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項目屬于碼頭港池維護性疏浚,僅涉及施工期環境影響,不涉及營運期,不會對營運期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1)海水水質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產生量為0.765t/d,施工船舶生活污水采用船上配備的儲污水箱進行收集和貯存,上岸后委托有處理能力單位回收處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產生量為0.405t/d,施工船舶含油污水上岸后交由具有相應接收能力從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單位接收處理。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不外排,不會對周邊水環境產生影響。 (2)環境空氣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廢氣污染源為施工船舶產生的燃油廢氣,主要污染物為CO、NOX、SO2等,污染源為無組織排放,點源分散、流動性較大,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很小,且隨施工的結束而消失。 (3)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船舶產生的噪聲污染,項目疏浚施工階段為14天,施工船舶運行過程中對聲環境的影響為短期影響,施工期結束,這種影響隨即消失。由于本項目施工作業區域位于碼頭港池內,碼頭周邊200m范圍內沒有敏感點,聲環境相對不敏感。 (4)固體廢物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船舶生活垃圾及疏浚淤泥。其中,施工船舶生活垃圾定期接收至岸上,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理,禁止排入海域;疏浚淤泥擬采用水下拋卸方式,外拋至大亞灣外西部傾倒區A區。在做好以上管理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氣 施工船舶使用合格的燃料油,選用硫含量小于等于0.5%m/m的船用燃油;加強施工船舶的日常維護保養,確保船舶正常運行,避免不正常運行產生的廢氣。 2、廢水 施工船舶需配備GPS全球定位系統,準確確定挖泥位置;疏浚施工前檢查疏浚船的密閉性;加強疏浚船的日常維護與保養,確保疏浚船的良好性能;制定詳細的施工作業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注意保護環境敏感目標,采用懸沙產生量較小的疏浚設備;加強職工技能和環保培訓,確保疏浚船的正確操作;強化落實施工期環境監測;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等生態補償措施對海洋生物資源損失進行補償。 施工過程中嚴格管理,對跑、冒、漏嚴重的船只嚴禁參加施工作業;并加強施工設備的管理與養護,杜絕石油類物質泄漏,減少海水受污染的可能性;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收集上岸后交由有處理能力的單位接收處理;施工船舶生活污水采用船上配備的儲污水箱進行收集和貯存,上岸后委托有處理能力的單位回收處理,禁止在施工水域排放。 3、噪聲 施工船舶采用低噪聲船舶,限制突發性高噪聲;做好施工船舶的維護保養工作,使施工機械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加強施工船舶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船舶汽笛鳴放;施工期間應加強施工監督管理。 4、固體廢物 施工船舶生活垃圾應做好日常的收集、分類與儲存工作,定期接收至岸上,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理,嚴禁將船舶生活垃圾傾倒入海污染水域;疏浚淤泥擬采用水下拋卸方式,外拋至大亞灣外西部傾倒區A區。 5、環境風險 本項目屬于維護性疏浚工程,施工期環境風險主要為船舶溢油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根據分析,本項目的風險潛勢為Ⅰ,項目海洋環境風險評價等級為簡單分析。 本項目施工期采用1艘艙容為1500立方米的耙吸船進行疏浚施工,項目疏浚過程施工船舶較少,且為小型船舶,施工區域位于碼頭港池內,因此,項目疏浚施工過程中發生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海上溢油風險概率較低,同時,項目碼頭區域配備了相應的圍油欄、吸油氈及儲存裝置等溢油應急物資,在做好船舶施工人員安全操作教育工作、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溢油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本項目船舶溢油事故所產生的環境風險可以控制在可接受風險水平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