水處理站、庫區已進行硬底化和防滲措施,項目危險廢物儲存區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有關規范設計。因此只要各個環節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將本擴建項目對土壤的影響降至最低。 針對大氣污染,對于儲罐有機液體儲存與調和揮發損失廢氣,加強儲罐附屬設備的維修、保持儲罐的嚴密性、改進操作管理,最大限度的減少油類的跑、冒、滴、漏損失;對于燃料油裝裝船廢氣,裝船結束后,認真檢查連接軟管的油品回收情況,減少裝卸過程中的油品滴漏;對于設備動靜密封點泄漏廢氣,選用性能、材料良好、合格的輸送管道、閥門、法蘭等設施設備,避免應設備密封性能缺陷而產生的油氣無組織排放。同時建設單位應在占地范圍內采取綠化措施,以種植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植物為主,減少大氣沉降對土壤可能造成的污染。 (9)地下水 本項目運營期不新增污廢水,因此本項目無污廢水滲入地下。本項目對地下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成品油管道可能發生“跑、冒、滴、漏”污染管道沿線的地下水。目前庫區的儲罐區、廢水處理站、庫區已進行硬底化和防滲措施,選用了密閉性能好的管道和閥門,建設單位定期檢查管道和閥門的工作狀況,另外管道均采取地上架空形式,沿管道鋪設的位置均進行了地面混凝土硬化處理,接管坑及碼頭上的污水池采用防滲標號大于S6(防滲系數≤4.19×10-9cm/s)的混凝土進行施工,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并且內壁及底面設置相應的防滲處理,以防止成品油和污水下滲。本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地下水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10)固體廢物影響 目前水工施工方案、工藝管線及閥區拆除已完成,故此部分只分析評價工藝管線及閥區安裝的固體廢物影響。固廢包括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廢漆桶。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廢漆桶屬于危險廢物(HW49),收集至庫區危廢暫存間暫存,施工期結束后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置。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固體廢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運營期,項目改擴建前后勞動定員不變,不新增員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主要為廢含油抹布及手套,收集至庫區危險廢物收集點暫存,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置。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氣 施工期,固體廢物和散裝物料以密閉方式及時清運出施工工地;超過四十八小時未清運的,在工地內設置臨時堆放場,并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盡可能選用滿足《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HJ1014-2020)的施工機械進行施工,以減少施工機械排放的廢氣量。夜間廢氣擴散條件不佳時,減少大型機械施工。重污染天氣下按當地環保部門要求停止施工。 運營期,實施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制定設施設備檢查、維護計劃,做好日常維護、管理和保養,提高設備運行的完好率,防止管線、閥門、軟管的跑、冒、滴、漏;裝卸結束后,認真檢查連接軟管的油品回收情況,減少裝卸過程中的油品滴漏;對船舶進行定期保養,使用合格燃料,保證其處于良好的運轉工況,可減少其燃油廢氣污染物的排放。 2、廢水 施工期: 已完成的結構加固改造工程及本項目工藝管線及閥區拆除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靠船墩施工水工作業時,防止廢棄物等落入水體。船舶艙底油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由船方委托專業環保公司拉運處理。工程施工期間,污水嚴禁亂排、亂流污染現場及周圍環境,防止廢棄物等落入水體。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及清管試壓廢水經收集后輸送至庫區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于綠化。 尚未完成的工藝管線及閥區安裝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間,污水嚴禁亂排、亂流污染現場及周圍環境,應防止廢棄物等落入水體。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及清管試壓廢水經收集后輸送至庫區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于綠化、消防。 運營期:項目改擴建前后勞動定員不變,不新增生活污水;碼頭工作平臺面積、初期雨水匯水面積、泵站面積等均保持不變,同時清洗方式不發生變化,因此本項目不新增廢水產生。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碼頭平臺沖洗廢水、泵站沖洗廢水、消防演練廢水、鍋爐軟化水系統的離子交換清洗廢水、鍋爐排污水、軟化再生廢水均按照原有收集處理方式收集輸送至庫區污水處理站處理,清罐廢水直接注入原油儲罐,隨原油輸送到南邊灶油庫進行油罐切水。 3、噪聲 施工期: 已完成的結構加固改造工程及本項目工藝管線及閥區拆除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方式上,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避免使用落后施工工藝,如樁基礎施工,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避免使用錘打式打樁設備。采用液壓的施工方式,減少使用氣壓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機械設備組合、施工時間,加強施工管理。選用低噪聲設備,并盡可能以液壓工具代替氣壓沖擊工具,適時對施工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 尚未完成的工藝管線及閥區安裝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機械設備組合,選用低噪聲設備,并盡可能以液壓工具代替氣壓沖擊工具,應適時對施工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對施工車輛造成的噪聲影響要加強管理,做好施工環保監理工作。 運營期:限制到港船舶鳴笛,加強管理和檢測、保養各種機械設備以降低噪聲強度。 4、固體廢物 施工期: 已完成的結構加固改造工程及本項目工藝管線及閥區拆除施工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船舶及碼頭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由環衛部門收集運走處理;拆除舊工藝管道過程在施工管道下方設置防拋網等,防止固體廢物拋(掉)入海中。管道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廢工藝管道、含油抹布/吸油氈作為一般固廢已委托專業回收公司收集處置。廢漆桶等危險廢物收集至庫區危廢暫存間暫存,施工期結束后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置。 尚未完成的工藝管線及閥區安裝施工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由環衛部門收集運走處理;廢漆桶等危險廢物收集至庫區危廢暫存間暫存,施工期結束后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置。 運營期: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外運至環衛部門處理;危險廢物收集至庫區危廢暫存間暫存,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 5、環境風險 為有效避免風險事故發生和事故發生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項目從船舶碰撞、溢油泄漏、自然災害等方面識別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并對應制定了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本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可能產生于運營期,經風險預測碼頭裝卸操作性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結果可知,由于本項目鄰近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航道位于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周圍有大亞灣自然保護區功能區緩沖區和核心區及無居民海島,若發生溢油,油膜即刻抵達環境敏感目標。油膜抵達無居民海島的最短時間0.1h,泄露燃料油的殘余量最大為86%,油膜抵達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核心區最短時間分別為0h和4.2h,泄露燃料油的殘余量最大分別為88%和91%。 經預測儲罐溢油泄漏事故對地下水的影響,發生泄漏后到達最近的岸線的時間約為3天,若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在最不利氣象條件下,在風險源下風向CO未超過毒性終點濃度-1(380mg/m3),超過毒性終點濃度-2(95mg/m3)的最大距離790m,到達時間為8.78min。SO2超過毒性終點濃度-1(79mg/m3)的最大距離690m,到達時間為27.72min;超過毒性終點濃度-2(2mg/m3)的最大距離6360m,到達時間為98.86min。 因此,在運營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加強防范,完善事故溢油應急設施,制定應急預案,儲備應急物資。建設單位在認真、切實落實環境風險評價提出的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可接受。 6、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單位盡量縮短施工時間。在進行首次水下打樁時先進行小強度的“軟啟動”,驅趕施工區域周圍的海洋生物等游離作業區達到一定距離外的安全區。建設過程中對海洋生物棲息地造成影響的作業主要是新增1對靠船墩樁基施工工程。樁基施打作業時間為6天,施工作業會對海洋生物棲息地造成破壞,通過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順序,打樁作業避開魚類敏感時間,施工對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的影響程度可以得到減緩和消除。同時在完成整體的施工作業后,采取生態補充措施,以此彌補生物資源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