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就業創業信息公開 > 政策指引 > 政策解讀
    選擇字體:  [               ] 雙擊自動滾屏 關閉
打印
《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2020年7月30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等向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職業介紹、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參加社保等服務,按規定給予服務補助。

  鼓勵和引導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在戶籍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含外省戶籍)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和就業登記證明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辦法》從2020年9月1日起實施,試行兩年。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文件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在“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中要“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李克強總理多次對支持靈活就業作出具體要求,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靈活就業人員的具體措施。2019年底印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具體政策舉措,支持勞動者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粵府〔2020〕12號)(即廣東省2.0版“促進就業九條”)也提出了加強靈活就業服務管理,放寬參保條件,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等系列政策措施。《辦法》的出臺主要是貫徹中央關于穩就業、保居民就業部署和省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支持靈活就業,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權益。

  二、主要政策內容和亮點有哪些?

  (一)明確靈活就業人員的對象范圍。《辦法》規定的靈活就業人員范圍主要包括個體經營者、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靈活就業人員等4類。

  (二)將靈活就業納入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就業失業登記范疇,實行承諾制便捷就業登記和失業登記。同時,建立新業態平臺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信息采集制度。將大批游離在現行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外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服務管理,促進靈活就業人員平等享受政府公共就業服務。

  (三)健全靈活就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障方面放寬參保條件,取消外省籍和本省跨市流動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年限、年齡等條件。靈活就業人員(含外省籍)憑身份證件和就業登記證明可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本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也可憑身份證件在戶籍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不能到能的突破,構建了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分段繳費、支持非勞動關系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等多元化的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體系,在廣州、深圳、佛山三市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動靈活就業人員獲得更好的勞動保護。

  (四)健全靈活就業技能晉升體系。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技能提升補貼,生活困難的給予生活費補貼;支持新業態企業開發相關領域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培訓課程標準,給予補貼。靈活就業人員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由人事代理機構或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設立的職稱申報點按規定申報評審相關專業技術職稱。

  (五)完善靈活就業服務和統計制度。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共人才就業服務范圍,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健全靈活就業統計制度,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新增就業、失業再就業等指標統計范疇,為政府掌握社會就業失業情況、更好服務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支撐。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對個體經營者給予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等政策;在新業態平臺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購置生產必需工具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范圍。例如,網約車司機購置網約車就可以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并享受政府補貼利息。

  (六)強化靈活就業權益保護和兜底保障。加強勞動監察力度,依法糾正、查處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對未建立勞動關系、不適用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引導就業單位與靈活就業人員簽訂民事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引導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組織、工會和行業協會等途徑調解解決糾紛。對登記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加大幫扶力度,生活困難的給予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符合低保條件的協助引導申請社會救助。

  三、如何推進政策落實?

  省、市、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推送,多渠道擴大政策知曉度,營造有利于促進和保障支持靈活就業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快制定政策實施細則,明確辦理條件和經辦流程,推動政策盡快落實落地,紅利第一時間得到釋放。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適時開展政策效果評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切實做好靈活就業人員服務和權益保障,促進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穩定就業大局。


  附件: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


  附件:

  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政策支持和服務管理,促進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靈活就業人員主要包括:

  (一)個體經營者;

  (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

  (三)新就業形態人員(包括依托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但未與新業態平臺相關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靈活就業人員。

  第三條:實行靈活就業人員承諾制就業登記制度,靈活就業人員可到就業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就業登記,填報個人信息、就業類型等就業信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作出書面承諾,無需提供就業證明材料。

  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應當通過比對社保登記、工商登記、納稅情況等信息核查登記信息。核查無誤的,原則上在1個工作日內辦理就業登記手續。

  靈活就業人員已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可納入新增就業統計。

  第四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新業態平臺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信息采集制度,對通過新業態平臺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的工作時長、勞動收入、工作地點、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定期采集、匯總比對分析,對采集數據前一個自然月每周工作時長超過1小時,且月勞動收入不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可納入新增就業統計。

  新業態平臺企業按信息采集制度要求提供相關信息的,按納入登記人數給予適當補助。

  第五條: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應加強崗位信息發布和引導,將新業態平臺企業靈活用工需求納入常規崗位信息發布渠道。靈活就業人員有轉崗需求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服務。

  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等向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職業介紹、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參加社保等服務,按規定給予服務補助。

  第六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將辦理了就業登記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指標統計范圍。

  第七條:鼓勵和引導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在戶籍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含外省戶籍)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和就業登記證明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八條:用人單位應當為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由各用人單位分別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權利。

  試行在單位就業的非勞動關系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辦法。在單位就業的非勞動關系人員,可以由單位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參照工傷保險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權利。

  第九條:按照國家部署,在廣州、深圳、佛山市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將各類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圍。

  第十條: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辦理就業登記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第十一條:靈活就業人員參加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技能提升補貼。對生活確有困難的,培訓期間可按規定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

  支持新業態平臺企業開發相關領域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培訓課程標準等,給予一定補貼。

  第十二條:各地要暢通靈活就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評審渠道。靈活就業人員中的專業技術人才,符合條件的可通過人事代理機構或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設立的職稱申報點按規定申報評審相關專業技術職稱。

  第十三條:個體經營者可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并享受貼息;符合條件的,可享受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等扶持政策。

  新就業形態人員購置生產經營必需工具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

  第十四條:實行靈活就業人員承諾制失業登記制度,靈活就業人員失業后可按規定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或參保地辦理失業登記。辦理失業登記應當提供個人基本信息和失業原因,并對信息的真實性作出書面承諾,無需提交失業證明材料。

  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應當通過比對社保登記、工商登記、納稅情況等信息加強核查,不得以人戶分離、戶籍不在本地或沒有檔案等為由不予受理。核查無誤的,原則上在5個工作日內辦理失業登記手續。

  第十五條:各地要對登記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及時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服務,幫助其盡快實現再就業。

  對生活困難又不符合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的失業人員,可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對符合當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領條件的人員,協助引導其向當地民政部門申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六條:各地要結合靈活就業人員的實際需求深入開展“互聯網+人社”建設,充分利用數字政府資源和全省人社大集中系統平臺優勢,加大部門數據共享利用,完善人社政務服務線上業務辦理,逐步推行就業失業登記、社保經辦、政策享受等全流程網辦。

  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社保經辦機構應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與靈活就業服務管理制度相匹配的“告知承諾-信用管理-聯合懲戒”服務模式,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證明材料、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能。

  第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應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訂立口頭協議。各地要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運用網絡化、網格化管理手段及時掌握和依法查處新業態平臺企業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雙方應當積極協商解決;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

  第十八條:對未建立勞動關系,不適用現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靈活就業人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引導其與就業單位協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理確定服務時間、報酬、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基本權益。協商不一致的,引導雙方通過人民調解組織、工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等調解解決糾紛。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


相關附件:
來源: 本網 時間: 2021-0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 免费看v片网站|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性色生活片欧美在线|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网在线观看| 大陆老太交xxxxxhd在线|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正在播放国产夫妻| 国产精品成人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女主播一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黄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动漫h在线| 啊哈~在加了一根手指| www.99re.|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国产生活片| 538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